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冠脉动脉钙化病变(CAC)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实践中的不断创新,CAC的治疗取得了诸多丰硕的成果,从曾经的禁区性避让转变为积极的选择性干预。一方面,先进的腔内影像学技术IVUS、OCT成为钙化病变介入治疗决策中不可或缺的评估手段;另一方面,在特殊球囊、旋磨技术日益纯熟的同时,以Shockwave血管内冲击波技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IVL)为代表的创新器械为复杂CAC的治疗带来崭新的机遇。
如何将创新器械整合到CAC治疗的规范化流程中、针对患者的病变情况精准治疗、最大化患者获益,是临床探索热点。近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内团队在唐强教授的带领下,基于既往CAC临床诊疗经验,将Shockwave IVL标准化操作流程纳入其中,探索影像学指导下CAC介入治疗新路径。
病例一
病例简介
男性,54岁,主诉“剑突下不适感1个月”,无明显胸闷、胸痛等不适,门诊查冠脉CTA提示:右冠斑块,前降支近段弥漫性钙化,中-重度狭窄可能;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目前应用硝苯地平控制血压尚可;高脂血症病史;陈旧性脑梗死病史6年余,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轻度反流,LVEF:66%。
CTA示LAD钙化病变
手术过程
钙化病变治疗采用强支撑系统,选择7F SBP 3.5 指引导管,CAG可见:LAD近、中段狭窄,钙化伪影重。为进一步评估病变性质,启动腔内影像学检查:由于病变阻力极大,IVUS导管艰难通过病变段,示:LAD近中段钙化狭窄,LAD近段狭窄最重处钙化角度达270-360°。
术前CAG
术前IVUS
考虑该病变钙化角度大、狭窄程度重、IVUS导管通过困难,率先采用旋磨,对钙化斑块进行减容。采用1.5mm Bur 16-17万转/分,对LAD近、中段病变进行旋磨,过程中旋磨失速,达5000转/分。此时,获得部分管腔,TIMI 3级血流。
Rota过程及结果
旋磨后2.5mm NC球囊可顺利通过病变,然而扩张并不充分,考虑CTA以及IVUS提示钙化长度弥漫且钙化层厚,于是启动Shockwave IVL。根据IVUS提示,按照1:1尺寸选择原则,选取Shockwave IVL 3.0*12mm导管,经过2.5mm NC球囊通过性预判,Shockwave顺畅通过病变,在Sion Blue导丝保护对角支的情况下,Shockwave于LAD近、中段由远及近,共进行8组IVL治疗,每组治疗时,Shockwave导管扩张至4atm,保证贴靠,使得血管内冲击波能量充分传递至钙化病变。Shockwave工作过程中,可见导管充盈缺损消失,直观佐证了钙化斑块松解,血管顺应性恢复。Shockwave IVL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良好。
第一组Shockwave
第三组Shockwave
第五组Shockwave
第七组Shockwave
Shockwave由远及近工作过程
后采用Grip 3.0×16mm球囊对LAD混合斑块进行进一步处理,串联植入2.75×28mm、3.0×32mm两枚支架;于D1采用Quantum 2.5×15mm扩张、并予SeQuent Please DCB 2.5×26mm治疗。造影示:管腔获得理想,IVUS可见钙化断裂、支架膨胀良好。
Shockwave后、支架后造影,支架后IVUS检查
为进一步优化支架贴壁,予3.5mm、3.0mm NC分别于LAD近、中段支架内后扩,复查造影:管腔获得理想,支架贴壁良好。
最终造影
针对难以通过的环形钙化病变,在腔内影像学指导下,旋磨打开通道,Shockwave IVL充分重塑斑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那么,对于偏心性钙化斑块,Shockwave IVL是否也能起效?
病例二
病例简介
女性,62岁,主诉“发作性胸闷4年余,再发加重伴胸痛10余天”,门诊完善冠脉CTA检查:RCA存在可疑钙化狭窄。入院前10天患者在活动后突然出现胸闷,症状逐渐加重,自感有胸骨后疼痛,伴有头晕、心悸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目前应用厄贝沙坦控制血压尚可(134/89mmHg);高脂血症(LDL-C 3.37mmol/L)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目前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尚可(糖化血红蛋白6.1%),不吸烟、不饮酒。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ST段轻度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增厚;二尖瓣反流(轻度)。
RCA CTA检查
手术过程
CAG示患者为右冠巨大,RCA呈锐角型迂曲、重度狭窄伴钙化,且钙化斑块为偏心性(靠下缘侧明显)。植入临时起搏器后行IVUS检查,同样提示:RCA近段~180°偏心性钙化。
术前CAG & IVUS
策略选择上,若球囊扩张无法获得理想管腔,便需要更积极、有针对性的钙化处理手段。如果采用旋磨,患者RCA血管直径大,大磨头在迂曲、成角病变中严重血管并发症风险无疑大大增加;偏心性钙化,由于导丝偏倚,旋磨亦未必能达到有效消蚀斑块的治疗目的。经综合研判,手术团队决定采用Shockwave IVL,对球囊技术无法充分扩张的大直径、迂曲、偏心性钙化病变进行进一步治疗。
偏心性钙化由于导丝偏倚导致旋磨无效示意图¹
经过2.5mm NC预处理,球囊未充分膨胀;但此时,使用过的2.5mm NC球囊已可以顺畅通过病变,预示着Shockwave IVL导管亦可通过。于是,根据IVUS结果,直接选择3.5*12 mm Shockwave IVL于钙化狭窄处发放血管内冲击波。经过3个周期治疗,可见仅在Shockwave 4atm极低工作压力下,导管充盈缺损消失。
第一组Shockwave
第二组Shockwave
第三组Shockwave
Shockwave三个周期治疗
Shockwave后再行IVUS检查,可见原偏心钙化斑块中产生明显钙化断裂带,揭示IVL的作用原理是,切实将偏心钙化部分“震松、震软”,改善了原钙化部位的血管顺应性,而并非传统球囊技术,将血管本身非钙化、有弹性的一侧强行扩开。后经Grip 3.5×16mm球囊对其它性质斑块予优化,植入3.5×32mm支架,并采用3.75mm NC球囊后扩。最终造影可见,管腔获得、支架膨胀理想。
IVUS钙化断裂
最终造影
上述病例可见,无论对于环形还是偏心性钙化,Shockwave IVL均展现了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特点。该技术上市之初,由于CAD临床研究仅纳入原发性钙化病变,支架膨胀不良尚不在适应症。然而,对于术中即刻由于钙化导致的支架膨胀不良,Shockwave IVL能否予以安全、简便的补救?
