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VS2023|主旨报告:名家云集,高屋建瓴论道领域热点前沿


2023年12月16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主办、吉林省医师协会协办、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十八届年会”(CACVS2023)吉林长春隆重开幕。大会开幕式之后的主旨报告环节,邀请了国内外多名心血管领域专家带来讲课,内容涵盖冠心病、主动脉、先心病、瓣膜病、心衰等多个方面。



视角多元,分享领域前沿动态

▼▼▼

报告第一部分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庄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强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陈鑫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姜胜利教授共同主持。

胡盛寿:异种器官移植离真正的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指出,器官移植是治疗人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但供体短缺成为器官移植领域难以逾越的瓶颈,这一点在心脏移植领域尤为突出。所以利用异种脏器移植来解决供体的短缺问题,被看作是下一次医学革命。

但是,异种脏器移植的临床应用时代真的来临了吗?胡盛寿院士盘点了异种移植中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总结表示目前的异种心脏移植从临床实验到真正的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理论上的突破,通过扎实的研究工作,才能为临床结果的改善开辟道路,为临床治疗作出更大贡献。

万松:百年瓣膜给我们的启示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威尔士亲王医院万松教授表示,在众多先驱开拓探索下,心脏外科从“零”起步到CPB机器出现,再到各类型手术技术不断完善,发展路途虽有荆棘但也花开遍野。近年来,介入技术,小切口手术,以及机器人手术等不断发展,也促使瓣膜外科领域发展异彩纷呈。

但多种技术并存的局面,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惑。是否微创手术才是最好的瓣膜手术方式?外科医生当何去何从?回顾百年瓣膜外科的发展历史,每一项术式创新和研究的进步都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共同合作,面对未来,万松教授希望并鼓励广大青年心外科医生,应保持激情继续探索。

葛均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医学创新趋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指出,当前我国医学创新范式亟需变革,应在临床创新需求牵引下,联合各界力量,共建医、产、学、研融合的创新体系;并且在分享中强调了临床医生提出创新需求和理念的重要性。

葛均波院士表示,医生对临床需求的可靠把握、对医疗器械的优缺点的了解,以及对不良结果的优化探索,都说明他们在创新中的作用贯穿始终;而医疗机构则是创新的策源地、验证场、受益者、成果库和成果推广点;随着创新历史的发展,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在医学创新过程的价值正在逐步验证和强化,我国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成果转化也不断取得新突破。

深入思考,探讨诊疗发展现状

▼▼▼

报告第二部分由上海市东方医院刘中民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肖颖彬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寄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朱俊明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金成教授共同主持。

郑哲:冠心病外科治疗现状与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哲教授介绍了我国冠心病外科诊疗的现状,手术数量方面,国内PCI与动脉搭桥手术比例为23:1,不同省份之间差异大;手术质量方面,冠脉搭桥手术死亡率下降,医院间差异同样较大,手术质量存在提升空间。

随后郑哲教授介绍了最新的冠心病外科技术治疗,强调了建立标准化心脏团队的重要性,分享了如何有效管理冠心病外科患者等内容。未来应更加重视诊疗规范化,不断加强心脏团队协作能力,成员应共同参与决策,从而为患者制定优化治疗的方案。同时推动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开展。

张宏家:主动脉外科的现状与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宏家教授回顾了主动脉外科治疗的发展,指出当前临床诊疗面临着疾病发病机制不清,防治困难;疾病误诊率高,转诊效率低,导致救治成功率低下;手术复杂,近期和远期预后仍不理想;各中心诊疗水平差异大;非预期并发症多等挑战。

未来,应搭建“防诊治”一体的综合主动脉外科体系。深入探究主动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机制;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转诊效率;提升疾病自然预后与手术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发展医工交叉等新型学科,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提升诊疗能力。

李守军:中国先心病诊疗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守军教授表示我国是先心病外科治疗大国,手术量远超欧美地区,住院死亡率较北美、欧洲更低。当前,我国复杂先心病病种变化明显,圆锥动脉干畸形明显减少,姑息性手术量减少,肺静脉手术、主动脉手术、瓣膜手术增长显著,疾病诊疗也面临着新挑战。

未来,随着先心病数量及疾病谱产生显著变化,应及时调整治疗和研究重点,积极推动发展“产前产后一体化治疗”模式,提高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水平。此外,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要重视先心病外科队伍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持续开展精品培训班等多形式活动;也需进一步开拓外科适应证,如难治性心衰、肺高压等治疗。

王春生:瓣膜病外科治疗现状与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TAVR发展迅速,随着技术不断完善,TAVR适应证也不断扩展,从最初的低危、高龄,到目前在高危病例中也能取得不亚于外科手术的效果,诊疗发展的日新月异,也促使瓣膜外科需要紧跟发展。

年龄仍是治疗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对于年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应行主动脉瓣进行修复。王春生教授认为,虽然面临挑战,但瓣膜外科医生还是应该潜心磨炼,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拥抱各项新技术,以患者的核心利益为基础,着重考虑患者的远期获益。

柳克祥:柳氏手术体系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柳克祥教授指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外科手术方法脑保护及其他脏器保护,术中温度等。在此方面,团队率先采用浅低温脑体分离灌注保护方法及无输血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目前吉大二院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术中无输血率在80%以上,出院前无输血率50%以上。

此外,团队发明的内覆式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法,将主动脉弓部吻合口由原来的四个简化为一个,相对通常采用的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董念国:心力衰竭外科治疗现状与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指出,危重症及难治性心衰到达终末期后只能通过外科治疗,其中常见的有两种方法,心脏移植及心室辅助装置;随后分享了医院近几年在心衰治疗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在心脏移植临床实践与创新方面,建立受体精准评估体系;建立武汉协和供心保护新技术;突破复杂心脏移植技术瓶颈等。在心室辅助临床实践与创新方面,应用不同作用的心室辅助装置治疗了多例终末期心衰患者;研发一系列相关装置,全球首款心房分流装置,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未来还将继续以临床为出发点,与多方力量合作,为更多患者延续生命。

本次主旨报告群贤毕至,内容亮点纷呈,聚焦了当前心血管外科领域国际前沿及国内进展,突出了中国原创与中国特色,将领域热点与临床关切一一展现,传播出中国“心”声音,搭建了一个专业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


阅读数: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