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厦”,飞向未来:CCI中国行·创新鸿鹄计划第四站圆满举办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两千多年前,汉高祖刘邦仰望天空翱翔的大雁,咏出了这首千古绝唱。自此,“鸿鹄”一词开始与远大的志向相关联。

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转眼已至岁末。以“鸿鹄”为名,立创新之志,由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发起、微创医疗协办的“CCI中国行·创新鸿鹄计划”(下文简称:鸿鹄计划)也在2023年的最后两天,迎来了第四站的圆满举办。

从零到一,从一到四,鸿鹄起飞的过程犹如创新,而CCI则始终以瞭望者的姿态围绕政策、平台、服务、生态等要素,不断涵养医学器械创新的蓄水池。只不过,当2024的脚步即将来临,当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

我们应如何继续实践医疗器械创新?

在厦门,这场交流给出了新的回答。

鸿鹄振翅,理念为先

创新要在良好的生态中激活

▼▼▼

优秀的环境就如同肥沃的土壤,是促进创新必不可少的养料。

同理,鸿鹄计划此次来到厦门,背后则是厦门地区及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厦心医院”)近些年持续厚植创新沃土,深耕医、教、研、学、企、政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的结果。

会上,在厦心医院许良友教授的主持下,CCI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沈雳教授,厦心医院王焱院长共同立足CCI的创新理念,在开幕致辞中阐述了鸿鹄计划来到厦门的意义。

沈雳:合作引领,厦门是一片创新热土

沈雳教授谈到,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厦门俨然成为了一座创新之城,尤其是随着近些年在王焱院长的高瞻远瞩,厦心医院在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领域突飞猛进,取得了巨大进展。早在几年前,CCI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即关注到了厦门金砖国家创新基地对外合作的窗口作用,是开展国际化视野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及协同研发活动的重要平台;经过前期筹备,在葛均波院士的关心与支持下,CCI厦门中心于今年年初在此正式宣告成立,作为CCI在东南地区的首个分支机构,中心不仅在深度链接CCI、厦心医院乃至全国顶尖心血管医疗创新资源开展了大量工作,更为厦门心血管医疗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CCI鸿鹄计划来到厦门,一方面是由于厦门是一片创新热土,另一方面也希望鸿鹄计划能在厦门这一创新热土圆满完成2023年度收官之站,为2024开个好头。

王焱:临床驱动医工结合,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作为东道主,王焱院长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以“临床驱动医工结合、创新助力产业发展”为题,梳理了近些年来厦心医院在医疗创新领域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布局。

王焱院长介绍道,厦心医院自建设伊始,便在设计上精益求精,一切以高效、安全、满足心血管病患者的需求为核心,为更好地开展创新,医院目前正在进行二期扩建,旨在打造国际化的心血管病诊疗创新中心。在业内专家的支持下,近些年医院作为组长单位牵头开展了8项全国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在研三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102项,同时医院也是全国首批12家瓣膜介入中心之一,自2014年率先在福建省开展经导管微创瓣膜手术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800余例心脏瓣膜病的微创手术,其中包括多个全球首例、全国首例。

受益于政府的支持及厦门市作为金砖国家创新合作的枢纽优势影响,医院今年与厦门市科技局、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共同成立了心血管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当前入驻企业已达10家;CCI厦门中心的落地,同样也为医院嫁接了顶级创新资源,使得医院在学术交流、创新创业培训、搭建合作创新平台、共同服务平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及助力技术产品出海方面有了更充分的实操空间。此外,医院今年还与厦门创投达成合作,筹建了首支心血管创新产业基金,用于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投资;并成功签约金砖医疗器械创新服务平台,开展心苗计划,招收了4位来自金砖国家的心血管病医生,培训带教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一系列举措均表明医院正在着力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医疗器械创新格局。

临床驱动医工结合,创新助力产业发展。王焱院长最后也表示,随着厦门地区医疗器械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成果的产出,而此次鸿鹄计划在厦门的举办既是对厦心医院创新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厦门市创新发展产业的展望,相信通过此次交流能为厦门地区医疗器械创新生态链的建设提供理念补充,为来年医院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厦门地区医疗器械创新带来新动能。

鸿鹄起飞,开拓为要

创新要在碰撞与交流中实践

▼▼▼

回首2023年,科技浪潮汹涌澎湃,从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到基础研究的前沿探索,从国产经导管介入器械的百花齐放再到国内外RDN、PFA、IEC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每一项创新都谱写着相应篇章。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广泛地应用到了诊断、诊疗的各个领域。

