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9日,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3)召开第三日,“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新闻发布会在万众瞩目中于国家会议中心以线下同步线上直播的形式隆重举行,掀起了一场中国血脂管理和心血管风险防控的全球热议。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孔祥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史旭波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严晓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郭远林教授等中国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出席会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谢坤教授主持会议,共同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心血管剩余风险管理的新策略和新思路,助力开启心血管风险管理新纪元!
主席致辞
孔祥清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孔祥清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威胁全球民众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以ASCVD为主的CVD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第一死因,对ASCVD的风险管理刻不容缓。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的重磅发布[1-2],为中国CVD风险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全球其他国家的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在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后仍存在较高的ASCVD风险,即心血管剩余风险。这主要是因为除LDL-C外,还有其他危险因素在发挥作用,例如甘油三酯(TG)。新上市的唯思沛®(IPE,英文名VASCEPA®)正是一款靶向TG的高纯度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REDUCE-IT研究表明其可显著降低心血管剩余风险,为临床医生控制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提供了新“武器”和防治ASCVD提供了新思路,进而可使更多中国患者获益,同时也将推动我国医学事业更快和更好发展。
谢坤教授主持会议
谢坤教授担任本次会议主持,她在发言中指出:五十余年前,我们发现了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根本的危险因素之一;在50年后的当下,我们不断探索LDL-C之外的心血管剩余风险,发现HTG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REDUCE-IT研究是我们探索心血管风险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因此,“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各位专家,对HTG管理到底要如何进行,管理之后有什么临床获益,来做更深入的探讨。”
主题报告
01
IPE——后他汀时代的心血管剩余风险管理新方案
史旭波教授作报告
史旭波教授在报告中指出,IPE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解决了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两个痛点:降低富含甘油三酯胆固醇颗粒和优化抗栓。正是基于IPE可同时作用于这两个关键靶点的内在机制,在REDUCE-IT研究中,在现代比较完善的治疗基础上,再加上高纯度鱼油IPE,仍能进一步下降25%心血管事件,IPE取得了心血管领域内令人震惊的巨大进步。
IPE给现代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提供了新“武器”和新思路。自REDUCE-IT研究发表后,高纯度鱼油IPE迅速被国内外指南广泛引用和推荐,成为ASCVD防治的一个有力新“武器”。“未来数年,我们会在专业上不断去探讨它获益的内在机制、具体涉及的人群等,使新治疗方式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图1. IPE成为心血管剩余风险管理新方案
(引自讲者幻灯)
02
循迹指南共识,探索IPE在心血管风险管理中的意义
严晓伟教授作报告
严晓伟教授在报告中指出,IPE用于心血管风险管理获得了国际认可,目前已被全球50多部指南、共识或科学声明一致推荐,获得中国11部指南或共识的积极推荐[3-12]。严晓伟教授不仅是《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修订专家组成员,也是《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工作组成员,他表示除指南外,共识也强调了IPE在降低ASCVD风险方面的重要价值。此外,IPE首次被《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推荐用于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推荐级别为IIa,证据等级为B)[13],详见表1。
表1. 多部中国指南共识推荐IPE用于降低ASCVD风险和卒中复发风险
(引自讲者幻灯)
循迹指南共识,推动全球心血管风险管理广泛更新的重要循证医学证据来自REDUCE-IT研究。这是一项在心血管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b期研究,旨在评估IPE对基于他汀类治疗LDL-C控制在41~100 mg/dL,TG水平升高在135~499 mg/dL之间已确诊的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占71%)或糖尿病且伴有1种及以上心血管风险因素(一级预防,占29%)成年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降低作用。
在主要终点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给予4 g/d的IPE可显著减少25%的主要心血管事件(5P-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需要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次要终点方面,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也均是硬终点,相对风险降低了26%,其中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0%。
众所周知,如果患者的基线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希望用一种新的疗法或者操作,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是非常困难的,但IPE做到了。所以,REDUCE-IT研究带来的不仅仅是首次证实高纯度EPA可带来心血管获益,更重要的是证实已接受完善基线治疗患者加用IPE仍可进一步获益,这是非常大的突破。
此外,REDUCE-IT研究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既往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外周血管疾病(PAD)、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吸烟等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IPE带来一致且更高获益(图2)。换言之,IPE可降低不同类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具有广泛适用性。总体而言,REDUCE-IT研究强力循证证据,推动心血管风险管理进入新纪元。
