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心脏病学大会(英文缩写GW-ICC,简称“长城会”)是国内首个以开放姿态向广大医生普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平台,多年以来始终身处时代与行业前列,不断扩大规模、加强国际合作,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颇具学术影响力的心血管领域学术盛会。2023年9月8日上午,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3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新闻发布会由大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AHS主席Mrinal K. Das教授,大会候任主席、AHS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日程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医院孙艺红教授,唐熠达教授,ACC主席Hadley Wilson教授,AHA主席Joseph C. Wu教授,心血管创新联盟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以及心血管质控中心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聂绍平教授先后发表演讲。
GW-ICC开幕致辞-大会概况
发布会伊始,吴永健教授首先代表GW-ICC对参与本次会议的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欢迎与感谢,他提到,本届长城会由长城心脏病学大会组委会、亚洲心脏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并特邀美国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等国际协办单位,携手打造了一场和谐、圆满的学术盛会,并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全病程关怀”为主题,秉承“健康理想、理想健康”的永久主题及“学术、开放、引领、服务”的办会方针,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国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提高医疗质量,培养医学人才,并构建以“前沿知识创造、应用场景转化、产业价值实现群落”为构架的创新生态系统。同时,会上特别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学术思想,为大家提供获取新知、启发思考、开拓视野的机会。回首过去,自胡大一教授创始GW-ICC以来,过去三十四年中,大会始终坚持“健康理想,理想健康”的永恒主题,始终秉承“引进、创新、合作、发展”的宗旨,始终贯彻“学术、开放、引领、传播”的方针,高举“公益、预防、规范、创新”的四面旗帜,大力倡导“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未来GW-ICC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创新的精神,努力让大家从会议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启示,为未来的医学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亚洲心脏大会(AHS.23)开幕致辞-
大会概况
“亚洲是一个文化多样、疾病情况复杂的地区,且面临着心血管疾病负担不断增加的持续挑战。”Mrinal K. Das教授同样在致辞中表示,亚洲心脏学会(Asian Heart Society, AHS)作为新近成立的学术组织,汇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心血管专家,致力于促进亚洲人群的心血管健康,推进围绕亚洲人群的科学研究,以减轻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负担,并期望能够通过搭建心血管健康的共享知识及教育培训平台,利用亚洲资源促进亚洲及世界的心血管健康。目前AHS积极促进前沿心血管研究,鼓励在亚洲采用创新治疗方法,不断提高现有诊断策略,推动创新教育培训,并通过组织学术交流研讨项目,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促进医学知识的传播与创新,同时提倡采用最新医疗技术及器械,以确保患者从最先进的医疗方案中受益。未来AHS也将继续与与全球心血管团体展开合作,共同应对心血管医疗方面的挑战,并为全球心脏健康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努力。
亚洲心脏学会学组介绍
随后,王继光教授代表AHS详细介绍了亚洲心脏学会学组的组织架构及工作方向。心血管疾病在亚洲地区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已然成为亚洲地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面对这一严峻形势,AHS根据亚专业成立了8个学组,分别是:由曾春雨教授担任组长的转化和基础心血管科学学组,李悦教授担任组长的介入心脏病学学组,吉尔吉斯斯坦Erkin Mirrakhimov教授担任组长的高血压学组,哈萨克斯坦Roin Rekvava教授担任组长的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学学组,印度Sivadasanpillai Harikrishnan教授担任组长的心力衰竭学组,张俊杰教授担任组长的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斯里兰卡Anidu K. Pathirana教授担任组长的心血管预防学组以及土耳其Öztekin Oto教授担任组长的心血管外科学组。目前,AHS主要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及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为心血管医生的培训培养提供支持,提高亚洲心血管领域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未来AHS将创办亚洲心脏杂志、亚专科期刊,并支持大型队列研究、真实世界研究等的开展,以促进亚洲地区心血管学术的进及与诊疗与预防水平的综合提升,为全球心血管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3 GW-ICC内容亮点
前沿的领域视角、丰富的学术日程使GW-ICC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心血管领域学术盛会,此次,孙艺红教授代表日程委员会向大家介绍了本届长城会的内容亮点。本次会议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全病程关爱”之主题,内容革新夯实、创新精简,并基于学科发展前沿,回归临床与培训。其中,国际联合论坛是GW-ICC的重要特色之一,而今年GW-ICC的国际合作组织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美国ACC、AHA、欧洲ESC、亚洲AHS、甚至南美的国家及地区,并邀请全球知名心血管期刊主编及团队共同参与,共将举办19场线上与29场线下专题会议,以促进我国心血管领域与世界接轨。而在主要的国内论坛中,共设置88个学术专题,内容制定以临床问题为主要导向,覆盖临床、基础研究及若干交叉学科,并较以往扩大了创新领域论坛涵盖范围,包括药物创新论坛、器械创新论坛、AI与穿戴设备论坛及国内原创论坛。同时,中国心血管创新联盟、中国心血管大数据联盟、中国心血管病质控中心联盟以及中国心血管智能诊疗联盟将正式启动,2023版心脏病学实践也与会议资料一同交由参会者手中。期望大家能够享受丰富的学术盛宴,共同探讨心血管医学领域高质量发展与全病程关爱。
GW-ICC、AHS与CDQI协同发展
