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关闭不全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病因。临床上最常见的是二尖瓣等左心瓣膜外科手术多年后的三尖瓣继发性关闭不全,也有少部分为原来做过三尖瓣修复、生物瓣置换等手术。这类患者往往合并巨大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功能不全,病程长,合并肝肾等多脏器功能不全,外科再次常规开胸手术风险大,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很高;介入瓣膜手术成为有希望治疗此类疾病的新手段。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瓣膜中心(安贞医院心外科瓣膜中心)张海波教授团队根据患者的个体化诊断,经过术前详细分析和CTA扫描等评估,分别采用了介入三尖瓣成形、介入三尖瓣置换、球扩瓣的瓣中瓣技术、自膨瓣的瓣中瓣技术及多种不同入路途径,接连完成不同类型的复杂重症三尖瓣疾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术前王坚刚、王盛宇、韩杰、贡鸣教授等专家多次进行会诊讨论,术中与心内科、超声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密切合作,手术均获得成功,部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安贞医院心外科瓣膜中心也为国内率先可完成多种三尖瓣疾病介入手术的中心。
病例1
介入三尖瓣瓣叶缘对缘成形技术(股静脉途径)
患者为76岁女性,23年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近十余年三尖瓣逐渐出现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压58mmHg,反复出现胸水、腹水,双下肢浮肿、体力活动能力下降。术前评估常规再次开胸体外循环三尖瓣手术风险很高,团队采用股静脉入路端佑三尖瓣缘对缘夹合器,在食道超声和透视引导下在前隔交界植入2枚夹子,三尖瓣反流由重度变为轻度,术后患者恢复顺利三天后出院。
病例2
介入三尖瓣置换技术(右心房/颈静脉途径)
患者73岁,既往二尖瓣机械瓣置换17年,当时三尖瓣中度反流进行了瓣环成形,术后七八年逐渐三尖瓣反流加重,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腹水等。术前超声显示三尖瓣重度反流,肺动脉炎48mmHg,TAPSE 11mm,LVEF 50%;患者年龄大、体质弱,术前经三维CTA评估后给予介入三尖瓣置换手术。术中采用右心房入路植入LUX介入三尖瓣30-55,采用独特室间隔锚定和定位键前叶夹持技术,术中顺利,食道超声显示仅微量反流,患者恢复顺利,四天后出院。
病例3
三尖瓣生物瓣毁损的自膨瓣的瓣中瓣技术
(右心房途径)
患者为69岁女性,二尖瓣机械瓣术后15年,二次手术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9年,逐渐出现下肢浮肿,胸水等症状。三尖瓣超声显示生物瓣叶僵硬,峰值跨瓣压差25mmHg,生物瓣大量反流,肺动脉压55mmHg,TAPSE 10mm,心律失常房颤。采用右心房穿刺入路,术前利用全心动周期CTA扫描分析瓣膜内径、穿刺入路等;利用杰成J Valve瓣膜,术中导丝右心房经过三尖瓣生物瓣进入右心室,交换加硬导丝,沿着导丝植入J Valve,先释放定位键,然后选择合适深度,展开支架瓣膜,随后球囊后扩张进行贴敷,造影和超声显示介入瓣膜位置功能良好,无反流,跨瓣压差5mmHg;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三天出院。
病例4
三尖瓣生物瓣毁损的球扩瓣的瓣中瓣技术
(股静脉途径)
患者67岁,既往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17年,二次三尖瓣生物瓣手术后10年。近年陆续出现三尖瓣生物瓣反流和狭窄,因患者年老体弱,慢阻肺多年肺功能极差,经过术前三维CTA扫描后决定进行瓣中瓣介入手术治疗。术中采用股静脉入路,导丝跨三尖瓣生物瓣进入右心室建立轨道,交换加硬导丝,植入纽脉球囊扩张介入瓣膜;术中超声和造影显示介入瓣位置和功能良好,无反流;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四天出院。
新技术应用
跑出“安贞加速度”
近年来主动脉瓣TAVI手术发展迅猛,继而以Mitral Clip为代表的二尖瓣介入缘对缘技术也发展较快。相较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三尖瓣由于瓣叶结构个体化差异较大,瓣叶组织结构脆弱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介入手术操作难度。随着技术发展,国产器械研发速度加快,我国在三尖瓣领域尤其是在介入治疗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一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此方面,安贞医院心外科瓣膜中心在2019年率先开展三尖瓣介入置换手术,在国内最早完成三尖瓣生物瓣毁损的介入瓣中瓣技术,为国内最早同时开展国内心脏四大瓣膜介入手术技术中心。率先组建股动脉/心尖/锁骨下动脉/颈动脉等多途径TAVI技术培训中心,承担十余种新型介入瓣膜器械研发和临床试验,主持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国自然、首发基金等介入瓣膜研究课题,2022年获批北京市医管局创新工作室。
张海波教授受邀赴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国产介入瓣膜器械的手术带教和演示,多次在国际大会进行学术会议报告,牵头和参加多部介入瓣膜技术的专家共识撰写,牵头组织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专委会的介入瓣膜技术学术委员会。
安贞医院心外科瓣膜中心多年来在心脏危重症、瓣膜修复、微创介入等技术方面国内领先,同时团队又不止步于此,坚持在探索新技术、新产品的道路上前行。此次团队连续的手术成功,针对不同三尖瓣疾病介入手术的顺利开展,展现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介入瓣膜技术研发取得了创新性发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也体现了微创介入手术新技术的优势,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