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脏外科姜楠主任团队,由赵丰教授主刀,协同心脏超声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诊断科李伟教授协助下成功完成两例经心尖二尖瓣夹ValveClamp®手术。两例手术均在单纯超声指导下完成,导管操作30分钟,患者二尖瓣反流降至到轻微,获得满意手术效果。此次病例的成功实施,正式宣告ValveClamp®经心尖TEER手术在天津地区进入大规模临床应用阶段,为患者提供更多二尖瓣反流治疗选择。
病例简介
患者:于某某,男性,61岁。
主诉:胸闷、心悸6个月。
术前诊断:心脏瓣膜病: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轻中度反流。
心超数据:【二尖瓣相关参数】二尖瓣重度反流;AFMR,MR 4+(VC:5*16mm),反流位于2区,A2:28mm,P2:11mm,AP:37mm,MVA:5.3cm²。
术前心超显示2区大量二尖瓣反流,反流宽度14.3mm
术前策略
1)本例反流宽度较大,计划在2区采用MVC-III型夹子。双夹由术中实时评估实施;
2)患者存在少量心包积液,手术过程中需保证图像清晰,成功捕获瓣叶。
手术过程
X-plane及3D模式外科视角下,跨瓣器顺利跨瓣,ValveClamp夹合器上下夹定位及夹合
夹合后3D左房观,组织桥明显,反流降至轻微,术后平均跨瓣压差2mmHg
难点分析
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FMR)系指不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相关或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等相关的继发性二尖瓣反流。随着全球老龄化的进程加速,AFMR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的AFMR若不得到及时干预,预后极差,而既往 AMFR 治疗多局限于药物保守策略,效果有限。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可能成为 AFMR 的一种有效干预手段。
在治疗AFMR方面,相对于其他器械,ValveClamp®由于夹合范围更大,单个夹子即可能达到满意效果,进而可以明显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和时间。此外,研究发现二尖瓣对合缘增强指数是二尖瓣反流患者TEER术后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ValveClamp®较其他器械具有更强的夹和能力,夹和量更大。因此,其在 AFMR 上可能更有优势。2022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团队发表的一项关于 ValveClamp®在 FMR 应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纳入的5例AFMR患者均成功植入 ValveClamp®,且术后 3 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二尖瓣反流均降至轻度及以下,其左心房、左心室内径较基线均得到明显改善[Surg Today, 2023, 53 (1):90-97]。这项研究结果显示了 ValveClamp®对 AFMR 人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及优越的器械性能,更大样本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本例患者为全心扩大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对合长度少,反流范围大,手术存在挑战。本例患者即使术前反流宽度14.3mm,术中采用一个III型夹子术后反流降低为轻微,导管操作仅25分钟,一次夹合即到位,无需调整,显示器械操作便利性。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脏外科团队已经完成10余例ValveClamp®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均取得满意结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例手术成功正式宣告ValveClamp®经心尖TEER手术在天津地区进入大规模临床应用阶段,为患者提供更多二尖瓣反流治疗选择。
术中剪影
背景介绍
目前我国二尖瓣反流患者超过1千万。对于原发性反流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良,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经导管的二尖瓣夹合手术可以降低患者的近中期死亡风险,二尖瓣夹合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小切口经心尖入路二尖瓣夹合手术,创伤小,避免体外循环及放射线损伤,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在单纯超声引导下就可以完成,是目前针对此类疾病的前沿治疗方法。此次商业化手术的成功实施,预示经心尖手术治疗二尖瓣反流正式进入大规模临床应用阶段,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选择。
医院介绍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成立于1963年,是中国最早的能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的单位之一,也是目前天津地区最大的心血管外科中心。科室由3个普通病房和1个监护病房组成,病床166张,诊疗范围涵盖心血管外科所有病种,是一个涉及心血管外科、麻醉、体外循环、超声、影像等多学科联合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并形成了“临床一线-辅助科室-基础科研”一体的新型学科发展模式。
本学科2018年被评为天津市临床重点学科,目前每年完成心脏、大血管各类手术3000台以上,常年位居天津市第1。冠脉搭桥手术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3;非体外、不停跳冠脉搭桥位居全国第2。目前为天津市卫健委心胸外科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心胸大血管外科国家药理临床试验机构,并入选国家发改委全国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储备库,是全国百家、天津市两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