图2. REDUCE-IT研究揭示IPE在心血管风险管理中的意义
(引自讲者幻灯)
03
多管齐下,IPE降低ASCVD风险具有多重作用机制
郭远林教授作报告
随后,郭远林教授深入ASCVD发病机制,剖析IPE心血管获益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及残粒较LDL-C可能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浓度随TG水平增加而成比例增加;通过降低TG水平可以减少TRL及残粒产生,进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IPE降低TG水平的作用获得了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国际Ⅲ期MARINE研究和中国Ⅲ期研究),IPE联合他汀组甚至达到了65%的降幅。
此外,REDUCE-IT研究显示IPE的心血管事件降低与TG下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终点事件显著降低25%,而TG下降幅度为19.7%,说明IPE存在其他心血管获益机制。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心血管风险与血清EPA水平呈负相关,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分析三项关键心血管结局研究后发现,治疗后EPA达到一定阈值是心血管获益的关键[14-18],在JELIS研究、REDUCE-IT、RESPECT-EPA研究中,EPA水平分别增加到170 μg/mL、144 μg/mL和145 μg/mL,均达到了140.0 μg/mL,治疗者均实现了临床获益,提示高EPA水平是心血管获益的关键(图3)。
图3. EPA达到一定阈值是心血管获益的关键
(引自讲者幻灯)
基础研究进一步证实了IPE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栓和稳定斑块等多重获益机制,可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全过程,包括控制早期脂蛋白滞留和蓄积,中期脂蛋白氧化、炎症反应和泡沫细胞形成,中晚期纤维帽和坏死核心形成,以及晚期不稳定斑块急性破裂和血栓形成(图4)。所以,IPE直击ASCVD的三大病理生理机制,即胆固醇颗粒、炎症和血栓。IPE已经超脱于传统降血脂概念,可通过多重作用机制降低心血管风险。
图4. IPE降低ASCVD风险的多重作用机制
(引自讲者幻灯)
媒体采访
与会专家接受媒体采访
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接受了现场媒体记者的采访,就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孔祥清教授认为,唯思沛®在中国的上市为我国CVD防治带来了诸多积极意义,不仅为临床解决LDL-C之外的心血管剩余风险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为HTG患者管理提供了新“武器”,“HTG患者总算有治疗办法了,患者踏实了,医生自然也就踏实了”。当然,他也表示未来有必要对部分问题继续探究,例如除二级预防外,是否可积极用于一级预防等。
史旭波教授介绍了EPA与DHA在抗血栓作用方面的不同。他表示,EPA在减少血栓事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DHA却没有显示出相似的获益。目前普遍认为导致二者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EPA和DHA对血栓形成机制的影响不同。
EPA可竞争性参与到人体内血栓形成的重要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通路,从而扭转血栓形成趋势,发挥抗血栓作用。EPA与花生四烯酸水平比值更高者,更易抢占到该代谢通路,这也是我们不断提升EPA产品纯度的重要原因。
但是,DHA并没有相似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此外,近来有研究发现,DHA会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中的环氧化酶作用,从而削弱EPA的抗血栓作用。所以,在通过抗血栓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方面,EPA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不能叠加DHA。
严晓伟教授在回答中指出,REDUCE-IT研究是心血管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证实IPE是鱼油类产品中第一个具有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有效且安全的产品。患者在完善的基础治疗前提下,接受IPE治疗仍能够在5年不到的时间内使心血管总体事件降低25%,这说明IPE能够大幅度改善患者的心血管预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药物。
正因为REDUCE-IT研究的强力循证,IPE获得了国内指南、共识和专家声明用于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一致推荐。“我们现在刚刚有机会去使用这个药物,希望通过媒体能够让我们的医生和患者更多地了解这个药物的特点,以及临床使用以后的明确心血管获益。”
郭远林教授表示,指南积极推荐IPE,主要还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例如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安慰剂对照心血管结局研究,而REDUCE-IT研究正是提供了这样高水平证据的研究。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也是基于REDUCE-IT研究的强力循证,对IPE用于剩余风险管理作出了积极的IIa类推荐,即建议ASCVD患者及高危人群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TG>2.3 mmol/L,应考虑给予大剂量IPE(2 g,2次/d)以降低ASCVD风险。
小结
专家介绍
大会主席
孔祥清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党委书记
教育部智能诊疗技术及器械工程中心主任
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主任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委员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委员
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SCAI)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兼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兼转化医学学组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及国家医药器械评审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333第一层次人才。从事心血管病诊疗器械医工交叉创新及心血管病因学研究,前瞻性原发高血压队列eHypertension发起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及三等),国际及国内授权专利24件。
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863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自然原创探索计划,国自然面上项目(5项)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Biomaterials, Circulation Heart Failure,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Cardiovascular Research及ACS Nano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
