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F 2023专访|葛均波院士:用“智”护心,与“影”同行,共筑中国腔内影像与功能学技术发展新浪潮

12月14-17日 中国·广州

2023年12月14日至17日,2023华南心脏介入论坛(SCIF 2023)暨华南腔内影像及功能学高峰论坛·CCEC花城影秀暨羊城心脏介入与心衰论坛暨华南心脏瓣膜介入菁英论坛即将在羊城广州拉开帷幕。届时,来自全国各地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同道们都将汇聚于此,交流成果、互通有无,为全国心血管同道们奉上一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

值此之际,严道医声网有幸邀请到大会名誉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畅谈我国腔内影像及功能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均波院士



“这次会议是华南地区5家CCEC成员所在单位共同打造的华南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学术交流平台,也融入了CCI元素,期待这次会议能给大家带来一场理念与技术的盛宴!”


ONE


严道医声网:作为国内腔内影像学的先行者,您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在国内最早推进腔内影像精准指导PCI的理念,又在10余年前联合国内腔内影像专家发起“中国血管内超声学院”来推进腔内影像的规范化应用,请您谈谈为何如此重视腔内影像及功能学的发展?


葛均波院士:

冠脉介入已经发展了40余年,无论是治疗理念还是相关器械、技术都有了巨大的改进和发展,单纯依靠造影无法充分展现冠脉病变的真实情况,更无法提供病变是否导致缺血以及斑块是否稳定等信息。而腔内影像和功能学技术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让我们能更精准地评估病变,给病患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近十年来,以RENOVATE COMPLEX PCI、FAME II为代表的系列大型研究陆续证实腔内影像及功能学指导下的精准PCI可以有效优化手术治疗策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并且从卫生经济学角度亦证实腔内影像及功能学指导可以有效降低卫生经济成本,所以于国于民,都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动的技术。

TWO


严道医声网:您在2021年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发起成立了中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青年医师俱乐部(CCEC),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葛均波院士:

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的腔内影像及功能学技术的发展并不十分理想,我们成立CCEC的初衷是希望汇聚国内在这一领域有能力、有激情的中青年专家,借助这个平台,加强沟通交流,为国内腔内影像和功能学技术的发展出一份力。同时,也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大家有什么好想法可以互通有无,孵化更多中国自己的临床研究,另一方面,也期望能促进我们国内原创腔内影像及功能学技术、器械的创新与发展。

CCEC成立后,围绕腔内影像及功能学技术规范化普及、临床研究在全国各地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及合作,同时与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进行携手创新合作,这次的会议是华南地区5家CCEC成员所在单位共同打造的华南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学术交流平台,也融入了CCI元素,期待这次会议能给大家带来一场理念与技术的盛宴。

THREE


严道医声网: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未来必然还有更大的发展。您认为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的“未来”将在哪些领域?我们中国医生又应该在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的发展中起到何种作用?


葛均波院士:

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的发展方向在于人工智能、多模态融合和腔内分子影像学。现在腔内影像的解读仍大都依赖于个体分析者,不同分析者得出的结果异质性较大,且很难说谁对谁错。未来如果能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学习来分析影像,则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使图像分析的同质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也使导管室内快速分析成为可能,有助于技术的广泛推广。多模态融合是另一个发展方向,多种影像技术的融合或者影像和功能学技术的融合可以在一次检查中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分析病变及制定手术策略;在各种融合技术中,分子影像技术和传统腔内影像技术的融合更为值得期待,现在的冠脉介入治疗理念正从“治疗缺血”向“治疗高危斑块”转变,借助腔内分子影像,我们能更准确的评估斑块的稳定性,为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较于国外同行,中国医生的锻炼机会和成长速度远超国外同行,但这也意味着沉甸甸的担子,我们有责任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投入到腔内影像和功能学技术的发展大潮中,立足于中国病人的特点和需求,和国内原研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自己的技术;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自己的临床研究,制定符合中国病人特点的治疗标准和流程,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3华南心脏介入论坛(SCIF 2023)

暨华南腔内影像及功能学高峰论坛·CCEC花城影秀

暨羊城心脏介入与心衰论坛

暨华南心脏瓣膜介入菁英论坛

中国·广州

我们,不见不散!、

阅读数: 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