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阜外60年变迁回眸中国心血管事业发展
  严道医声网讯: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家专门从事胸肺心血管疾病的医院,阜外医院的发展成长壮大过程,正是中国现代心血管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中国心脏病大会(CHC)召开之际正值阜外医院建院60年,CHC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发表了《从阜外60年变迁回眸中国心血管事业发展》CHC开幕演讲:
从阜外60年变迁回眸中国心血管事业发展
60年,阜外人和阜外精神薪火相传
阜外60年,见证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和疾病谱的巨大变化
  60年来,阜外医院见证了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变化,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疾病谱由最早的以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为主转变为以心血管疾病为中国第一大种类疾病。
  1956年,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和军队系统的一批我国从事胸肺心专业的医学精英们,在北京的黑山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1958年,集体转业并迁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成门外医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长吴英恺教授在开业典礼上号召全院职工发起对中国胸肺心血管疾病进攻的演讲至今流存耳边。
  1962年,阜外医院兼称心脏血管病研究所,2009年卫生部正式批复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5年为适应学科调整需要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过60年的发展,今天的“阜外”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
 
阜外60年,铭记中国几代胸肺心疾病创业者的足迹
  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之一吴英恺教授、我国现代心血管外科奠基人之一候幼临教授、我国现代麻醉学奠基人之一尚德延教授、我国心电学奠基人之一黄宛教授以及刘玉清教授、刘力生教授等几代精英开拓了阜外医院心血管领域各亚专科,同时也铸造了阜外医院作为心血管专科医院的体系。阜外60年,光辉业绩铭记着中国几代胸肺心疾病开拓者的创业足迹。
 
阜外60年, “阜外精神”薪火相传推动中国心血管事业前进
  几代学科精英不仅缔造了阜外医院的学科,更铸就了“阜外精神”,60年变迁,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手术环境、影像设备、服务对象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阜外精神。
  “阜外精神”来自两大支柱,一是老协和医院敬业、严谨、博雅的学术态度,二是来自“人民解放军”守纪律、讲团队、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这两股力量汇聚而成的救疾苦于危难的济世精神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对患者的同情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便是对阜外精神的阐述。
  15000名进修医生、近2000名研究生、输出了477名专家、全国60%心脏中心主任都曾经到阜外医院进修或学习过……60年,阜外医院培养了几代心血管领域优秀人才,“阜外精神”将通过他们代代薪火相传。
 
60年前,艰难起步;看今朝,欣欣向荣
 
  中国心血管的内科的发展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1931年,董承琅教授建立我国第一个心脏病专科病房,1952年黄宛教授最早开展十二导联心电图及心导管检查,1973年,孙瑞龙教授行中国首例希束式电图记录…...中国心血管学科的发展史上,还有很多开拓性的工作值得我们去记忆,正是这些开拓性的工作,奠定了中国现代心血管内科的发展基础。
 
追梦一甲子,奠定中国高血压研究世界地位
  50年代,当时国内还没有降压药,1958年,吴英恺教授、刘力生教授等一起研制了中国第一款复方降压药,1959年组织了中国第一次高血压普查,1962年刘力生教授、刘玉清教授等首次提出大动脉炎概念,1987年,率先在中国开展高血压循证医学研究......在这些成绩的基础上,2012年,刘力生教授正式当选为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赢得了世界对中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认可。
 
起步不晚,迅速和世界接轨的中国心脏介入病学
  改革开放后,中国心脏介入病学迅猛发展,中国心脏介入治疗发展的轨迹:1984年,第一例急性心梗后冠脉内溶栓治疗, 1985年,第一例经冠脉球囊成形术,同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开展国内首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1992年,高润霖院士团队开展经皮冠状动脉金属裸支架植入术,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阜外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各种新兴介入技术很快在中国得到转化和应用,介入治疗积累例数已经从最初的不足百例发展到现在年介入量突破50万例,中国心脏介入病学正向着规范、普及、深入阶段发展。
 
