信迈医疗智慧消融,亮相CCIF 2024,SMART试验精华引领治疗高血压新篇章

2024年,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之风,正在吹向临床实践。

伴随两款肾动脉消融治疗高血压产品在美获批,RDN疗法作为高血压治疗“三驾马车”之一,终于开启了落地临床实践,开始造福高血压患者的新阶段。与西方同步,RDN疗法在中国也在高速发展,围绕着消融方式、导管/系统设计、临床研究、临床实操运用等方向,可以预见,在这一行业内会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出现、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对即将获批的RDN产品如何正确的运用于临床实践,都对从业者和临床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形势下,摆在中国医师的眼前有两个无法绕开的问题:

身处中国复杂的高血压诊疗环境和基于近20年的RDN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发历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RDN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

将RDN应用于临床的挑战中,哪些是我们应当最为注意的要点?

2024年3月29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心脏病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IF&CCPCC 2024)”举办期间,信迈医疗团队携手国内众多临床医师,以SMART试验为基石、以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系统(msRDN)的创新优势与实操经验为核心,共同探讨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SMART试验带来SMART启示

▼▼▼

在不同RDN消融理念和循证进程不断更新的当下,介入治疗高血压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因素和评判标准也在演化,对RDN临床试验的设计提出了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要求和更可行的方法。集合了国内众多临床医师智慧,具备坚实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基础的SMART试验则为未来RDN临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聚焦SMART试验基础科学证据与临床试验精髓,在“高血压介入论坛”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殷跃辉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王捷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嘉禄教授;在“智慧消融 msRDN规范培训实践中心”里,广东省人民医院荆志成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王宗道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建忠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津自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殷跃辉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梁新剑教授,为业界和临床医生带来了从基础科学,到临床试验,从msRDN手术十二步操作流程详析,到病案实例的精彩分享。

殷跃辉教授:精准时代,中国原创SMART试验及msRDN手术步骤解读

以往的RDN临床试验通常采用未标测消融方式,并且主要以血压降低幅度作为评估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因此一直没有RCT临床试验能够全面解答RDN疗法的核心临床问题:即在减少高血压药物负荷的同时,能否将患者诊室收缩压有效控制达标。

中国原创的SMART试验为学界和业界提供了答案。作为该研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殷跃辉教授指出,接受msRDN手术,对高血压患者两侧肾动脉主干各施行约4次靶向性消融后,可以在显著降低抗高血压药物负荷的情况下,将控制患者诊室收缩压达标<140 mmHg。具体数据显示,患者的应答率高达81.2%(PPS),且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为73.4分钟,这在真实世界的应用中还有进一步缩短的潜力。SMART试验坚实的循证证据和结果充分证明了使用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系统在治疗未控制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王捷教授:RDN治疗高血压试验设计曲折历程——经验、启示和展望

王捷教授作为首批参与RDN技术研究的中国学者,亲历了RDN疗法的发展历程并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RDN的十余年临床循证之路,王捷教授详细剖析其中多项关键性研究如Symplicity I/II/III系列研究、Spyral Off/On Med研究等,从入选人群、研究设计、研究结果等方面做出了深入浅出的对比分析。他特别指出RDN临床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在于如何控制降压药物对于RDN手术降压疗效的干扰、血压测量和记录方式的选择以及随访时间截点的设置。抗高血压药物负荷指数是由中国学者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研究中,作为评估RDN疗效的重要指标,这一创新受到业界学者的认可,并被Spyral、RADIANCE等研究加以引用。

回顾RDN发展历程,王捷教授对RDN未来研究中的关键要素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未来,适应证的演变(难治性高血压到药物控制不佳的高血压)、血压选择(诊室血压 vs 24h动态收缩压 vs 昼间收缩压)、随访时间截点(6个月 vs 2个月)、消融范围(主干 vs 主干+分支消融)、消融类型(标测 vs 非标测)、药物控制(抗高血压药物固定处方 vs 以血压为指标调药 vs 药物依从性)、终点设置(单一血压终点 vs 血压/药物负荷联合终点)、获益评估(血压/药物负荷获益 vs 临床结局获益)及对照设置(假手术对照 vs 已上市产品对照),都应该考虑如何设计到研究方案当中,方能为未来RDN治疗高血压的发展探明道路。

