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巍教授团队:Shockwave助力CTO合并钙化治疗

当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合并血管钙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犹如一场“遭遇战”,如何顺利开通病变、如何充分获得管腔,是介入医生需要攻克的一座座“硬堡垒”。随着介入治疗新技术、新器具的发展,新理念、新循证不断涌现,CTO PCI也随之“与时俱进”。

近日,北京水潭医院刘巍教授团队采用Shockwave血管内冲击波新技术,助力尿毒症患者CTO合并严重钙化治疗,探索复杂病变低风险、高获益临床路径。


病例简介

患者56岁男性,主因“胸闷憋气1年,加重半年”入院。1年前出现间断胸闷憋气,未特殊诊治,半年前症状较前加重,夜间平卧时憋气,活动耐量下降。既往:高血压、慢阻肺、尿毒症规律透析7年

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后壁中间段室壁运动欠协调,左心、右房增大,主肺动脉增宽,二尖瓣反流(轻度),三尖瓣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左心功能正常低值。

超声心动图

CAG

冠脉造影提示:LAD、LCX钙化伴多发斑块,LAD中段70%狭窄;RCA中段慢性闭塞。

术前造影


手术策略

本次手术拟优先处理RCA CTO;


患者RCA中远段钙化伪影重,结合尿毒症透析病史,RCA CTO病变开通后,拟采用腔内影像学指导,进一步评估斑块负荷,精准治疗。


手术过程

选择AL1.0指引导管至于RCA开口,交换采用Fielder XT、Gaia2、Gaia3、Pilot150导丝进行尝试,Finecross微导管辅助下再次尝试,Pilot150导丝方向不确定,由于患者多年肾病,血管条件不佳,故暂未进行逆向造影,采用平行导丝技术前向反复尝试。

RCA CTO 更换导丝尝试开通

最终Gaia3导丝通过闭塞段至后侧支,根据导丝走行考虑位于真腔,1.25mm球囊进行扩张后,血管全程显影,RCA再通。

RCA CTO开通

而后使用2.0mm球囊扩张,进一步行病变预处理,此时,CAG清晰可见RCA远段严重钙化。遂行IVUS检查,提示:RCA近、远段近360°环形钙化,钙化负荷重。

术前IVUS

考虑钙化位于RCA远段,同时由于RCA血管刚开通,无法确定参考血管的真实直径,若采用旋磨处理,风险较大,且对于大直径血管处理效果不佳。于是,对于靶血管参考直径大、钙化负荷重的病例,直接采用Shockwave血管内冲击波导管。


根据IVUS结果及RCA中段相对正常段血管直径,选择3.0*12mm Shockwave导管,顺利送至RCA远段。导管充分排气后,充盈1:1造影剂盐水混合溶液,于4atm下触发血管内冲击波,每组10个脉冲,后导管扩张至6atm低压检验冲击波作用效果,最终共进行8组脉冲治疗。复查IVUS,可见Shockwave前360°钙化环已被震裂打开;复查造影,可见血管明显增粗。

Shockwave工作过程及Shockwave后造影

Shockwave前后对比IVUS可见钙化环断裂,血管狭窄明显改善

最终顺序植入3.5×30mm×3支架,近段植入4.0×30mm支架,最终造影结果满意,管腔获得理想,未见血管并发症。

最终造影


术者点评

钙化病变作为冠脉介入治疗中最难啃的骨头,使介入手术存在各种风险和困难,在Shockwave血管内冲击波导管上市前,旋磨、准分子激光作为钙化病变的主要处理武器,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和缺点,尤其是深层钙化无法处理,且钙化介入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很大。Shockwave血管内冲击波导管的上市,弥补了很多钙化病变处理手段的不足,成为介入医生处理钙化病变的一大利器。


Shockwave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学习曲线短,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虽然无法完全替代旋磨和准分子激光在钙化病变中的作用,但可以很好的补充二者的不足,使钙化病变处理起来更简化且更充分。


对于这例病变来说,慢性闭塞病变刚开通,存在严重钙化时实际管腔面积无法充分估计,所以这种钙化厚度很大且实际管腔大小不确定的情况下,Shockwave的优势非常明显,可以安全优效的处理环形钙化,不仅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效果依然确切。经过Shockwave处理后发现血管非常粗大,最终右冠由远端到近端放了三个3.5×30mm加4.0×30mm长支架。


随着Shockwave的广泛使用,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在处理环形钙化、深层钙化以及钙化结节等多种钙化病例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其也存在局限性,严重钙化迂曲或钙化结节病变,通过性差,仍然需要旋磨等改善通过性后,再使用Shockwave IVL进行深层钙化的处理。相信随着Shockwave IVL技术的广泛开展,让更多的钙化病变有了治疗的可能,并且降低介入手术风险。

阅读数: 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