蓄势待发的中国原创介入新器械和新技术
  在过去的10年当中,国产介入心脏病学器械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国产冠脉支架使用率已居市场70%,中国市场室间隔缺损封堵伞99%来自国产,全球80多个国家开始使用中国介入器械。
 
蓬勃发展的各类中国心血管病学杂志和学会
  1972年,吴英恺教授在文革特殊的背景下,顶着反动学术的压力,组织发行了我国第一部心血管病学专业杂志《心脏血管疾病》,即《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前身。1978年,吴英恺教授领导初建的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在太原成立。这些标志性的事件我们必须铭记。随着学科的发展,各类中国心血管病学杂志及学会应运而生,阜外医院创办了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四大专业杂志,这其中包括首本心血管专业杂志《心脏心血管疾病》、《中国循证杂志》、《中国心律失常学杂志》以及《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心血管外科60年
  1944年,吴英恺教授完成了中国近代史首例心外手术——动脉导管结扎术,梁其琛教授行第一例低温心内直视手术,1958年,中国第一代体外循环机器先后于西安、北京和上海问世…过去60年中,阜外医院始终走在中国心血管外科发展的前列,从1956年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到后来不同术式的不断开展,记录着阜外医院在中国心血管外科治疗中不断探索前进的步伐。在奠基者不断的努力之下,中国心血管外科迎来了春天:先心外科手术达8万/例年,是北美的4倍,阜外医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先心病外科治疗中心,年手术量达4500例;冠心病外科数量稳步增长,年搭桥手术量达4万余例;瓣膜外科病种发生显著改变,风湿性虽仍为首因,但比例明显下降,瓣膜外科普及率较高,整体死亡率较低,阜外仅为0.7%。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心血管外科发展的主要助力。
  1982年,郭加强教授在阜外医院主持建立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促成44家医院成立心脏外科,30家医院心外科得以复苏,29家医院心外科得以重组和发展,这是中国心血管外科发展史上对技术推广普及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几任阜外医院领导前仆后继开展此项工作,发展至今,培训中心涵盖26个省的168家医院。
 
中国心血管影像60年
  阜外医院1957年率先开展首例法鲁氏四联症造影诊断,1973年首例采用肺灌注扫描诊断肺栓塞,1960年创建中国首个核素心脏病学室,1975年建立首个独立的超声影像室,1982年成功实施了首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国心血管影像医学的体系建设及发展也都从阜外起步。2007年,中国首个心血管“杂交”手术落户阜外,标志着影像和临床融为一体。几代阜外人所编撰的影像学书籍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心血管影像医学的发展。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60年
  1922年到1926年间,湖南、广州、四川学生开展的小规模高血压人口调查是我国最早的心血管疾病调查,1959年,首届全国心脏血管疾病系统学术大会在西安举行,黄家驷教授在会议上提出要应对疾病的变化,发起对高血压疾病宣战的号召。1969年吴英恺教授组织建立了我国首个心血管病防治社区并创建了慢病防控的“首钢模式”,1978年我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室在阜外成立,开展了中国首项国际化的心脑血管发病和危险因素研究,为中国流行病学研究做出中国特色并真正融入世界贡献了重要力量。此外,阜外医院在中国心血管循证医学研究崭露头角并让世界瞩目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其承担的30项国际项目均称为中国循证医学研究的新标杆。
 
看未来,阜外人与中国同仁心存高远
 
  在我国心血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我国心血管学科发展所面临着死亡率居高不下、医疗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国民健康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基于中国人群的原创研究等重大挑战。
  展望未来,为了顺应疾病防控的需要,阜外医院将从世界最大心血管诊疗中心向国际知名医学中心迈进,将从迁移预防关口、产生证据影响决策、优化临床质量、创新诊疗技术、培训专业人员、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入手重塑医学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构建学习型心血管疾病医学中心。
从阜外60年变迁回眸中国心血管事业发展
 
阅读数: 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