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采用不同支架技术后的临床疗效: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

健心知著

2023.11.22

第323期

640 (52).png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采用不同支架技术后的临床疗效: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

640 (53).png

刘健、叶桢、聂文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一项挑战。目前已开发出各种分叉支架技术,但其临床疗效仍有争议。

文章介绍

这是一项已在PROSPERO(系统性综述国际前瞻性注册)数据库中进行了前瞻性注册的网状荟萃分析(NMA)和系统综述。本研究旨在分析目前RCT的证据,主要评估逐步分层必要时支架(PS)与直接双支架技术的干预效果,并对不同支架植入策略的治疗效果进行NMA分析。本文于2023年10月发表于Coronary Interventions杂志。

研究方法

研究系统地检索了截至 2022 年 7 月发表的比较不同技术的 RCT,并进行了配对荟萃分析,比较了PS与直接双支架植入术的疗效。此外还进行了NMA,对所有策略进行了比较。主要终点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

研究结果

在剔除重复的记录后,共筛选出 747 篇文献。在对标题和/或摘要进行评估后,选取了 74 篇文献进行全文资格评估。最后,24项研究共有6890名患者接受了分叉病变PCI治疗,分别采用PS、T系列支架术、DK-crush术、Culotte裤裙系列支架术等。研究纳入的 PRISMA流程图见图 1,纳入的 RCT 详情见表 1。所有RCT的加权平均临床随访时间为26.2个月。

640 (55).png

图1: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首选报告项目(PRISMA)流程图

640 (56).png

表1: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详情

配对荟萃分析包括18项比较PS与双支架技术的RCT(5,022名患者),未显示出两组患者在MACE(OR 1.19,95% CI:0.9-1.58;P=0.23)(图2A)存在任何差异。其中一项预先指定的敏感性分析只纳入了真分叉病变的患者,结果表明双支架技术在MACE方面有显著的获益(OR 1.52,95% CI:1.08-2.13;P=0.02)(图2B)。使用侧支病变长度校正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在入选侧支病变较长患者的研究中,双支架技术的主要终点MACE发生率较低(估计值为0.06;95% CI:0.02-0.10;P=0.002;残余异质性Q=17.07;残余异质性的P值为0.15)。在侧支病变平均长度超过11毫米的研究中,双支架术干预效果显著优于PS(图2C)。

640 (58).png

图2:主要终点MACE的荟萃分析结果

在NMA中,对 22 项研究性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 MACE 进行了分析。NMA显示,就主要终点(OR 0.47,95% CI:0.36-0.62)和 TLR 而言,DK-crush术的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所有分叉病变干预策略。此外,与除DK-crush术外的所有其他技术相比,DK-crush术与较低的心肌梗死和支架血栓风险有关。不过,接受DK-crush术治疗的患者的心原性死亡发生率与其他策略相似。分叉治疗策略之间没有其他明显差异。根据p-score,DK-crush术在所有分析终点中排名最高。NMA 结果见图2D、图3(以 PS 为参考)及表2。

640 (59).png

图3:次要结果网络荟萃分析结果的森林图和 P 值

640 (60).png

表2:网状荟萃分析结果表格呈现

结  论

总体而言,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方面, 双支架技术并没有明显优于PS术。不过,对于某些真正存在分叉病变的患者,尤其是侧支病变较长的患者,双支架技术可能会带来一些益处。此外,在网状层面对分叉支架技术进行单独分析时,与其他技术相比,DK-挤压与较低的事件发生率相关。

点评

该研究纳入了最新的RCT进行荟萃分析,专注于评估PS与所有双支架技术的结果,并通过NMA的比较不同分叉支架植入策略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一些新的解释。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纳入的RCT对终点的定义各不相同,尤其是 MACE。第二,分析的RCT在随访时间长短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第三,纳入的试验质量参差不齐,且部分试验没有进行双盲,在较早的试验中偏倚风险普遍较高。第四,交叉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对比PS与双支架技术的临床试验中。最后,在使用设备、介入技术和分叉解剖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可能是结果异质性的原因。

阅读数: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