病例三
病例简介
男性,40岁,主诉“发作性咽部紧缩感1个月”,无明显胸闷、胸痛等不适,休息3-5分钟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因心率偏快无法配合冠脉CTA检查,遂为进一步行冠脉造影检查收住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目前应用厄贝沙坦控制血压尚可;高脂血症(LDL-C3.13mmol/L)病史;1年前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规律抗酸、抗炎、保护胃黏膜治疗半年。查体、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轻度改变、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反流(轻度)。
手术过程
CAG示巨大右冠,中段狭窄>90%,近闭塞性病变。单导丝(Rinato)以及平行钢丝(+Fielder)技术不能通过RCA最重病变处,遂采用微导管(Corsair135)支撑下Fielder-XT导丝,顺利通过病变后更换工作导丝Rinato。
CAG及RCA开通
采用2.0*20mm半顺应球囊扩张后拟行IVUS检查,病变段呈混合斑块,钙化角度大致约180°,仅近端一局灶钙化呈360°。
术前IVUS
于是,首先采用NES 2.75*13mm预处理中段以及近段病变,球囊在14atm下形态尚可;遂串联植入3.0*24mm、3.5*20mm两枚支架,复查造影,支架近端膨胀不良。
NSE扩张形态尚可,支架植入后膨胀不良
进一步采用Grip 3.5*12mm、Quantum Maverick 3.5*8mm于支架内后扩,球囊“腰症”始终明显,支架膨胀无法优化。于是再行IVUS检查,支架近端360°钙化环未充分打开是支架膨胀不良“罪魁”。
Grip、QM扩张明显“腰症”,IVUS提示近端钙化导致支架膨胀不良
此时,球囊扩张无效,旋磨风险较高,Shockwave IVL似乎成为“暗夜里唯一一束星光”。根据支架尺寸,选择3.5*12mm Shockwave IVL导管,通过病变,4atm下触发血管内冲击波,至第二个周期时,导管充盈缺损显著改善,为求充分钙化斑块松解,共进行6个周期治疗,经后扩修饰后再行IVUS检查,可见钙化断裂明显,支架膨胀改善,且无任何血管并发症;最终造影示:管腔获得理想。20天后再行LCX介入治疗时,复查RCA造影,通畅如前。
Shockwave第二个周期后充盈缺损明显改善
最终造影及IVUS
术者点评
上述三个典型病例直观展示了,无论对于原发环形钙化还是偏心性钙化,甚至是术中即刻由于钙化导致的支架膨胀不良,Shockwave IVL新技术均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安全、有效、简便的解决方案。将该技术整合到现有钙化治疗流程中²,将实现复杂钙化病变治疗成竹在胸、事半功倍:
1. 重视CTA作用,协助预判病变性质、进行充分手术准备
2. 对于中-重度钙化病变,经病变预处理后,积极使用腔内影像学工具,精准评估钙化角度、长度、厚度(仅OCT),计算积分;
3. “低分病变”(1-2分),采用球囊扩张技术,球囊工作压力扩张不理想,随即启动IVL;
4. “高分病变”(3-5分),考虑直接启动IVL;此时,若腔内影像学导管能顺畅通过或用过的2.5mm NC球囊能顺畅通过,IVL导管大概率亦能通过;若无法通过,则先采用旋磨;若旋磨后仍无法获得理想管腔,继续采用IVL,对钙化进行更充分重塑。
参考文献:
1. Mody R, Dash D, Mody B, et al. Can Most Calcified Coronary Stenosis Be Optimized With Coronary 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JACC Asia. 2023;3(2):185-197. Published 2023 Mar 21. doi:10.1016/j.jacasi.2022.11.016
2. Roisin Gardiner, Hani Muradagha & Thomas J Kiernan (2022) 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urrent concepts, Expert Review of Cardiovascular Therapy, 20:4, 323-338, DOI: 10.1080/14779072.2022.206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