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王春生教授、魏来教授、杨晔主治医师,在心超室董丽莉教授、麻醉科郭克芳教授等密切配合下,成功应用HaloChord®介入二尖瓣腱索修复系统为一名老年高危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经心尖二尖瓣人工腱索修复术,患者术后第5天顺利康复出院。这也华东地区首例HaloChord®介入二尖瓣腱索修复系统的临床应用。近日,严道医声记者专程采访了术者魏来教授。
瓣环未扩张,瓣叶足够长
腱索修复手术“正合适”
病例回顾
患者为69岁老年男性,以“检查发现二尖瓣关闭不全7年余,劳累后胸闷气短4月余”为主诉入院。入院后经体表超声心电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冠脉CTA等一系列检查后,诊断为二尖瓣P2腱索断裂,重度关闭不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心功能III级。患者既往有直肠恶性肿瘤手术史,右肺恶性肿瘤手术史、前列腺手术史、肝囊肿、肾囊肿、脑梗死等多种病症,且直肠手术和右肺手术后均曾并发严重的腹腔感染和右胸感染。经心脏团队成员评估认为系常规外科手术高危患者。
术前分析
魏来教授分析认为,患者重度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治疗方案有三种:(1)常规开胸二尖瓣修复手术。常规外科手术修复效果非常满意,但考虑到患者复杂的既往病史尤其是多次胸腹腔感染史,常规开胸手术风险相对较高。(2)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夹合手术。患者二尖瓣解剖结构符合“缘对缘”夹合标准,但其最大的缺陷是约损失一半的二尖瓣开口面积,增大跨瓣压差。(3)经心尖二尖瓣人工腱索植入术。该技术创伤既小,也不损失二尖瓣开口面积,是相对完美的手术方案,但要求患者二尖瓣瓣环尚未扩大,瓣叶足够长等解剖条件。
在提到患者的病理特征时,魏来教授仍然印象深刻:
“患者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非常严重,经我们术前反复评估测量,患者瓣环并未扩大,后瓣叶P2区域也足够长,刚好适合经心尖人工腱索修复手术。” 最终,魏来教授决定应用HaloChord®介入二尖瓣腱索修复系统为该患者进行治疗。
患者充分理解
手术取得完美效果
HaloChord®介入二尖瓣腱索修复系统是一种不用体外循环、不用正中开胸的微创介入二尖瓣腱索修复重建新技术。但由于本例是该系统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首次应用,一开始家属还是产生了些许顾虑。
魏来教授回忆道:“术前谈话的时候,我们详细告知了患者和家属病情分析、手术原理、手术过程、可能结果、替代方案、患者权利和义务等方方面面。也如实告知:虽然之前我们已经积累了其他类似器械的使用经验,但HaloChord®介入二尖瓣腱索修复系统是在中山医院首次应用,确实存在不成功的可能性。患者对我们团队非常信任,对新技术探索也非常支持,最终顺利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令我非常感动。医学创新与进步既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努力探索,更离不开广大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我们在术前也做好了充分的常规外科手术替代预案,以策万全。”
7月25日,手术正式开始。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魏来教授首先在患者左侧腋前线第五肋间作约4cm皮肤切口,穿刺心尖成功后以24Fr鞘管扩张,送入HaloChord®介入二尖瓣腱索修复系统。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将装置经二尖瓣口送入左心房,调整装置的瓣叶固定区域于后瓣P2区腱索断裂及瓣膜脱垂处。反复确认位置合适、瓣叶捕获可靠后推紧装置手柄,将腱索与瓣叶固定并释放。之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共完成三组人工腱索植入。在食道超声监测下精确调节人工腱索的长度与张力,最终将其固定在心尖穿刺点上,手术顺利完成。
术毕经食道超声检查显示:二尖瓣瓣叶开合良好、对合高度满意、原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完全消失。手术全程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术前超声示二尖瓣后叶腱索断裂、重度反流:
术中瓣叶捕获:
术后超声示二尖瓣反流完全消失: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2小时拔管转入普通病房,第5天出院。
创伤小、恢复快
不破坏二尖瓣原有解剖结构
对于人工腱索修复技术,魏来教授有着自己的思考:
“手术采用经心尖入路,路径短且直,操作简单安全,创伤明显小于常规外科手术。手术全程无需使用放射线和造影剂,食道超声即可引导定位,既避免了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放射性损伤,也不要求医院配备高端的复合手术室,普通手术室即可完成,减少了医疗成本与经济负担。最大的优势在于人工腱索修复技术不对二尖瓣瓣叶暴力夹合或扭曲,不损失瓣口面积,不破环二尖瓣原有三维立体生理结构,也为今后可能的二次干预提供机会。”
“但人工腱索技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它对选择合适的患者要求较高。术前术者必须仔细评估和测量患者的食道超声图像。一般而言,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瓣环显著扩大,而瓣环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适合这类人工腱索修复技术。只有符合瓣环不大、瓣叶够长、心尖较正等解剖条件的2区病变患者,这类技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魏来教授最后提醒:“近年来瓣膜介入治疗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包打天下,每种技术都有自己最适合的病人群体,临床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深入理解,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