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手术后+瓣上空间狭小+大瓣环,TAVR是否可行?|“杰出健将”年度精粹案例回顾系列:白一帆医师

心脏瓣膜病诊疗进入微创介入时代,TAVR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病变重要手段之一。临床诊疗技术日新月异,青年医师作为驱动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从未停下精进技能的脚步。为进一步为青年医师成长赋能,为未来TAVR技术发展培养更多人才,首届“杰出健将”经心尖TAVR手术大赛开启了一场技术普及与提升之旅。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经心尖TAVR领域手术比赛,“杰出健将”经心尖TAVR手术大赛为青年医师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经典的临床案例,严谨的诊疗思维,精彩的专家点评在此汇演。赛事虽已告一段落,但比赛带来的思想交锋与智慧碰撞影响深远,让我们一同回顾大赛经典案例!


孙氏术后TAVR+瓣上空间狭小,TAVR是否可行?

入路方式和手术器械如何选择?

29.2mm大瓣环,术中策略怎么考虑?


2023杰出健将决赛选手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一帆医师

年度精粹案例赏析



病史简介

患者为男性,主诉:活动后胸闷、气促2周余。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4年(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

心脏超声

• 主动脉瓣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瞬时反流量29ml)

• 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瞬时反流量10ml )

• 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瞬时反流量19ml )

• 左心、右房增大(左房容积166ml,左室容积283ml,右房容积70ml)

• 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FS 29%,EF 54%)

• 肺动脉收缩压增高(64mmHg)

全主动脉CTA提示降主动脉支架通畅,无渗漏,降主动脉中远段及腹主动脉仍为夹层,累及双侧骼动脉。实验室检验结果提示,患者术前有贫血、肾功能不全及慢性心功能衰竭的表现;STS评分为5.481,提示外科手术的风险为中危

术前CT评估

主动脉瓣三叶式,瓣叶基本等大,瓣叶稍厚,瓣叶未见明显钙化,主动脉瓣环周长折算直径29.2mm;

双侧冠脉开口高度:LCA 18.2mm,RCA 23.7mm。

手术难点与策略

孙氏术后TAVR+瓣上空间狭小,TAVR是否可行?

为明确手术是否可行,首先在CT图像上仔细测量瓣上空间的高度,其次,制作患者主动脉根部的3D打印模型,并进行术前模拟。通过以上两项措施,认为手术可行,但术中需采取一些不同技巧。

入路方式和手术器械如何选择?

患者既往行孙氏手术(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扭曲,如果选择经股动脉途径,孙氏手术的升主问题增加了手术难度。而患者第一次手术时人工血管过长导致人工血管弯折成较大的角度,输送器顶端无法通过弯折,瓣环以上可操作的空间非常狭小,术中可能导致定位件无法入窦,以及瓣膜无法完全释放的问题。


患者为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后+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纯反流,传统开胸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同时患者的瓣上空间小,故选择经心尖入路。

29.2mm大瓣环,术中策略怎么考虑?

患者瓣环大,CT实测瓣环直径为29.2mm,J-VALVE最大瓣膜为29mm;为此,通过CT模拟29mm瓣膜植入情况,并决定采用挂线的保护策略。

此外,既往手术时窦管交界处的吻合口内衬了一圈毛毡条,可能造成吻合口处形成“台阶”样结构,因此要避免定位件超过毛毡条的高度,否则可能卡住定位件,造成入窦困难。

综合各项分析,认为患者行外科手术风险高,TAVR手术指征明确,手术虽有困难但可行。患者为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后+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纯反流,故选择经心尖入路,植入29mm J-VALVE瓣膜。针对瓣上空间狭小问题,术前应用3D打印进行评估,模拟了可行性;针对瓣环较大问题,采用挂线策略;评估手术主要风险为瓣周漏、瓣膜移位和瓣膜释放困难。

手术过程

猪尾导管置于无冠窦行根部造影,使用超硬导丝提供更大的可操作性猪尾导管放到血管弯折处并再次造影确定位置,猪尾导管的位置即为瓣环上可操作空间的上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不同于以往操作,此次在送入输送器过程中提前部分释放了1号键,在保证定位件不释放的同时,使输送器前端弯曲,争取更大的瓣上操作空间

再次造影确定定位件可以到达瓣环以上,有释放的可能,此时输送器已到达极限位置,无法再前进。

释放定位件,造影确认三个定位件均入窦;旋转2号键使瓣膜入位,造影显示瓣膜同轴性良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旋转3号键释放瓣膜,由于瓣上空间狭小,瓣膜释放瞬间因相互作用力使tip头上移,挤压瓣膜下移,定位件变形,瓣膜仍成功释放。

待瓣膜状态稳定后旋转4号键使瓣膜脱钩,脱钩后瓣膜自行上移,达到较为理想的位置。考虑可能是瓣膜放大率低,与瓣环间的摩擦力小,为瓣膜自行上移提供了可能性最后造影确认瓣膜位置、状态、功能良好,无冠脉堵塞,顺利撤出挂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术后一个月心脏超声提示瓣膜功能良好,二尖瓣反流大幅度改善(瞬时反流量2ml),三尖瓣反流消失,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选手复盘

• 我们术后通过复习相关文献了解到,在涉及保留主动脉瓣的升主动脉置换术的患者中,远期出现主动脉瓣病变,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比例约为10%。而随着TAVR技术的日渐成熟,今后工作中,可能会越来越多地遇到类似的患者,目前类似本病例的个案报道较少,两篇较早的文献均使用了其他入路途径;或许本患者是第一个使用J-VALVE瓣膜,通过经心尖途径治疗类似疾病的病例。

