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功能评价再鸣新声:任卫东、马春燕团队建立首个TMAD正常参考值,刊发《European Heart Journal-CVI》

组织瓣环运动位移(TMAD)是一项通过追踪二尖瓣或三尖瓣瓣环位移,进而定量评估心室收缩功能的超声技术。目前临床常用的超声评估心室功能的方法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得到理想图像;TMAD具有不依赖图像质量,操作简单便捷的优势,可准确、快速地评估心室功能。遗憾的是,TMAD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一直未被建立,限制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任卫东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春燕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开展TMAD参数正常参考值研究——“中国汉族成年人组织瓣环运动位移正常值多中心研究”, 建立了首个国人TMAD正常参考值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相关结果日前已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 - Cardiovascular Imaging》正式发表。这一正常值的建立,为TMAD临床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TMAD在临床中有哪些优势?

出于什么契机,研究团队注意到了这项在临床未被太多关注的技术?

随着正常参考值建立,TMAD未来应用发展如何?

为更好地了解这项研究及这一技术,严道医声网对任卫东教授、马春燕教授进行了采访。

01

发中国先声,

建立首个TMAD国人正常参考值

“TMAD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之所以没有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一个因素是国际上一直都没有正常值作为参考。就像我们评价一个东西,没有标准做参考,不知道好和坏,那么建立正常值就非常必要,这也是我们开展研究的目的。”任卫东教授介绍,只有建立了正常值,这一技术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诊断。

“目前临床上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常用的参数有射血分数(LVEF)和应变(GLS),但它们要求患者心内膜图像要非常清晰,而老年患者、肥胖患者,孕妇等一些特殊群体的图像质量并不好,我们也就无法准确评价心功能。”马春燕教授表示,TMAD不受图像质量影响,可更好应用于不同患者群体的实际诊疗。
临床需求的不断变化引发了任卫东教授和马春燕教授更多思考,受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可以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启发,他们将思路拓展到左心室收缩功能与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中来。“我们查阅资料后发现,2015年的指南中就指出,对于无法得到准确LVEF和GLS的患者,推荐采用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只是大家更关注LVEF和GLS,对TMAD忽略了,它的临床价值一直有待于发掘。”
在两位教授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TMAD通过快速放置三个标记点,获得瓣环相对心尖运动,进而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相比其他测量方法,具有不依赖图像质量、测量准确、操作简便且重复性高的特点。
在此背景下,任卫东教授、马春燕教授牵头开展了TMAD正常值多中心研究,这也是国际上首个专门提出建立TMAD正常值的研究。研究纳入全国55家中心,共计1952名健康志愿者,根据年龄划分6个分层,进行正常值的测量统计。

“我们通过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确定TMAD正常值的标准,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两个,正常值随年龄逐渐递减,女性正常值略微高于男性。同时发现如心律,血压都会对正常值产生影响,因此在测量时将可能的因素都考虑了进去,相信正常值建立以后会为TMAD未来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任卫东教授介绍道。

02

严格质控,

保证研究科学、标准、高质量开展

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讲求科学性,通过提供可信的研究结果和结论进而指导临床实践。“多中心研究的质控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只有质控做好了,我们的数据才具有准确性,进而真正地在临床推广起来,可以说质控工作是贯穿我们研究全过程的。”
马春燕教授介绍,研究开展初期就建立了质控团队,首先对所有分中心进行手把手培训,随后每个月对各中心上交的病例图像进行整体质控分析、检查,就共性问题进行线上会议讲解,个性问题则会专门发送反馈至对应分中心;同时对数据进行统一测量,保证标准化,通过规范的培训和定期的反馈保证研究能够有序、有质量地推进。

“这个过程中除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之外,也间接提高了各分中心在工作中对质控的重视程度,很多中心反馈发现分中心医生整体的规范化得到了提升,这也是我们最期待看到的结果。”马春燕教授说。

03

准确、易操作、实用程度高,

TMAD临床应用范围广泛

任卫东教授表示,TMAD、LVEF、GLS各有优势,可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使用。TMAD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泛,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的心肌病,以及肿瘤放化疗以后心肌毒性改变引起的心肌病,都可以用这项技术进行评估。目前也有研究发现TMAD能比LVEF更早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在一些情况下,LVEF反映是滞后的,患者心脏功能已经受损,但它并没有及时反映出来;GLS评价需要高端的机器,复杂的软件和操作,很多基层医院不具备实行条件。而TMAD能够筛查出早期左室功能异常,将诊断关口前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并且这项技术非常简单易学,测量时间大约10秒钟,不同层级的医生可以很容易掌握和应用,在基层医院也可以迅速普及。”

此次也提供了TMAD和M型测量两种不同方法的正常参考值,可根据医院自身需求选择使用。

扫码下载高清海报

04

精益求精,持续推进研究,

期待TMAD临床应用更加普及

“TMAD多中心研究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国人的参考值,大家在这当中也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和思路,实现了我们全国多家分中心的合作共赢与共同进步。在大家的努力下系列研究还在继续,我们已经在前年开展这项技术应用于孕妇的多中心研究,第一期结果预计在今年六月份公布。”
据两位教授介绍,未来还将计划与国际展开研究合作,进一步拓展不同种族的正常值,形成具有靶向性的,国际化的标准,使临床诊疗有据可依。
同时,两位教授表示,接下来将开展关于TMAD技术的全国巡讲和培训,让更多临床医生得以了解和应用,也将通过更多实践方面的交流,探讨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这一技术真正落到基层。

“新技术不是仅仅用于研究需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临床诊疗,解决临床问题。我们相信,有了正常值,未来TMAD会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阅读数: 1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