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法荣: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慢病管理是大势所趋

编者按

       2016年8月19日,第五届宁波市医学会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书心剑律”中国青年医师论坛在宁波隆重召开。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沈法荣教授在会上做了《移动互联网在心律失常(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探索》的主题演讲。严道医声网现将沈法荣教授的演讲整理如下,敬请广大网友关注。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  沈法荣教授

1 慢病管理的意义

       沈法荣教授介绍说,慢病是指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和哮喘)。其主要危害在于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

       从总死亡人数看,当前,全球有6000多万人死于慢性病,慢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63%,而且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还将上升到75%左右。《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到总死亡人数的85%。

       同时,慢性病治疗给我国居民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城市慢性病患者每年约花去其收入的一半用于治疗慢病;农村慢性病患者每年约花去其收入的1.3倍来治疗慢性病。       

       中国每年用于慢性病治疗的支出占去医疗总支出的70%。慢性病在国内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控,在高血压方面尤为明显。目前患病人数达2.7亿,每10个成人中至少有2人患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城乡患病率差别逐步缩小。成人正常高值血压成低龄化发展趋势,35~45岁中青年成为危险人群。高血压病对人体的危害绝不亚于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

       在心血管领域,心律失常也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最常见的有早搏、房颤等。以房颤为例,我国目前的患病率约800~1200万人。

       对于慢病的研究显示,影响慢病主要因素是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起到了最大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有效的改善生活方式,80%的慢性疾病是可以控制并降低的。

       沈法荣教授指出,但慢病管理具有如下痛点:老年慢病患者多,患病时间长;缺乏真实的连续性的慢病数据做依据;自我管理能力弱,治疗的依存性差;持续照护,长期服药,高频复检;医疗知识缺乏,缺少教育手段。

       沈法荣教授强调,慢性病管理的核心是有效的患者教育和依从性管理。 做好慢病预防管理可以达到病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约医疗费、造福全社会的效果。数据显示,在预防阶段投入1元钱,可以减少8.59元的医疗费用,又可以相应减少近百元的终末期抢救费用。因此,要充分重视慢病预防管理,防患于未然。

2 互联网在心律失常管理中的意义

       “我们目前正处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大家看看自己的手机,真正用来打电话的时间一般也就占总使用时间的10%~15%吧。”沈法荣教授指出,互联网技术引发的革命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2012年之前,以计算机为终端,以网页为核心,互联网作为工具的阶段;2、第二阶段:以智能手机为终端,以人际关系为核心,互联网改变社会的阶段,现在正处于此阶段;3、第三阶段:将以传感器为终端,以智能机器为核心的互联网改变世界的阶段,大概发生10年之后。

       沈法荣教授说,从慢病管理的趋势看,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是现代慢病管理的大势所趋。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可穿戴设备、医疗大数据平台等新载体可随时记录、分析个人的健康数据,帮助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还可以使得医疗服务更加便捷。

       目前,美国的WellDoc糖尿病管家系统已通过FDA审批,而且在临床实验中证实了其效用和经济学价值。糖尿病患者使用WellDoc糖尿病管家系统的12个月内可以使急诊和住院概率降低58%,且患者反馈非常好,100%的患者认为此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测血糖。另外,心脏监测服务提供商Cardio net的主要产品 MCOT (Mobile Cardiac Outpatient Telemetry, 移动心脏门诊遥测) 已成功诊断了20万以上的患者,并帮助41%的患者发现了以前并未诊断出的严重心脏问题。由此可见,在慢病管理领域,移动医疗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沈法荣教授说,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慢病管理的主要特征有:一是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移动社交平台;二是高度整合的医生群体与患者群体;三是基于智能硬件全方位数据监控。美国的 Omada Health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将病友互动,专家指导,数据监控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通过长达16周的人为在线干预,帮助用户预防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经过在美国旧金山地区近两年的尝试,其服务的近15万用户平均发病率降低了8个百分点。

       沈法荣教授指出,互联网在心律失常管理中具有如下意义:

       一是更好地应用大数据。大数据并不仅仅是工具和技术,它从三层面上影响着“医疗+互联网”的价值:在数量层面上:大数据是核心资产;在能力层面上:处理、分析、使用数据的能力,将构成核心竞争力;在商业层面上:如果能够透过大数据,精确洞察消费者,它就能够从挖掘消费者需求走向创造消费者需求,从而找到新的商业模式。

       二是更有利于做好患者随访。如北京市朝阳医院房颤中心5年随访了4000多位患者,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三是线上科普效率更高。沈法荣教授说,他写的《心律失常患者如何安睡到天明——注意睡姿》的科普文章8月8日在微博上发表后,目前点击量已达70多万。

       四是有利更好打造医生的个人品牌。沈法荣教授强调,互联网使医生个人品牌得以发展,并不再依附于医院。

       五是互联网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在线交流,让医生的继续教育变得更加方便。

       六是可以更好地发挥分级诊疗中的作用。慢病管理的基本需求现状是社区中心:信息化手段缺,医生人力不够;家庭医生:收入不高,随访精力不够。而从签约主体看,中老年慢病患者多,而利用移动互联网,社区的慢病患者可以得到来自大医院的医生的诊疗服务,从而让更多的患者不必因为一些普通病患到大医院排队就医。

阅读数: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