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 AQVA II研究:冠脉生理学指导PCI优于传统血管造影指导

健心知著

2024.03.15

第354期

640 - 2024-03-15T200023.237.png

AQVA II研究:冠脉生理学指导PCI优于传统血管造影指导

640 - 2024-03-15T200028.618.png

刘健、范朋飞、郭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近年来冠状动脉生理学的应用在临床PCI决策、优化PCI过程、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发挥了更突出的作用。但是对于复杂、高危、有治疗指征的冠心病患者(CHIP),冠状动脉生理学指导PCI与传统血管造影指导PCI的优劣仍存在争议。

文章介绍

AQVA-II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在CHIP中基于冠状动脉生理学指导的PCI(包括基于血管造影的caFFR和基于微导管的FFR)是否优于传统血管造影指导的PCI;次要目的是探究与基于微导管的FFR指导PCI相比,基于血管造影的caFFR指导PCI是否具有非劣效性。本文于2024年1月发表于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杂志。

研究方法

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且符合CHIP标准的患者2:1随机分为冠脉生理学或血管造影指导PCI,被分配到冠脉生理学评估指导PCI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基于血管造影的caFFR指导组和微导管FFR指导组。CHIP标准包括长病变(>28 mm)、串联病变、严重钙化、严重扭曲、真分叉、支架内再狭窄和左主干病变。

主要终点是有创性PCI术后的FFR值,最佳的介入后FFR值被定义为>0.86。基于冠脉生理学和基于传统血管造影的PCI的比较中,主要结局是PCI术后有创性FFR结果>0.86的患者比例。如果一个患者有≥2个研究血管,只有两根血管的术后有创性FFR值都>0.86时才认为达到主要终点。在基于血管造影的caFFR和微导管FFR指导的PCI组间,主要结局是基于PCI术后有创性FFR值。若患者有≥2个病变血管,则考虑最低的FFR值。

次要终点包括远端压力与主动脉压力的比值、PCI术后缺血性FFR(≤0.80)的病变比例以及PCI术后的远端压力/主动脉压力比值<0.96的病变比例。

研究结果

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共有305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101名患者接受传统血管造影指导的PCI,204名患者接受冠状动脉生理学指导的PCI(各有102名患者分别接受基于血管造影术的caFFR指导PCI和基于微导管的FFR指导PCI)。

640 - 2024-03-15T200032.767.png

图1:研究流程图

表1、表2示各组患者的临床、血管和手术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2示两组CHIP标准相符。

640 - 2024-03-15T200035.463.png

表1: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640 - 2024-03-15T200037.988.png

表2:各组患者的血管、手术特征

640 - 2024-03-15T200040.488.png

表1: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与传统血管造影指导的PCI组相比,冠脉生理学指导的PCI组获得最佳介入后FFR值比例更高(图3)(77% vs 54%;绝对差异23%,相对差异30%;P<0.0001)。

640 - 2024-03-15T200042.829.png

图3:生理评估指导和血管造影指导的两组主要终点(术后FFR>0.86)发生率和百分比、PCI后FFR值的分布情况

接受基于血管造影或微导管的FFR指导PCI亚组之间主要终点的结局没有差异,证明基于血管造影的caFFR指导PCI与微导管的FFR指导相比存在非劣效性(P<0.01)(图4)。

640 - 2024-03-15T200045.458.png

图4:基于血管造影或微导管的FFR指导的PCI两亚组主要终点发生率、PCI术后FFR值分布

次要终点比较。传统冠脉造影组与FFR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FFR组造影剂使用更少。基于冠脉造影的caFFR组与微导管的FFR组相比,基于微导管FFR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P<0.01),且造影剂利用量更多(P<0.01)(图5)。

640 - 2024-03-15T200048.331.png

图5:次要临床终点结果

结  论

在CHIP患者中,基于冠脉生理学(血管造影术或微导管获取的FFR)指导的PCI优于传统造影指导的PCI,可获得最佳的PCI后FFR值。与基于微导管的FFR相比,基于血管造影的caFFR指导的PCI具有非劣效性。

讨论

基于冠脉生理学评价的治疗策略在冠心病的介入诊疗中的价值一直在被探索。本研究结果显示了在CHIP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基于冠脉生理学功能指标FFR指导的PCI优于传统血管造影指导的PCI,能够更好地实现术后FFR值的最佳化。同时,该研究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生理学评价方法在CHIP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循证证据,有助于拓展FFR应用场景。 

阅读数: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