• 通过本病例,我们认为,对于主动脉根部结构复杂的患者,术前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并详细测量所有CT数据非常重要;术前应用“3D打印+模拟释放”是有效的辅助手段;需要仔细了解既往手术的各项细节,从而判断对当前手术的影响;同时需充分熟悉器械操作及设计原理,以便能在术中灵活应用;作为外科医生,我们需要考虑再次手术的可能性,优化手术细节,为将来提供更大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

专家&选手互动


CHEE Tek-Siong教授

就该病例而言,从超声图像来看反流没有很严重,但我认为是可以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看到手术指征的,对于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关闭不全,不仅反流量大小是重要的指标,同时还要关注血流动力学情况。


李永在教授

这张图像虽然不是很明确,但结合之前的描述,我认为是超声探头角度的问题导致没有大量的反流,实际还是重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虽然患者术前EF值正常,但BNP数值很高且右心室非常大。我认为不仅是左心室、左心房,连同右心房也相比正常偏大,所以超声图像可能显示并不明显,但我们可以根据DSA判断出是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白一帆医师


郭应强教授

瓣膜释放瞬间发现瓣膜下移严重,甚至定位件都拉平,但完全释放后瓣膜却自行上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患者瓣环直径为29.2mm,故选择29mm J-VALVE瓣膜,瓣膜放大率接近于0,并且患者瓣膜不伴有钙化,意味着瓣环及流出道比较光滑,人工瓣膜与自身瓣环间的摩擦力比较小;所以在4号键释放瞬间,由于输送器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定位件的作用力,共同作用下使瓣膜向上移。

白一帆医师


郭应强教授

就该病例,可以看到在瓣膜释放的一瞬间,鼻锥顶端的钢丝成角,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在释放3号键时,成角已经将鼻锥锁死。通常来说旋转3号键时,鼻椎是整体向远端移动,然后释放瓣膜;但如果此时助手将钢丝拉得很紧,鼻锥又因为成角不能向远端滑动,加上术者自身操作的力度,那么整个植入器会向后滑动,于是在释放时瓣膜就会下移。而瓣膜又在完全释放后恢复了位置,是因为瓣膜系统和整个输送系统完全分开后,靠三个定位件的力量将瓣膜向上抬了一点,最终形成了一个可以接受的局面。

所以,在旋转3号键前,一定要观察鼻锥远端的钢丝是否成角。如果有成角,我的建议是可以将钢丝向前推,推出一个直的钢丝;或者让助手适当放松钢丝,那么在打开3号键时,它才会往远端滑动,瓣膜也不会下移。


李永在教授

就该病例而言,我认为患者的主动脉限制了折角。


郭惠明教授

这也提示我们外科医生做大血管手术时人造血管不要留太长。


妙问巧答

在纯反流长瓣叶的三叶瓣病变中,J-VALVE在术中和术后分别怎样起到保护冠脉的功能?

由于J-VALVE瓣膜设计的特点,其前端是一个皇冠状的结构,而且有定位件,这些定位件可以分别进入至三个窦,而冠脉开口处也位于皇冠弧度的最低点,同时瓣架也设计得比较低,能够降低冠脉风险。此外,定位件可以起到夹持瓣叶的作用,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瓣膜释放后,冠脉遮挡的风险。

心尖路径进行TAVR手术,带来的优势有哪些?

首先,对于一部分不适合进行经股动脉TAVR的患者而言,经心尖路径提供了更多选择。第二,心尖入路路程较短,可操控性较好,在同轴性等方面也会更好。第三,经心尖TAVR在操作方面,相比经股TAVR更简单,例如导丝导管交换的程序少。整体而言,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手术时间等方面,经心尖TAVR都有一定的优势。



李伟栋教授公布答案&点评


问题一:在纯反流长瓣叶的三叶瓣病变中,J-VALVE在术中和术后分别怎样起到保护冠脉的功能?
▹冠脉保护是J-VALVE瓣膜的优势。纯反流长瓣叶的三叶瓣病变中,术中主要是由于有定位件,能够把原生的瓣叶夹持在定位件和瓣架之间,将长瓣叶推开,避免冠脉开口的堵塞。此外,定位件放在窦里之后,与冠脉之间会有一个间隙,这也是一个对冠脉保护的功能。
▹而术后,定位件放置好后,瓣架月牙型的凹槽处会对着冠脉开口处,自动交界对齐;整个交界对齐后,月牙型最低点就会自动对准冠脉,从而起到冠脉保护作用,也为将来手术留有空间。
问题二:心尖路径进行TAVR手术,带来的优势有哪些?
▹经心尖TAVR的确有着诸多优势。第一,避免了外周血管的损伤,为外周血管情况较差的患者提供了更好选择。
▹第二,对于主动脉外科术后或置换过大血管支架,血管溃疡或过度扭曲的患者,经心尖入路可以降低大血管损伤的风险。
▹第三,经心尖TAVR操作路径短,对外科医生来说非常友好,有更好的手感,反馈良好。
▹第四,对于极度横位心的患者,经心尖入路操作相对简便。
▹第五,有冠脉保护作用,对于极低冠脉或冠脉高危的患者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此外,J-VALVE瓣膜对主动脉瓣反流具有先天优势,是目前唯一获得AR适应症的瓣膜。

▹最后,经心尖入路一个穿刺点,对同时合并有主动脉瓣反流和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可以联合其他介入技术同期处理。














年末之际,值此回首。当翻开这场大赛的时光回忆录,其中不仅有青年医师深耕与专注的模样,有领域资深专家传道授业的热情,还有经心尖TAVR技术普及发展的未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专业技能的提升来自于实操经验的积累,诊疗思维的新火花也通过学术碰撞得以点燃,欢迎您持续关注“杰出健将”年度精粹案例回顾!


阅读数: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