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郭惠明主任团队,由刘健教授主刀,协同心脏瓣膜病微创MDT团队,成功完成上市获批后华南首例经心尖二尖瓣夹ValveClamp®手术。本次手术在单纯超声指导下完成,手术时间30分钟,患者二尖瓣反流降至轻微,获得满意手术效果。本例是ValveClamp®上市获批后华南首例手术,本例成功预示着ValveClamp®这一创新技术即将在华南地区快速推广,造福华南地区患者。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69岁。
主诉:反复心悸3年。
术前诊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超数据:DMR 4+, C1脱垂连枷,A1:24mm,P1:10mm;A2:26mm,P2:11mm;MVA: 6.42cm2,反流宽度:8.7mm。
术前心超显示二尖瓣重度反流,位于C1区
术前策略
1)本例是交界区挑战病例,反流位于C1交界区,交界区空间有限,建议采用2型短夹子;
2)瓣叶质量较差且对合存在裂隙,前叶连枷弯折处薄弱,需要术者手术过程中果断谨慎捕获瓣叶,避免夹合破裂而导致手术失败。
手术过程
X-plane及3D模式外科视角下,跨瓣器顺利跨瓣
ValveClamp®夹合器上下夹定位及夹合
(C1交界采用一个MVC-IIF型夹子)
夹合后3D左房观,反流降为轻微
难点分析
交界区病变是TEER手术中几乎最具挑战性的病例。该区域腱索多,极易发生夹合器缠绕腱索,夹臂容易被腱索绊住无法调整位置和钟向。同时,瓣叶短,不易捕获瓣叶,夹合后夹合器容易脱落。对于内交界区病变,经股TEER系统的调弯角度需要更大,夹合器往往难以到达理想位置。然而,外科缘对缘修复经验提示,交界区病例做TEER远期效果是最好的,该区域对瓣口面积影响小,且能避免后期瓣环扩张导致的反流复发,因此是最能长期获益的一类病变,做好交界区病例反而具有更大意义。
ValveClamp®是经心尖操作,入路直而短,能更迅速定位,对于内交界区也能轻松到达;同时力学反馈灵敏,如果绊到腱索,术者可以感觉到力学反馈,从而更安全,在交界区病例更具有优势。较小型号的夹子在交界区狭小空间操作更安全自如,特别对于心腔较小的患者尤为合适。另外,超强夹合力可以避免夹子脱落,以及更多瓣叶对合,效果更好,也更安全。本例患者反流位于C1交界区,手术难度大,术中采用一个MVC-IIF型小型号夹子在C1交界区夹合一次即起到理想效果,展现术者对于二尖瓣解剖的精深理解及手术操作的高超水平,也显示了ValveClamp®在交界病例中的独特优势。此类病例行经心尖TEER要点包括:①心尖穿刺点选择要合适,特别是C1区的病例,正心尖难以达到同轴,需要尽量往后往右心室穿刺;②夹臂的钟向并非指向正12点,而是和瓣膜闭合线垂直,C1区在10-11点,C2区指向1-2点;③传统的X-plane难以将夹臂展开,需要采用MutiVue的方法才能把捕获和夹合过程显示清楚;④选择小型的夹子,有利于在交界区狭小空间操作;⑤注意腱索缠绕,以及钟向不易到位,若钟向不易到理想水平,可以牺牲一定钟向要求,但夹合量一定要足;⑥有时为了效果理想,需要两个夹子,第一个小夹子尽量靠边,把最交界区脱垂瓣叶锁死(夹合交界瓣叶和后瓣,或者交界瓣叶和前瓣),让最交界区无反流,尤其对于交界脱垂瓣叶细小时,然后在第一个夹子旁边肩并肩补一个夹子(夹合前叶和后叶)。
术中剪影
背景介绍
目前我国二尖瓣反流患者超过1千万。对于原发性反流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良,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经导管的二尖瓣夹合手术可以降低患者的近中期死亡风险,二尖瓣夹合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小切口经心尖入路二尖瓣夹合手术,创伤小,避免体外循环及放射线损伤,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在单纯超声引导下就可以完成,是目前针对此类疾病的前沿治疗方法。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是经心尖二尖瓣夹ValveClamp®获批上市后华南地区首例应用,将为高龄重症患者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