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王捷:创新的关键之处,在于明确“起点”和“节点”



点此亲启


亲爱的心血管同道们:

新年好!

新春岁首,无处不新。

新春与创新,有着微妙而有趣的联系,同样都代表着生机、活力和新的开始。

创新之道,惟在得人。创新,是每名医生的夙愿,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这个愿望。

基于此,在渴盼新年胜旧年中,严道医声网以CCI创新学院第八期首站课程内容为主,特别推出《创新》系列文章,为所有敢想敢干,对创新有意愿的医生们,捎去一封封“春日来信,以创新,贺新春。

回望创新简史,讲述创新之源,介绍创新范式,展望创新路径……

字字珠玑,见字如面,希望让创新不再是神秘行为,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心中,等待生根发芽,期待叶茂根深。

且前行,莫踟蹰,因为山高有行路,水深有渡舟。

2024,让我们满怀热爱,奔赴下一年的创新山海。


江苏省人民医院


王捷教授




回溯中国医疗器械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代理、仿制到微创新、全面创新,国产医疗器械创新的步伐不断向前,这其中离不开每位医疗器械创新者、开拓者的智慧与坚持。


但医学创新,知易行难。


想要创新,从哪开始?如何转化?归向何处?


应该站在怎样的“起点”?面对关键“节点”如何突破?


王捷教授从创新源头出发,讲述了医生应该如何创新,应该注意哪些创新“起点”与“节点”。




如何创新?

创新者到底要什么?


“创新,没有侥幸这回事 ,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事有必然。”


无论是医疗产品研发还是科学技术攻关,创新者或发明者都需要永葆好奇心,不断激励自己保持创新。



同时,创新者也具备不同的特质和身份,例如:传统临床医生、医生科学家、专业发明家、医生科学家兼发明家,当创新者的身份不同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创新优势和创新角度。


1.发明的条件与风险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讲,如果想要实现创新或发明,就需要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深厚的专业知识、持续的创新训练和与生俱来的创新天赋。其中,创新训练包含了如何创新、如何注册申请、如何与市场打交道,以及如何实现自我身份跨越等多方面内容,而创新天赋则会助力发明者发挥更好的创新才能。



除此之外,在创新的过程中,发明者还会遇到诸多风险。


第一,是科学和概念的风险。


第二,为专利的风险,即发明者正在研究的这项技术,正在申请的这项专利,有没有侵犯其他研究团队的专利权,以及发明者如何实现核心专利,如何扩充核心专利去形成一个互相保护的体系。


第三,是工程和制造的风险,国内的医生大都不是工程师出身,缺乏对于工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医生常常产生了好的想法,却没有能力将其实现,这是中国医生的先天缺陷。


第四,是法规和临床验证的风险,法规的重要性在临床中越发明显,所以风险极高。而临床验证是创新中极其耗时、艰难的环节,对临床研究团队的人才类型、相关资源,和临床验证方案的可操作性更是考验。


第五,是团队风险。当发明者组建了一支研究团队,医生主导的阶段是什么,其他阶段中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他成员的潜能,让团队高效运行,也是发明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六,为病人群体/市场风险。当申请一个项目,或一项创新产品成功走向市场时,发明者需要反复思考、思考它究竟有没有市场空间,如何去把握住这部分市场份额。


2.创新的目的和制度保护



身处医疗领域,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填补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是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社会。而创新者的目的可能是创造知识,可能是创造财富,其目的会因为自身的追求而截然不同。因此,创新者一定要对自身以及团队成员的创新目的保持清晰的判断,这也决定了一个团队发明的目的是否一致。



对于医生来说,创新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医疗、教育和公益,创新与转化亦是最核心、最精髓的目的。


早期创新与转化的概念被称为是“Turn Money To Papre”,即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开展研究、科研工作,最终形成论文、研究报告、模型或专利等。如今,随着我国医疗领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与转化的概念升级为了“Turn Papre To Money”,也就是要把研究成果最终运用于临床,让研发产品充分融入市场,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这才是一个可持续的创新。



但创新与转化不是仅靠一人就能够实现的,还是要有制度和政策来搭建创新的“土壤”,这个土壤即为创新文化和环境。以江苏省人民医院《医院职工发明创造和知识产权归属试行办法》、《江苏省人民医院“科技九条”》为例,相关规定鼓励医院科技人员合理合规合法地进行创业,并对发明专利之后,专利归属权问题、专利公司里的所有权问题,做出了解释。


可以说,Physician Scientists是创新的重要源头,打造实践的环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同时还要明确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并为之不断调整变化,几大元素叠加构成了创新的基本条件。



临床实践创新的节点有哪些?


如果说发明的条件、风险、目的与制度保护,皆为创新者所站立的“起点”,那么在临床实践当中,如何将创新进行转化,能否将临床需求变成现实方案,则是创新者实现“从0到1”跨越的重要一步。在这其中,可能会有鸿沟,也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因而需要创新者去厘清创新转化之中的关键“节点”。



第一,提出创新想法。主要是指创新者所提出的概念是不是从临床实践中得来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是不是首创,或是开辟了新的领域。


第二,创新想法验证。当产生了一个创新想法之后,是否有相应的资源和能力去验证这一想法或概念。


第三,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者既要考虑所在的医疗机构是否有相应政策来助力你更好地完成转化,也要建立好属于自己的专利体系,同时把握专利归属权或防止研究成果被抄袭等问题。


第四,样机制作。样机制作考验了创新者的工程制造能力,创新者需要思考依靠自己能否找到工程团队将原型样机做出来。


第五,动物实验。能否通过动物实验来验证创新概念。


第六,临床试验。能否找到专业的临床研究团队来进行严谨的临床试验,并得到科学的临床数据。


第七,许可/转让/成立公司。当上述节点都能顺利实现,需要创新者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后续是将专利进行转让,还是自行成立公司。


第八,组建多元化运营团队。创新者需判断自己是否有相应得人才资源以及具备组建团队的综合能力。


第九,筹集早期创新孵化资金。对于早期创新项目来说,基于外部资金的诉求是必然的,所以创新者也需要具备获得早期资源的能力或与投资机构进行高效沟通的能力。


第十,创新角色选择:临床医生/创业者。当公司平稳运行后,创新者面临着临床医生或创业者角色的重新选择,如果想要彻底转变身份,要考虑是否拥有企业家的视野以及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


第十一,获批上市。创新者需要具备了解整个产品审批流程的能力,或是拥有专业的团队能够让创新产品在合法合规的制度下获批上市。


第十二,创新产品商业化。对于医生来说,把产品商业化相对困难,所以要考虑产品的市场发展空间,以及所在团队是否具有相应的商业能力,能够将创新产品商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形成和创造生产力的核心动力。作为创新者,一定要判断好自身的创新“起点”,而后积累能力或资源跨越重要的创新“节点”。


同时,结合创新在制度政策、专利、概念验证、工程能力、资金、团队、临床验证、法规等诸多风险,来思考这项成果制度政策允许吗?临床验证是否行得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吗?分析在转化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



医疗创新是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事业。


“无论是临床医生、科学家,还是发明家、风投家,都能在创新的过程中,收获创新的实际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学习到创新带来的真正意义。而医生的职业特殊性,恰恰可以充当连接几方交流、创新的桥梁,联合更多同道,打通医学创新的‘最难一公里’。”


——王捷

阅读数: 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