胡嘉禄教授: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sRDN治疗介绍及分析

作为资深的msRDN实践者,胡嘉禄教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深入剖析一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msRDN治疗过程,详细介绍了msRDN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操作细节。

针对电刺激/消融导致的疼痛对标测的影响,胡嘉禄教授强调这需要依赖医生的经验进行判断,并且需要总结血压变化的不同类型。在手术过程中,平均每侧肾动脉标测8个点,消融4个点,消融点位的阳性反应越典型,降压效果往往越显著。胡教授还指出,标测点位中热点占比不到50%,二次消融率约为50%,且存在二次消融后仍无效的点位。此外,还存在中性点位和导致血压下降的冷点。值得注意的是,术后24小时内患者即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且后续也未观察到手术导致血压升高的现象。总体来看,收缩压降压幅度平均接近20mmHg。整个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或心脑血管事件。

如何做好一台msRDN手术?

资深专家全方位解析靶向消融实操要点

▼▼▼

孙宁玲教授:msRDN系统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

孙宁玲教授介绍指出,RDN技术已成为除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外高血压治疗的新突破。采用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系统的SMART试验以血压和药物负荷作为复合终点,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证实了msRDN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孙教授详细阐述了SMART试验的设计方案、主要终点、基线特征等内容,并重点解读了SMART试验的特点和结果。她指出,SMART试验从结果来看,msRDN组的SBP下降了25.2mmHg,血压达标率可达95%。尽管在假手术对照组在强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也获得同等的达标(非劣效),但是对照组药物使用明显增加(RDN显示优效);运用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技术,双肾动脉仅消融共8个点,就可以获得如此的疗效,相对于其他的无标测方式要进行几十个点的消融,对患者的损伤降到最小。

王宗道教授:RDN的最佳治疗策略与患者选择

王宗道教授介绍了自己团队最近在Circulation子刊发表的有关肾神经刺激与RDN术后血压下降的相关临床研究,该研究表明,在双侧肾脏近端肾动脉主支行肾神经刺激诱导的收缩压增加小于20mmHg与RDN术后6个月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下降10mmHg显著相关,这也说明RDN术中可通过肾神经电刺激技术来选择一些有反应的点进行靶向消融。

目前,不同肾神经刺激指导的RDN消融策略正处于研究中。对于RDN的适用患者人群,王宗道教授谈到,在全球范围内,经皮去肾神经术通常被推荐用于未控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于伴有高血压相关不良事件(如颅内出血、主动脉夹层、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阵发性心房颤动等)的患者,RDN治疗可能更具成本效益。因此不应仅仅基于患者的临床特征就将其排除在RDN手术的考虑之外。

许建忠教授:RDN围手术期管理及术中疼痛管理

许建忠教授表示,当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预测因子能够同时具备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在RDN术前,术者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高血压状况以及治疗的可行性,进行细致的获益评估与筛选。根据现有的数据,RDN手术被证明是安全的,肾动脉及肾功能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同时,许建忠教授特别提醒道:RDN术后仍需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形成高血压全程管理的闭环,从而实现对患者血压的有效控制。

苏津自教授:msRDN手术流程——Step-by-Step步骤详析

苏津自教授详细演示了msRDN手术的十二个步骤,并着重强调了严格遵守标准操作程序(SOP)和手术操作手法的重要性,以确保标测、消融和确认这三个关键环节能够在同一个位点精准消融。

