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15年欧洲心脏学会(ESC)颁布《2015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2015年ESC指南”),时隔八年,结合更新的临床数据和治疗进展,2023年,ESC发布了新版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治疗《2023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2023年ESC指南),新版指南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有何新的变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魏来教授对此进行解读。
诊断标准的更新
2023年ECS指南在2015年ECS指南诊断基础上,更强调了影像学的诊断作用,特别是心脏CTA、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PET/CT)和白细胞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WBC SPECT/CT),对于四种诊断技术检测的瓣膜、瓣膜/假体周围和异物的解剖和代谢性的病变特征均作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影像学诊断标准,同时,相较于2015版本,针对自体瓣膜、人工瓣膜以及心脏植入性电子器械感染的不同特点,新版本优化了各种IE的诊断流程。
左右滑动查看对比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对比图片
左心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时机
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只能通过手术干预加以控制。尽管这些患者存在手术风险,但目前的证据表明,手术治疗可能在第一年产生高达20%的生存优势。急性IE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心衰、感染失控和预防脓毒症栓塞(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新版指南在2015年版本表格式推荐的基础上优化成流程式推荐,更直观的指导临床实践,内容上仅仅以赘生物≥10 mm为手术推荐与否的判断标准,删除了其他赘生物大小(15mm,30mm)。
左右滑动查看对比图片
右心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时机
右侧IE占IE患者的约5-10%,但随着其危险因素的增加,其发病频率正在增加。右侧IE的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患者、留置导尿管患者、CIED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和PWID患者。而新版指南根据近几年的临床研究也增加了对右心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推荐内容和推荐级别,对以下四种情况推荐手术治疗(I类推荐):1、右心瓣膜IE导致严重三尖瓣反流从而使右心功能不全,2、右心瓣膜IE导致肺栓塞使患者出现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功能不全,3、反复出现的肺栓塞且有>20mm的赘生物,4、累及左心结构。
合并卒中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时机推荐
鉴于手术治疗改善了手术效果和生存率,早期手术是IE的普遍趋势。然而,对于遭受神经损伤的患者,手术的最佳时机仍有待确定。新版指南同样优化了此类患者的诊疗流程,强调了IE诊疗团队的作用,神经科评估作为此类患者后续诊疗的第一步,也符合临床实践,同时新版指南也对不同的卒中类型的手术决策做了细化分型,使其更方便的指导临床实践。
左右滑动查看对比图片
出院后随访及远期预后
IE幸存者的复发风险(包括复发和再感染)在不同的研究中差异很大,从2%到9%不等。新版更强调口腔卫生及良好的患者教育,以患者为中心,鼓励患者、家属和医生护士在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所有阶段参与和协作。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的核心要素包括:家庭和护理人员的参与,尊重患者的偏好和价值观,护理协调和连续性,信息和教育,以及身体舒适和情感支持。
左右滑动查看对比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