一个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创新理念逐一落地为现实,也为鸿鹄计划中的每一场交流提供了源源不断灵感和启发。

第四站的学术交流中,瓣膜介入产业的发展现状、医疗器械创新思考与实践、不同国产器械的研发历程、疾病诊疗的临床需求,成为了此次前来参会的临床医师、工程师、企业代表和投资人主题分享中的热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纵览我国瓣膜介入产业发展,动脉网联合创始人、蛋壳研究院院长姜天骄先生带来了“全景视角看瓣膜产业,我们当前在哪,将去向何处”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当前我国介入瓣膜市场仍旧属于刚刚起步,短期发展将趋于理性,而长期来看,中国特色的医疗产业价值创造会带动TAVR超预期放量,未来瓣膜发展也将更加合理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二尖瓣置换/修复器械的设计特点、研究现状,并以此全面梳理了当前二尖瓣反流介入技术领域的发展与挑战,他指出,关于TMVR的治疗效果及研发前景仍不明朗,究竟是“飞龙在天”还是“见龙在田”各有各的说法,而TEER产品经过迭代和经验积累,效果持续提升,已经成为二尖瓣修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领域内关于二尖瓣反流介入的新产品还在不断涌现,未来或将有更多基于不同理念的创新产品为二尖瓣介入治疗提供有力补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立足医学器械创新实践思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轶喆教授引经据典,介绍了临床需求与医学器械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创新是针对特定人群,解决特定的问题,达到某个预期结果的方法。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执行秘书长张宁教授与东方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执行秘书长裴志强教授则先后以“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趋势、实践和思考”、“泛血管医疗器械创新思考与实践”为题,分享了他们对医学创新的思考与实践思路。张宁教授认为医学成果转化已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呼吁变为政产学研的创新合力,一批高水平医疗机构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专利成果转化模式,搭建可持续的医疗机构创新转化体系/平台将成为现阶段的重中之重;裴志强教授同样指出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但创新产品的同质化严重,而真正创新的想法往往来源于医生,医工结合必然是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重要途经,以此为出发点,现阶段可以在数字医学、新材料、新能量、影像五大方面展开探索,建立相应的医学平台、开发平台和应用平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用事实说话,申淇医疗的葛存旺先生、臻亿医疗的魏勇强先生则通过从工程师的角度梳理医疗器械的研发历程,分别剖析了结构心介入创新研发中介入器械与机器人技术结合的未来构想,以及临床需求向产品转换过程中工程师面临的挑战;两位工程师不约而同地表示,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工程师往往会对医生提出的功能需求陷入思维定势,需要工程师转换思维,深度思考医生所提需求背后的临床痛点,借鉴其它产品的工程设计,此时往往会有新的思路出现。微创心通总裁Jeff Lindstrom先生借助对微创心通TAVR国际化发展方向的介绍,以点带面阐明了中国TAVR瓣膜的未来航道,他认为无论是国产瓣膜的初代产品还是二代产品,都具备不同的使用优势和创新设计点,在临床上表现出了高质量的治疗效果,建议未来国产瓣膜不妨把目光放在海外,尝试取得海外国家的认证,将产品输出海外。

最后,会议在专家们对2024的美好期盼中圆满落下帷幕。

鸿鹄高飞,横绝四海。

每一场CCI中国行·创新鸿鹄计划的举办不只是一次交流活动,更是一个临床医师、工程师、医院运营者、企业家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共享发展平台,无时不刻不再呈现着CCI致力于实现的核心价值:共建中国心血管创新生态,整合创新资源,为学员创新提供创新发展平台,实现创新梦想。

旧朝岁月随风去,新载希望翘首来。

展望来年,创新已经成为如今整个医疗领域的叙事主语,它在日复一日的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提出纷繁复杂的新问题,等待更多的探索和实践给出新的答案;而这些答案汇聚在一起,恰恰预示着未来中国医疗器械的愿景和蓝图。

在这场飞向中国医疗器械创新未来的旅程中,你我身处其中,皆为鸿鹄。


项目转化及医院巡讲申请请联系:
黄巧玲(微创医疗):(021)38954600-8844
CCI秘书处邮箱:secretary@ccihub.cn

微创医疗邮箱:zhixingcollege@microport.com

阅读数: 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