唐熠达教授则分别介绍了GW-ICC、AHS与CDQI及其协同发展之优势。他提到,GW-ICC自1989年胡大一教授创立以来,始终质量、服务以及培训交流作为核心,不断完善心血管实践技术和临床研究能力,并不断加强国际合作。CDQI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和提升工程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项目推动,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共同开展的项目,旨在推动全国心血管疾病诊疗质量均质化,提高临床医生对重大心血管疾病的综合管控能力,全面提高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AHS同样致力于推动心血管健康事业发展,并通过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不断致力于提升亚洲心血管领域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三者间为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三者联动将共同推进心血管事业的发展,提升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与研究水平的提升,并促进我国与亚洲地区心血管事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ACC与GW-ICC合作发展
Hadley Wilson教授代表ACC对本次GW-ICC的召开表示了祝贺。他表示,75年来,ACC始终秉持“转变心血管护理、改善所有人的心脏健康”之使命,致力于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的目标,即2030年将非传染性疾病的过早死亡率降低30%,并希望能够成为世界各地心血管临床医生的专业之家,共同致力于创造一个科学、学术和创新优化心血管护理及结果的世界。前沿教育、JACC系列期刊、相关临床指南及工作计划是ACC引以为傲的组成部分,保证了世界各地心血管患者能够获得基于最新科学的最佳治疗方案,并与诸多全球合作伙伴一同协作,通过全球心脏病治疗倡议、NCD学院等进一步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产生全球影响。截至今年,ACC与GW-ICC合作长达近20年,开展一系列培训项目,有效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心血管疾病前沿进展,并深入强调通过控制风险因素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期望ACC能够继续与GW-ICC相合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心血管疾病护理做出共同努力。
AHA与GW-ICC合作发展
AHA主席Joseph C. Wu教授同样就AHA与GW-ICC的合作发展发表了他的观点。历经三十余年,GW-ICC现已发展成为心血管医学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之一,因此能够与GW-ICC一同合作倍感荣幸。AHA在1924年由6位心脏病专家创立,致力于改善患者的健康,如今已拥有3500多万志愿者与支持者,且是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外资助心血管研究的第二大组织,而今年AHA已筹集超10亿美元以加强人们对心脏病与卒中疾病的认识,并希望资助科学研究以促进医学发现。AHA与GW-ICC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也期望能够在未来几年继续发展和促进这一合作关系,从而跨越地理边界,促进全球人群心血管健康,并消除医疗质量、医疗技术等方面的所有障碍。
心血管创新联盟介绍
在本次会议上,心血管创新联盟及心血管质控中心联盟等即将成立。此次,袁祖贻教授作为心血管创新联盟理事长,率先分享了心血管创新联盟的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在心血管领域的医疗创新取得显著进展,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第一,政府和民企对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投入大幅增加;第二,国内医学和工程学界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技术获得了极大提升;第三,中国的心血管领域越来越积极地与国际社区合作,分享经验、知识和技术;第四,心血管领域多学科合作增加。在此基础上,随着个体化医疗、远程医疗及健康信息技术、跨学科合作等重点内容的关注度的增加,心血管创新联盟应时创立,旨在为研究人员及创新团队开展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和创新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与资源支持,并予以一定指导,从而加快我国心血管研究创新与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然而,心血管创新仍面临包括疾病复杂性与多样性、创新研究数据的隐私性与管理的安全性、国际竞争的激烈性等多种挑战,创新联盟相应的也将通过加强多学科合作,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等,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国际心血管创新领域的影响力。创新联盟将作为一条纽带、一座桥梁,促进不同领域专家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跨学科交流,创造创新氛围,使心血管创新活动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实现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及诊断质量之目的。
心血管质控中心联盟介绍
本次会议的最后,心血管质控中心联盟主席聂绍平教授则从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国外心血管病救治成效,国内心血管病救治现状及联盟成立宗旨、目标及规划四个角度进行了分享。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整体发病率仍处上升趋势,质控体系不健全、城乡发展不均仍是我国心血管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质量提升仍任重道远。相较之下,国外已开展注入ACC-NCDR注册、AHA质量提升项目、欧洲“生命支架”项目等一系列质控体系,且与时俱进,针对当前领域热点开发了系列工具。因此,我国亟需通过建立中国心血管病质控中心联盟,并联合国内省级与地市级质控中心,打造高效且均质化的质控平台,实现省级之间、质控之间的对接与合作,并加强与海外机构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质控项目开展经验。总体而言,我国现有质控体系为纵向平台,而今天建立的心血管质控中心则是横向的,需要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也只有通过两个平台横向与纵向的较差,方能实现我国医疗整体心血管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
媒体答疑
Q1
作为 GW-ICC 大会主席,您如何看待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在推动心血管病学发展方面,GW-ICC 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吴永健教授:
Q2
作为 GW-ICC 大会侯任主席,AHS副主席,您如何看待我国、以及亚洲心血管病学的发展未来趋势?在推动学科发展方面,GW-ICC和AHS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亚洲地区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生活方式的较大转变以及整体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都将导致许多心血管疾病或者是心血管危险因素进一步增加,冠心病、高血压等的发病率的进一步上升也将成为必然趋势,而有效预防疾病发生,综合管控相关疾病危险因素,不仅能够避免部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将有助于部分已存在靶器官病变的患者的救治工作。GW-ICC平台的出现是为创新而生,也为创新而继续发展,不但可以通过交流提升临床医生救治水平,同时能够为短期或长期的未来所要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交流探讨的机会,包括大家现今较为关注的先进技术、智慧诊疗以及创新产品等,相信通过这样的形式,也能够有效解决或预防当前发展过程中、乃至未来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心血管健康问题。
Q3
作为亚洲心脏大会主席,AHS主席,您认为亚洲地区心脏病研究热点和难点是什么?提升亚洲心脏病学研究水平,您有何建议?在未来,亚洲心脏大会将如何推动亚洲心脏病学的发展?
金秋九月 万物丰收
期待与您相聚北京
相聚第34届长城会
共同交流 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