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晓寒:CCM治疗心力衰竭 国人治疗经验总结
2016-08-17 17:18
2016年08月11日,中国心脏大会(CHC 2016)青年论坛上 , 来自国内心律失常领域的优秀青年才俊分享了自己在心律失常治疗新技术方面的体会和心得,受到了点评专家和参会医生的一致好评。经与作者协商同意,严道医声网将陆续刊发几位青年专家的演讲文章。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晓寒教授的《CCM治疗心力衰竭:国人治疗经验总结》,敬请关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樊晓寒教授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心力衰竭总的患病率约为1.26%。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差,65%的患者在60个月内死亡。心力衰竭患者中有30%为宽QRS间期,通常可通过植入CRT治疗,其余的70%为窄QRS间期尚没有很好的器械治疗方法,因此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应运而生。樊晓寒教授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CCM及其在治疗国人心力衰竭中的经验。
樊教授介绍CCM的机制是通过局部电刺激增加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从而改善心肌收缩力,同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交感和迷走传入信号并恢复自主神经平衡,最终逆转心脏重构。其优势在于这种刺激没非直接的迷走神经刺激进而避免了直接刺激所引起的全身系统副作用,其次这种刺激方式可更为生理的降低心脏交感张力进而恢复自主神经支配平衡。所进行的人和动物相关研究结果显示,CCM可使多个重要的钙调蛋白mRNA表达显著提高并与胎儿基因的程序逆转相一致。美国和欧洲等多个国发表的FIX-CHF-4、FIX-HF-5 I和FIX-HF-5 II等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CCM能有效改善运动耐受性、QoL、死亡率和住院率。因此目前强烈推荐心功能在II-III级,LVEF<35%,窄QRS间期(<120ms),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心衰患者植入。LVEF在35%-45%的轻度心衰患者也可考虑并且获益可能更大。由于CCM不能夺获心室,因此需要起搏的患者不建议植入。
在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行了首例CCM的植入,随后在国内多个中心入选8例窄QRS患者并成功植入CCM系统。3个月及6各月的随访结果显示,CCM可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阜外医院的第一例患者已完成一年半的随访,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从20.3%提高到45%,左室舒张末径从88mm缩减到77mm。
樊晓寒教授总结认为CCM在治疗国人的心力衰竭中安全性好,有效性与国外相一致。CCM为窄QRS间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