主持人
谢坤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
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会理事
中国医药信息学理事会心力衰竭学术委员会委员
CVIA杂志中青年编委
先后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和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研修
特邀专家
史旭波 教授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兼代谢学组副组长;
中国微循环协会血栓防治委员会主委,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促会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疾病防治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血栓疾病防治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病分会代谢学组委员;
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抗栓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委员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十年百项血脂干预技术推广项目暨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秘书长;
北京健康促进会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防治委员会主任委员.
担任《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ACC)杂志中文版等多个杂志的编委;主编专著:《抗栓与溶栓治疗》、《血管病学》等9部专著;主译《血管医学》,参编著作《临床血栓病学》、《循证心脏病学》等10部专著的编写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疾病防治。
严晓伟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副主任,兼任心内科党支部书记。
2020年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第三批医疗队队长,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冠肺炎重症病房主任、医疗决策人。
历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信息化”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医学会老年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心血管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医师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目前是《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杂志编委、FISH、FESC、FAHA、FEAPC和FEAHF。
参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及多部心血管相关专家共识的撰写工作。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论著和综述240余篇,著书约90万余字。先后获得教育部基金、卫生部研究基金,并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
郭远林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代谢中心副主任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UCLA访问学者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CDQI 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市级负责人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委员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三届心脏与血管专委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数据学组,委员
中华康复医学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疾病防治分会,委员
《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及多个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参考文献】
[1]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3) : 221-255. DOI: 10.3760/cma.j.cn112148-20230119-00038.
[2] 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工作组. 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6):621-63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3.06.003.
[3]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3):237-271.
[4]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2):1000-1038. .
[5]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1,37(4):193-201.
[6]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6):554-563.
[7] 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21,60(5):421-437.
[8] Omega-3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2):116-130.
[9] 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22,61(10):1095-1118.
[10] J Formos Med Assoc. 2022 Dec;121(12):2393-2407
[11] 中国卒中学会.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2] 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6) .
[13]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2,05(1):1-13.
[14] Am Heart J. 2003 Oct;146(4);613-20.
[15]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1;18:99–107.
[16] Endpoints, Cardiovascular Death, and. Total Mortality by On-Treatment Serum EPA. Bhatt DL. ACC/WCC 2020, Chicago (virtual).
[17] Randomized Trial for Evaluating Secondary Prevention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Therapy – Statin and Eicosapentaenoic Acid.AHA2022.Nov 6.2022
[18] Am Heart J. 2023 Mar;2571-8.
(上下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