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E最新发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关于器质性室速消融的新思考

室性心动过速是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的死亡原因。抗心律失常药物和ICD是预防室速的重要措施,但是药物的不耐受、ICD植入不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等等存在种种问题。随着导管消融的发展,越来越多临床试验表明导管消融可以降低室速的复发率。但如何选择合适患者的消融策略,这对于术者来说是一件极大的挑战。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对器质性室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总结出了一套独到的消融策略,并将团队成果发表在了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

课题的发起者——宋旭东教授指出:由于器质性室速的发生基质主要是心肌疤痕或解剖屏障引起的快速型折返,所以,在窦律下的晚电位区和室速的关键峡部是否存在关联?这种关联是否可以进行人为规范分类,以此形成系统的消融术式?

36例接受波士顿科学公司Rhythmia HDx系统指导下消融的器质性室速患者中,在窦律和室速下分别进行基质标测、记录晚电位,并进行对比、细节分析等,总结出5种折返模式。对这5种折返模式进行晚电位消融,事件终点是室速终止且不再被诱发。

例如在如图所示的病例中,窦律下心肌疤痕形成了屏障导致传入疤痕内的电位不能传出,相反在室速时传入疤痕内的电位突破屏障并形成大小折返维持室速。

参考文献:

1.Song X, Que D, Zhu Y, et al. Guiding ablation strategies fo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patients with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by analyzing links and conversion patterns of traceable abnormal late potential zone.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23;10.1111/jce.16051. doi:10.1111/jce.1605

2.Guandalini GS, Liang JJ, Marchlinski FE.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bl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JACC Clin Electrophysiol. 2019;5(12):1363-1383. doi:10.1016/j.jacep.2019.09.015

阅读数: 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