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孚、霍勇、周脉耕教授团队《柳叶刀-全球健康》发布:心衰中心大数据揭示中国心衰患者出院后高死亡率原因

近日,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周脉耕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2024年4月刊上发表一项来自中国心衰中心的登记队列研究,该研究揭示出我国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死亡率依然居高的现状。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心血管死亡居心衰患者死亡原因首位,占全因死亡的71.5%。研究还发现,射血分数降低(HFrEF)和射血分数轻度降低(HFmrEF)心衰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射血分数保留(HFpEF)的心衰患者。更值得关注的是,较低的指南依从性评分与HFrEF以及HFmrE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独立相关。研究结论不仅强调了提高指南依从性的重要性,也为临床提供了优化心力衰竭治疗策略的全新视角。


文献来源: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23)00605-8/fulltext#

扫码下载文献


研究设计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30,637名符合条件的成人心衰患者,入选患者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572家医院,入选患者在中国心衰中心数据库(CCA Database- Heart Failure)的登记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出院时均诊断为心衰。研究主要终点为患者出院30天、1年以及3年的全因死亡率;次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率。

研究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9.3岁(SD13.2)。其中,女性患者占比41.1%,共计94,693名。心力衰竭患者中,HFpEF型占比43.8%,HFrEF型占比35.6%,而HFmrEF型占比20.6%。中位随访时间达到531天(IQR 251-883)。研究期间,共有46,006名患者不幸离世,占全部患者的19.9%。   

整体来看,患者出院后的30天内,全因死亡率为2.4%(95% CI 2.3-2.5);而到1年时,这一比例上升至13.7%(13.5-13.9);3年时更是高达28.2%(27.7-28.6)。

Kaplan-Meier曲线进一步揭示,随着射血分数的降低和患者年龄的增长,全因死亡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在46006例全因死亡病例中,心血管死亡是导致心衰患者离世的主要原因,占比高达71.5%。其中,冠心病占据38.5%,卒中占10.4%。

研究结论

这项基于中国最大心衰数据库的全国性前瞻性研究表明:中国心衰患者出院后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不同射血分数类型心衰患者面临的危险因素不同,医院层面的诊疗质量、指南依从性对预后有重大影响,这突显了在中国推动遵循指南的心衰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本研究利用中国最大的心衰患者登记处所积累的数据,揭示了一系列具有全球意义的重要见解。研究结果表明,我们迫切需要对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和管理有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中国独特的医疗保健系统和人口结构背景下。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探索不同射血分数类别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并评估各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同时,研究医疗保健系统差异如何影响心力衰竭的管理也至关重要。此外,鉴于COVID-19大流行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不容忽视,也需深入了解这种影响,以便在后大流行时代的公共卫生战略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该研究团队前期还开展了多项大规模心衰流行病学调查,其中包含169家医院国内最大样本量的住院心衰患者研究,首次全面揭示了我国住院心衰患者的特征;基于5千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的调查,首次明确我国心衰发病率为275/10万人年,意味着每年新发心衰300万;发现我国心衰标准化患病率1.1%,据此估计25岁以上心衰患者1210万。以上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国心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心衰中心专家即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心衰中心建设,帮助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00多家医院建立起规范的心衰管理模式和管理团队,推动实施以心衰指南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和长期随访管理,使我国心衰诊治迈上新台阶,显著减少误诊漏诊,降低再住院率和医疗费用,显著改善心衰患者预后。该团队牵头制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和多部专家共识及团体标准,并积极落实国家卫健委《心衰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大会发言,荣获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最佳技术与创新大奖,并荣获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历时6年潜心研究,利用心衰中心住院心衰患者的诊疗数据,分析射血分数保留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临床结局,文章于北京时间2022年8月24日被国际权威心衰专业杂志《欧洲心力衰竭杂志》(2022年影响因子为17.349)。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IF 39.3)发表了题为“Sex-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in hospitalized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the China Cardiovascular Association Database-Heart Failure Center Registry”(中文译名:性别特异的射血分数保留心衰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结局:心衰中心注册研究)的研究论文,详细阐明不同性别HFpEF患者差异,首次明确我国女性HFpEF患者的预后情况,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为女性HFpEF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


1、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成人心力衰竭流行状态、病因学诊断及防控策略》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

原文链接:https://www.chinahfc.org/auth_uploads/zl/3abfbf137f09c01d8479170b6c8d5efb.pdf

扫码下载原文


3、EJHF:《中国射血分数保留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临床结局》(IF=17.349)

原文链接:https://www.chinahfc.org/auth_uploads/zl/27beaecbcddba915c17102abedd15863.pdf

扫码下载原文


4、EHJ :《中国心衰中心研究揭示,女性HFpEF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和出院1年后预后比男性差且不受LVEF水平的影响》(IF=39.9)

原文链接:https://www.chinahfc.org/auth_uploads/zl/13c91b8336294d51289ceda31c5d28ba.pdf

扫码下载原文


阅读数: 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