在演示过程中,苏津自教授指出,如果判定某个位点未能实施有效消融,那么需要在原刺激/消融位点再次进行消融和电刺激确认。但重要的是,同一位点只能进行两次消融,以避免产生可能的过度损伤。苏教授建议每侧肾动脉主干消融位点应不少于3个,以确保手术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同时,他也提到,如果只有一侧肾动脉符合消融标准,手术步骤仍然会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在手术期间,为防止血液倒流,苏津自教授特别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方法:采用加压生理盐水袋通过输液装置连接导管手柄后端的鲁尔接头进行持续灌注。这一细节的处理不仅体现了手术的严谨性,也充分展示了对患者安全的高度重视。

殷跃辉教授:靶向RDN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殷跃辉教授在演讲中指出,肾神经刺激(RNS)是一种标测肾动脉周围神经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种有效验证消融效果的方法。

当电刺激后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的血压反应时,可实施消融手术:

1. 电刺激后血压持续升高的位点,表示刺激位点的肾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占绝对优势,强烈建议消融;

2. 电刺激时血压先下降再上升且超过基线水平的位点,表示刺激位点的肾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占相对优势,同样建议消融。

同时,为避免相关并发症,在术中操作时应注意:

1. 尽量使刺激位点和消融位点一致,保持导管的稳定,术者控制导管时,不要给过高的张力/扭力,让患者尽可能地保持平稳呼吸;

2. 导管在肾动脉内不要在“过眺”的状态下放电,以免造成穿孔或夹层;

3. 选择标测-消融-再刺激/验证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较完全的消融;

4. 消融验证后电刺激依然存在血压升高反应,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适当增加消融功率;(2)考虑安全性问题,不建议在原位点上反复消融,可移动消融导管至附近再次刺激/消融;

5. 如果导管进入肾动脉后阻抗过高,为避免出现血栓和急性肾动脉狭窄,可以尝试回撤导管,以低功率形式放电。

梁新剑教授:msRDN患者手术以及随访经验分享

梁新剑教授在深入解析RDN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msRDN)的操作细节。他强调,手术应从肾动脉远端开始,严格按照标测、消融、确认的步骤进行,并同步检测血压。手术的关键在于精准标测肾动脉上的肾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分布。

在消融位点的判断上,梁新剑教授提出了以下原则:对于交感神经点(热点),即血压升高(≥5mmHg)的点位,应进行消融;而对于副交感神经点(冷点)或无关点(中性点),即血压降低(≤5mmHg)或不变的点位,则不进行消融。消融后,需再次电刺激验证,若血压不再变化或升高幅度显著减少,即可判定该位点已实施了有效的消融。若再刺激血压仍升高≥5mmHg,则需重复消融后再次验证。但每个位点只能进行两次消融,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后,梁新剑教授通过一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治疗案例,详细展示了msRDN手术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他的讲解深入浅出,使与会者对msRDN技术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想要体验msRDN的手感和手术步骤?

实践中心切实体验智慧消融

▼▼▼

除了有医生的临床操作要点的传授与分享,信迈医疗实践中心现场同样精彩纷呈,通过实体/虚拟模拟器演练,信迈医疗团队与会专家们,会同对msRDN感兴趣、踊跃前来学习这一手术的临床医生,一道以练促学,切实感受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系统SyMapCath®/SymPioneer®带来的智能化、精准化的手术体验,加深临床医生对理论学习和msRDN实操的理解与掌握。

相聚有时,再见有期。此次CCIF高血压介入论坛和msRDN规范培训实践中心不仅展示了信迈医疗msRDN系统的亮点和优势,还深入剖析了SMART试验的精华成果。这些创新性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将为高血压治疗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引领该领域走向更加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时代。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将在临床实践中大放异彩,为更多高血压患者带来福音。

信迈医疗也将持续为广大专家搭建观点交流、经验分享与模拟实操的舞台,欢迎广大专家关注并积极参与相关学术活动,一起体验msRDN智慧消融的魅力,推动中国RDN疗法更好、更快发展!

阅读数: 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