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心”纪录!亚心韩宏伟教授团队为6岁男童植入“胶囊”起搏器

感冒引发暴发性心肌炎,6岁的浩浩在四年前接连实施了两次起搏器植入术,过程波折不断。

“第一次手术后一周就出现了囊袋感染,当时马上给他做了第二次手术,哪晓得现在又发生了电极断裂。”
近日,浩浩妈妈带着儿子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成功实施了第三次起搏器植入术,不同以往的是,这次植入的是一枚重量仅2克、大小如“胶囊”,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的无导线起搏器,浩浩也成为全国此类植入术中年龄最小的患者。

两次植入起搏器  问题接二连三

2019年2月,一向活泼的浩浩变得不爱动弹,出现发烧、咳嗽的症状。家人本以为他只是普通感冒,到医院一查,竟被告知患上了凶险的暴发性心肌炎。浩浩的心脏无法有力跳动,心率每分钟仅20-30次,随即接受了传统起搏器植入术,给心脏加装了“发动机”。然而好景不长,术后一周后就出现了囊袋感染,继发脓毒败血症,不得不进行了起搏器电极拔除及囊袋清创术。紧接着,他在2019年4月又接受了心外科手术,植入了心外膜永久起搏器。
新的起搏器在浩浩身体里“安营扎寨”,一直发挥着正常功能,为其心脏保驾护航。但不幸的是,四年后起搏器出现故障,复查时发现电极磨损断裂,已无法正常工作。四年时间,两次起搏器植入术,结果却都不尽如人意,浩浩妈妈既心疼又自责。8月17日,她带着浩浩慕名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寻求新的救治可能。
浩浩第二次手术植入的起搏器发生电极磨损断裂

第三次手术在即  难度再次升级

经详细检查发现,浩浩的病情已发展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意味着,他的心脏“电路”出了问题,心室和心房之间失去有效的沟通,心室只能以自己的频率进行收缩,直接导致其心率变得非常慢。
“普通6岁孩子的心率在每分钟80-100次,但他的基础心率每分钟仅30次,长时间下去,很可能会发生心脏停跳,甚至猝死。”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韩宏伟主任表示,针对浩浩的情况,需要通过手术将已经“罢工”的起搏器取出,同时尽快植入新的起搏器。
担心手术创伤大,害怕术后又发生感染,面对孩子的第三次起搏器植入术,浩浩妈妈犹豫不决。陪孩子住院期间,她从医生那听闻现在有一种新型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手术无需切开皮肤,无需制作囊袋,无需放置电极导线,大大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可为心脏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
“太好了,这个起搏器正是我们需要的。”
在传统起搏器和无导线起搏器均可考虑的情况下,浩浩妈妈果断选择了后者。

据悉,韩宏伟主任和团队现已完成超百例的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但像浩浩这种低龄、低体重的孩子,尚属首次。

“儿童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风险与难度都远超过成人,这次手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韩宏伟主任表示,6岁的浩浩体重仅20公斤,血管细小,而起搏器输送鞘管直径为9毫米,手术过程中很可能导致血管损伤、断裂或内膜撕脱等;此外,他的心腔也小,用成人的器械进行手术操作时,有出现心肌穿孔、心脏瓣叶受损等风险。

借鉴国内外经验 手术不断创新

为了保证浩浩手术的顺利实施,同时为其争取未来的长期获益,韩宏伟主任主持召开了五次多学科会诊,缜密讨论每一个手术步骤和细节;对术中可能用到的血管和心腔都做了增强CT、三维重建及测量;同时,他还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了类似案例经验,最终决定采用未曾尝试过的新的植入路径和患者体位开展手术。

“无导线起搏器常规是以腿部的股静脉作为通道植入到心脏,其实还可选择颈内静脉,只是国内运用不多。我们检查测量后发现,浩浩的股静脉有些异常,不是正常的走形和分支,而他的颈内静脉直径是9毫米,正好满足手术需求,所以最终选择了颈内静脉这条新路。”

韩宏伟主任介绍,除了这一创新外,术中浩浩还将首次采用头足颠倒的体位,术者在其颈部进行操作时的站位,和常规手术在腿部操作时一样,这样不仅能顺应术者常用的手术习惯,还能提供更多的空间放置长的手术器械。此外,为了保证术中看到的影像是正常显影,X线影像设备也将同步进行翻转。

全力以赴做准备 手术刷新记录

8月25日迎来浩浩的手术日,为了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韩宏伟主任和团队提前做好了周全准备,不仅同步做了外科手术的备台,以应对心肌穿孔、心脏破裂等突发状况,还提前给浩浩贴上了除颤电极板,以防止术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早上8点,在韩宏伟主任的主刀下,浩浩的手术正式开始。

术中以颈内静脉作为通路,借助输送鞘管小心翼翼将无导线起搏器推送至心脏理想位置。无导线起搏器成功“着陆”后,通过多次参数测试和牵拉试验,确定起搏器工作良好。紧接着,手术团队将位于浩浩心外膜的旧起搏器顺利取出,整个手术过程耗时3小时。术后浩浩被送至监护室观察了8小时,直到完成超声复查,排除了伤口血肿压迫气管、心肌穿孔、心脏瓣叶受损等情况出现后,医护人员悬着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韩宏伟主任(左二)正在为浩浩实施手术
仅2克重的起搏器已植入浩浩心腔内
韩宏伟主任为浩浩做检查

手术后的浩浩恢复情况良好,术后第二天就转到了普通病房。在无导线起搏器的保护下,浩浩心率恢复正常,于9月4日康复出院,他也成为国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年龄最小的患者。

“这次手术的成功,对我们意义非凡,以后做此类手术,又多了颈内静脉这一新的路径选择。”

韩宏伟主任称,正常情况下,无导线起搏器将在浩浩体内工作长达10-15年,对身体活动没有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未来他可以继续植入新的无导线起搏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传统起搏器。
阅读数: 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