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2024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 第三期:复杂房性心律失常标测和消融策略

NEWS

2024年3月19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杨兵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刘少稳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常栋教授共同担任联合主席,“2024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第三期课程在云端成功举办。

“2024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主要为全国范围内的心血管内科年轻医生而设。本论坛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学术课程,汇集了全国著名的心血管中心的资深专家和年轻医生,通过学术专题讲座、病例报告等形式,分享电生理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的特色技术和临床实战经验,解读学科的最新趋势前沿。在推动各大中心之间的学术交流的过程中,青蓝共同努力,为中青年心血管医师搭建了一个提升临床诊疗技术的新平台,共同助力我国心血管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并取得新的成果。
这次会议聚焦“复杂房性心律失常标测与消融策略”这一主题。在这次云论坛上,杨兵教授、刘少稳教授和常栋教授分别发表了开幕词。杨兵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的第三期非常荣幸地邀请了两家经验丰富的心律失常中心,为年轻电生理术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舞台。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术者能够参与其中,与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术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以掌握更多前沿技术和理念。此次论坛的核心议题是由余金波教授所设计的“复杂房性心律失常标测与消融策略”。这一议题的深入探讨对房颤术后复发再次消融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术者来说亦是一个挑战。刘少稳教授开场中说道:当前对房性心律失常认识研究进展迅速,循证医学证据也在推陈出新和积累,其消融治疗将会成为未来心律失常治疗的主战场之一,尤其是对复杂房性心律失常治疗策略的掌握,是一个优秀电生理术者重要的衡量标准,也是决定房颤最终预后的关键。常栋教授明确指出: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术后复发房扑、房速)的消融治疗,非常考验电生理医生的实力,要求我们在追求治疗数量增多的同时,还要讲究高质量的诊治。最后对本次云论坛探讨的内容表示期待。

01

专题讲座

周根青教授——复发房颤再消融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根青教授作为第一位讲座嘉宾,首先总结房颤复发的原因,其次结合前期已发表的工作和自身经验总结了复发房颤处理策略的“二十四字真经”:明病史、停药物、建解剖、标基质、扩前庭、线阻滞、去触发、重评估;尤其强调再次术中消融时“扩前庭、线阻滞、去触发、重评价”的重要作用;提出所在房颤中心的“重评价”标准:传入传出阻滞、观察30分钟以上电位无恢复、无其他快速型心律失常、无其他异位兴奋灶。最后指出电生理术者应该抱着科学严谨态度,追求技术上精益求精,努力提高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张志钢教授结合周根青教授本次专题报告评价:房颤术后复发患者再次行导管消融仍然获益。周根青教授结合所在房颤中心的实践经验,总结并分享了此类患者的再消融策略,言简意赅,收获颇丰;同时就房颤术后复发患者再消融时行上腔静脉隔离的时机、依据和工具选择进行了提问并深入交流。

02

专题讲座

周建博士——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速的标测以及消融策略

upfile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建博士首先借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速的病例引出主题,随后复习了关于房颤消融术后房速标测和消融的经典文献,接着分享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房颤中心针对此类患者的消融策略,最后总结指出:要重视房颤术后复发房速的基质(如外科切口、风心病变、医源性和既往消融术式);术中进行导管操作时通常需结合基质标测、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同时结合六点四线法进行标测;最终建议术中灵活使用“左房体部BOX消融,无水酒精消融,点状或小片状基质消融,线性阻滞,特殊电位或关键峡部的消融”等综合处理策略,以达到治疗目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张建强教授听取周建博士的本次报告后,建议年轻术者在制定手术策略时,应遵循规范操作和合理设计,以降低未来医源性房速的风险;并就左侧肺静脉前庭扩大消融的策略与周根青教授进行了探讨,二者共同认为左肺静脉后壁才是前庭扩大消融的延伸空间。

03

病例报告

万兴才教授——复发房颤一例


upfile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万兴才教授汇报了“复发房颤一例”,该病例为一中年女性患者,考虑诊断: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术中探查示双侧肺静脉电传导未恢复,将标测导管置于上腔静脉提示该部位驱动灶,故对上腔静脉进行电隔离,快速心律失常终止;接着就上腔静脉消融术式、风险、诱发条件进行了综述;最后就(1)房颤术后复发再消融时,上腔静脉隔离的选择时机;(2)相较于传统热消融技术,新型消融技术(如脉冲消融或冷冻球囊)对上腔静脉隔离的有效性、安全性;(3)以及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均被隔离后房颤仍持续发作,下一步消融策略等系列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谢欣博士针对万兴才教授的病例报告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并结合其所在心律失常中心的前期已发表研究和实践经验回答了上述问题,但在新型消融技术对上腔静脉隔离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经验需要更多工作积累。

04

病例报告

魏勇教授——艰难收场的阵发房颤消融复发再次消融一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魏勇教授报道了“艰难收场的阵发房颤消融复发再次消融一例”,该病例为一老年女性患者,房颤消融术后复发阵发性房扑,再次消融治疗时依次干预了双侧肺静脉、二尖瓣峡部、上腔静脉 、三尖瓣峡部、右房后壁、左房局部前壁等多部位,但房颤仍持续;最后进行右房游离壁线性消融后,窦律才稳定维持,手术结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余金波教授指出:该患者复律后,房颤发作时首跳激动顺序提示冠状窦电极近段提前,触发灶起源于右房可能性大,将为寻找此复发病例的触发灶提供重要线索。

05

病例报告

李桂阳教授——非典型房扑一例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李桂阳教授汇报了“非典型房扑一例”,该患者为一高龄女性,考虑诊断为房颤术后复发,患者经肺静脉隔离合并顶部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扑,再次手术治疗行激动标测提示部分心外膜参与折返的房扑(左房激动时长稍小于心动周期总周长),最终对二尖瓣峡部行心内膜消融、心外膜消融和酒精化学消融后,房扑终止,手术成功;接着针对心外膜参与折返的房扑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小荣教授积极点评了李桂阳教授的工作,该病例为一高龄女性,心率快,消融成功,患者生活质量应会提升且获益,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其次就“激动周长不稳定的房扑、房速如何标测,基质标测的电压阈值如何选择”等议题进行了专业意见交流。

最后,杨兵教授对本次学术交流会进行了总结:两个专题讲座涵盖内容丰富、全面,具有良好的实践指导意义。尤其是周根青教授针对房颤术后复发处理策略所总结的“二十四字真经”,简明扼要,实用性强。三个病例各有千秋,杨兵教授对“上腔静脉消融的风险;驱动灶和触发灶区别;若存在触发灶时,优先处理病灶;若不存在触发灶时,可考虑经验性消融”做了明确阐释。希望年轻术者以两个专题讲座为总纲,进一步完善术中细节,相信复杂房速的消融治疗效果会更上一个台阶。


阅读数: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