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不语,静水流深。
智者无言,心有日月。
是怎样的信念,穿越三十载依然声震长空?
又是怎样的力量,风雨兼程却仍然历久弥新?
谨以此文,致敬30年心律路上的每一位先行者。
在对话中追溯起搏电生理的蜿蜒成长之路,
在交流中描绘中国心律学锦绣蓝图。
7月21-23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承办的第23届心律学大会(CHRS 2023)在广州圆满召开。22日,电生理30周年特别节目——《心声》在大会开幕式后带着我们回顾了电生理发展的30载悠悠岁月。在蒋晨阳教授的主持下,方祖祥教授、马长生教授、吴书林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在现场娓娓道来当年的时光。
“是前辈们殚精竭虑的学术启蒙,是后辈们前仆后继的技术创新,亦是吾辈不忘初心的砥砺前行,更是无数心律学医者始终肩负的伟大使命。”
/ 创新突围,从无到有 /
如香烟盒般的小仪器
竟能让心脏重新跳动
“那个时候起搏器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我在三天之内做了一个简单的起搏器,通过动物实验之后,马上用于病人的治疗,现在这位病人还健在,也成为了中国应用起搏治疗年限最长的病人。”方祖祥教授讲道。
/ 薪火相传,从有到优 /
教学相长规范诊疗
开启中国心律学发展新篇章
“从治疗到预防,从技术到人文,需要医生们不断探索、传承、发展,回归到为患者服务。”这是胡大一教授数十载从医路上始终未变的初心。
/ 齐心协力,从优到精 /
以科技创新触碰心律学前沿
用团队力量谱写新希望
“从治疗到预防,从技术到人文,需要医生们不断探索、传承、发展,回归到为患者服务。”这是胡大一教授数十载从医路上始终未变的初心。
马长生教授表示,“我们希望从万例零死亡,到万例零并发症。零并发症或许不可能,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目标,虽然很难达到,但我们努力向零并发症去努力。”
吴书林教授首次在《心声》节目中坦言,“我1993年到1997年淋巴细胞数值最高到45%,这让我意识到一定要多带人,把团队培养出来。”
/ 接续力量,从精到新 /
不负医者使命
托起患者健康“心”希望
期待下一个三十年,我国电生理学者们再启新征程,继续书写中国电生理发展的新篇章!
以上部分截图出自《心声》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