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李学斌:树立多学科综合管理理念,迎接心脏起搏未来挑战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终身学习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如浪潮澎湃翻涌,从未停息。


2024年3月29日-3月31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高峰论坛暨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及并发症处理研讨会”即将召开,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诚挚邀请全球心电生理领域专家学者,展开一场与疾病、与现在、与未来的对话。


“我希望有更多的医生可以参与到会议之中,通过会议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会议找到一个与同道互相交流的平台,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共同促进我国心律失常诊疗事业的发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李学斌教授




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数百万的心律失常患者因植入心脏起搏器得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近年来,伴随心脏植入装置植入数量的显著增加,其并发症如感染、慢性疼痛、血管闭塞等越来越得到重视,并进一步催生了临床对于电极导线综合管理问题的探讨。


李学斌教授表示,我们需要尽己所能去帮助更多起搏医生尽早识别电极导线故障,优化感染处理流程,争取让更多的患者可以得到规范化的诊疗服务。


2013年4月,大会前身——首届"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临床防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极大促进了国内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和并发症处理策略的发展。2016年,大会新增“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高峰论坛”,在聚焦“感染”问题的同时,将电极脱位、穿孔、断裂等非感染问题纳入讨论范围。


暮去朝来,大会走过十年,见证了中国起搏器植入的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心血管医生的参与。


“今年的大会得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医生支持,随着起搏器植入总量的增加,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亟需一个交流和沟通的窗口”,李学斌教授提到。


1. 全球电极处理专家圆桌会议

3月29日上午,大会将邀请来自美国、欧洲、大洋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国际顶级专家共聚一堂,带来一场全球规模的“疑难病例大会诊”。


电极导线管理逐渐地发展为一个综合性、全球性的难题。

“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个体,导线出现断裂了到底是留还是拔,导线出现感染了应该怎么拔,这些都要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来定,我们也需要通过讨论来达成一些共识。”


此外,今年大会将对往届会议中讨论过的复杂病例进行一次集中回顾,对有争议的病例,将以汇报的形式展示最终的处理策略、手术过程以及病人的现状。


“讨论要有意义,并不是时间到了就结束了。我们今年会把去年病例讨论的结果,反馈给当时参与的医生,包括我们是怎么处理的,得到了什么结果,让‘讨论’这件事本身做到有始有终。”


2.高屋建瓴:主旨报告

在全球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大潮之下,开阔的视野尤为重要。因此,本届大会开幕式之后的主旨报告环节,汇集了国内外多名权威且知名的起搏电生理专家,聚焦国内外心脏起搏、电极导线管理及拔除现状。


同时,《临床心律失常精品病例荟萃》新书发布会也将在此隆重召开,总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心律失常学术研究、临床经验、诊疗策略等方面的成果,推动心律失常诊疗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3.对话大会主席,凝聚全球智慧

大会共同主席查咏梅教授也将站在国际视角,汇报广受心血管临床医生关注的新技术新问题,抛砖引玉,带来心电生理领域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电极导线管理,无导线起搏,希浦系统起搏及心衰管理,起搏器综合管理,CRT植入技术,儿童CIED植入等论坛也将分布在不同的会场之中,汇聚全国各地多学科专家交叉对话,畅谈对疾病、治疗方式的多样理解。
4.实战见真章:病例集锦论坛
本届大会延续了往届的经典内容,将在3月31日召开全天候的“病例集锦论坛”,针对一些比较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或是有争议的疑难病例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对广大起搏电生理医生而言将是一次获益匪浅的学习机会。

李学斌教授表示,“中国有句俗话叫家丑不可外扬,但在我们这里不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别人出过了讲出来你听到了,下次你就能够避免这个问题,真真正正降低我国起搏器植入并发症的发生率,为病人负责。”


预防为先,培训先行

▼▼▼


随着起搏电生理领域新技术、新器械层出不穷,相继有诸多新疗法在临床不断得到应用,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面对新问题、新挑战该如何进行有效应对?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做预防。起搏植入量大量增加、起搏植入装置越来越复杂,临床上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医生,我希望他们能得到规范化的培训,在这里既要学到技术,又要学到规范,还要学到应急措施。”


因此大会一方面将以第一手临床资料结合手术演示向大家全面展示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的处理原则、方法,以及电极导线拔除工具的选择、操作技巧。另一方面将围绕心律装置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心律装置植入技术新进展等方面展开谈论。


在一年一度的大会之外,作为目前亚洲最大的电极拔除及管理中心,也是国内最著名的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IED)感染及电极处理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也会定期召开中小型规模培训课程,围绕规范化的起搏系统植入和管理进行系统性授课。


李学斌教授身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学科带头人,他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国家集采政策的出台,让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病人可以接受起搏器植入治疗。起搏器感染处理及导线拔除是一项团队工作,不仅是心内科,还需要麻醉科、心外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通力协作。现在国家强调分级诊疗,基层需要更多的培训,才能在源头上做好预防。我也非常欢迎更多的基层医生可以参与到大会中,更加深刻认识到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挑战和意义。”


不仅仅是感染,更要关注综合管理

▼▼▼


全球每年有6万名以上的患者发生起搏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包括囊袋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中60%以上的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李学斌教授表示,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首当其冲是要解决“感染”问题。


而且随着国内ICD、CRTD植入数量的增多,因电极导线故障(磨损、断裂、穿孔、召回)等非感染病因所致的电极导线拔除病例数量也在逐渐增长,未来更大的挑战可能在于非感染原因的电极导线拔除。


“这类病人什么样的情况必须拔,具体又要怎么拔,拔除之后血管不通又要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重视。”


此外,心内膜导线与很多三尖瓣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因导线引起严重三尖瓣反流的患者,如何拔除导线,后续是否需要接受三尖瓣反流手术,也值得我们警惕。在本届大会中也专门安排了“电极导线与三尖瓣反流内外科联合论坛”,以病例汇报的形式,辩论单个病例保守治疗的可行性。

李学斌教授最后强调,临床实际情况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在遵循指南建议的前提下为不同患者行个性化处理,如何联合多学科进行患者综合管理,这将成为未来起搏领域的发展方向。


阅读数: 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