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电生理团队《JACC:EP》发文:脉冲场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首次人体探索性研究

“这一令人欣喜的结果,无疑让我们对PFA有了更多的信心。”

脉冲场消融(PFA)是近年来用于房颤导管消融的一种新的能量作用形式,因其消融过程中表现出的高度组织选择性,能大大降低对非靶点组织的损伤,备受业界关注。此前国际上已有多项临床研究为PFA在房颤治疗领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在房颤之外的心律失常领域,PFA的证据尚不充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电生理团队就此展开了首次人体探索性研究,并于近日将主要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心律失常领域顶级杂志《JACC:EP》,该研究为PFA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次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PF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房室结慢径(SP)靠近His束的患者。

扫码阅读原文

文章发表后,华西医院电生理团队付华教授、曾锐教授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采访,在采访中回溯了研究背景和心路历程,展望PFA的广阔前景。

创新性探索PFA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目前一线治疗以射频消融为主,虽然成功率约在95%左右,但在术中一直存在着房室传导系统损伤的风险。

付华教授表示:“PFA的优势在于大大降低了消融过程中对非靶点组织的损伤,降低了食道瘘、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目前关于PFA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更多还是集中在房颤治疗中。我们想到是否可以将其运用在房性心律失常的其他领域,我们希望进行这种创新性的探索,可以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

经过文献检索后,华西医院电生理团队未发现探究PFA在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曾锐教授表示:“这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区域,到底它的消融效率如何,应该怎么去消融,这都是个未知数。”

动物试验是第一步。通过动物实验充分评估其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后,团队在2022年5月开始了正式的临床前研究,纳入30例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AVNRT的患者并采用PFA治疗。

“在手术中,我们采用锦江电子三维脉冲消融系统及PulsedFA®FocalPoint心脏压力脉冲电场射频消融导管调节较低的脉冲能量进行消融,观察是否会对房室传导包括房室结造成不可逆的创伤。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即刻消融成功,术中及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

室上速只是第一步,

华西牵头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进行中

在采访中付华教授提到,本次研究所取得的结果一方面证实了PFA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基于PFA消融的高选择性,在重要的心脏传导系统及心脏结构比如His束及其毗邻结构区域的心律失常消融治疗中,有望带给患者更高的安全性。

在此次研究中表现优异的锦江电子三维脉冲消融系统及PulsedFA®FocalPoint导管也成为了手术成功的关键。曾锐教授提到,该导管是一款基于磁定位导航并且集三维建模、标测、脉冲/射频消融、压力监测于一体的消融导管。

“借助三维系统,我们可以轻松、精准地选取消融靶点和标测消融区域。脉冲能量释放干脆无需等待,手术中可以进行电压递进式的操作,自主控制叠加次数和损伤范围。通过本次临床研究,我们很好地摸索出了在消融房室结区域安全有效的脉冲消融参数,同时也为后续脉冲消融新的探索、应用方向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研究的成功让我们对PFA的未来有所期待。也为开展更大规模人群、更长随访时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了经验支持。

由华西医院牵头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研究共纳入162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包括房室结双径路、预激综合征、房室旁道等。目前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预计12月所有患者达到预定随访期。

PFA治疗室上速患者只是第一个“突破口”。随着构成完整临床循证医学证据链的各项临床数据的出炉,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目光将被吸引,可以预见会给国内心律失常诊疗格局带来变革式的技术进步。  

PFA:民族医疗企业“弯道超车”的新起点

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慢性心脏病及其它因素影响,心律失常在全球高发。我国估计有约2000万的心律失常患者,按照目前规范化治疗的方案,大部分患者采取药物或射频消融的方式进行治疗。而目前射频消融治疗因医生学习及成长周期长,高度依赖医生经验以及本身手术的风险等原因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

付华教授补充道,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是目前传统的导管消融方式,射频消融是“逐点式消融”,冷冻消融是“环状消融”,均存在其一定的局限性。PFA相较而言优势明显,“云状消融”的治疗方式安全性更高,可独立用于消融手术,也可兼容多种房颤消融策略作为补充消融。探索PFA最佳的临床应用场景,也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纵观国际心律失常诊疗发展与现状,已有众多电生理龙头企业聚焦PFA赛道。值得欣慰的是,我国PFA创新企业已具有和国外厂商齐头并进甚至超越领先的趋势。

“尽管过去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我们起步较晚。但如今PFA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一个可以实现中国电生理事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本土企业与中国医生的共同推动下,我相信我们可以率先积累PFA循证证据,在世界电生理的舞台,发出更大的声音。”


阅读数: 7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