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高血压治疗格局:RDN全国规范化系列培训正式起航,首期标准化先导培训班成功召开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全球约13亿高血压患者,其中超3亿在中国。近年来,随着相关循证证据的累积,微创介入治疗的代表——经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逐渐与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并行,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三驾马车。

2023年9月22日,由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高血压达标中心牵头、美敦力协办的“术领新境 重塑降压”——经皮去肾神经术全国规范化系列培训首期标准化导师先导培训班顺利启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伟民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丛洪良教授等众多国内知名高血压领域专家出席会议,探讨RDN全程管理的重要意义,为RDN技术在国内的规范化开展打响成功“第一枪”。

势在必行:经皮去肾神经术全国规范化系列培训

▼▼▼

“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众多,但治疗率和达标率都有很大提升空间,RDN作为一种新的血压治疗方式,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已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孙宁玲教授在开场致辞时表示,对于一项新技术的推广与开展,在初期就要注重规范性。当前国内能够熟练掌握RDN技术的医师较少,也需要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去让更多医师了解并应用这一技术。因此本次“术领新境 重塑降压”系列培训首先开展的是导师先导培训班,明确RDN培训与开展的规范流程,为后续技术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后,卢成志教授介绍了规范化培训体系及RDN全程管理的意义。现有的高血压治疗方案既需要不断优化、提升全程管理观念,又需要新的疗法引入,解决广大患者血压无法全时管理,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但现阶段RDN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临床上部分医务人员对于RDN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包括RDN的临床获益、操作要点、围术期管理和术后随访等,亟需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此次RDN全国规范化系列培训的课程安排首先在讲义设置上传递“全程管理”的价值,组建培训专家组,制定RDN医生培训体系,按照理论培训、动物实验培训(可选项)、模拟器演练、手术观摩、手术跟台的路径严格要求。希望在众多业内专家同道的共同努力下,RDN能够更安全有效地进入临床,造福更多高血压患者。

丛洪良教授以天津市胸科医院开展RDN治疗为例,指出医疗机构开展RDN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需要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内分泌专业、麻醉科、血管造影室和心血管重症监护室等多科协作。

Session1:高血压与RDN原理基础

▼▼▼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对于一项新技术,不仅要熟练掌握其操作技术,更要知晓其运行的原理,才能将这项技术合理用于适合的患者,此次培训班在开宗明义地介绍了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后,便详细介绍了高血压与RDN原理基础。

孙宁玲教授首先讲解了高血压的生理病理基础及治疗进展,她表示RDN是目前循证证据最完备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应用需要做好继发性高血压筛查,建立完善的RDN团队至关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月平教授概述了RDN治疗的发展历史,并从循证研究角度阐述了RDN相关研究进展,认为RDN将成为未来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卢成志教授则从解剖结构、患者选择、术后随访与管理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讲解,临床上哪些患者能够从RDN的治疗中获益,这要求术者及其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北京医院于雪教授分享了RDN疗法的具体获益,当前的临床研究全证据链结果均证明,RDN术后短期和长期不损伤肾动脉和肾功能,在提升血压达标率的同时减少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

天津康汇医院杨宁教授讲解了射频去肾交感神经术(RF RDN)治疗的科学原理与消融策略。首先RDN主要通过破坏从大脑到肾脏的传入和传出神经通路来控制血压。因为肾脏解剖结构和组织导电特性,采用RF RDN对肾神经有很高的特异性,RF RDN后交感神经活性无法恢复、轴突永久性破坏和肾脏去甲肾上腺素持续减少。多项对照试验(假手术组)证明,通过对肾动脉周围主支及分支进行充分消融能够在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中,显著、安全、持续地降低血压。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薛亚军教授则从医患共同决策和围术期患者管理的角度出发,指出RDN术后需要定期进行药物治疗评估、血压评估、肾功能评估和肾动脉血管评估,通过规律随访,实现患者长期获益。

Session2:RDN当下实践与未来发展

▼▼▼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回顾中国和全球RDN技术的发展,期间经历了多次理念和技术的改进。RDN技术临床如何应用、未来如何发展,国内外的临床医师、研究者仍然在努力探索。

王伟民教授结合临床案例介绍了RDN的操作流程。他表示如何快速培养起团队具备RDN诊疗能力?RDN的全流程管理与中心建设如何进行?这些问题都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陈晖教授从一次真实流程出发,演示RDN全程管理病例实操。RDN降压具备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术前选择适用的患者人群、以及合理管理患者预期是RDN疗法未来更好落地国内的关键因素之一。RDN术后几个月至一年内会缓慢降低血压,其主要获益为通过降压从而减少终末器官损伤及减少MACE事件。应向患者表明RDN术后多数情况仍需持续药物治疗,但是长期会呈现更好的血压控制效果。术后应指导患者每个月完成家庭血压监测,并在术后6个月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RDN的临床效果。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张毅教授对于RDN疗法的未来的发展可能进行了畅想。张毅教授先从眼下大家较为关注的FDA听证会讲起,虽然两种RDN技术投票结果不同,但不代表两种技术有优劣之分。或许未来需要一个更加精准判断RDN效果的biomarker(生物标志物),也能够更加精准的选择适合RDN技术的患者。

最后,丛洪良教授为本次会议作总结。丛洪良教授指出,RDN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如何让这项技术能够真正让患者获益,站在临床医师的角度就是要知晓RDN的操作要领,精准把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将其运用到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中,逐步建立完善的制度。

未来,希望通过高血压达标中心牵头组织的全国规范化系列培训,让更多医师能够合理、规范地运用RDN技术,为更多高血压患者带去治愈的“福音”。

阅读数: 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