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23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承办的第23届心律学大会(CHRS 2023),将于花城广州隆重举行。会议召开前夕,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采访。
访谈中,吴书林教授不仅介绍了本届会议的亮点和重点,更重要的是透过言语传递出了对推动心律学学科发展的坚定决心。他强调:青年学者应肩负起接力使命,为创造中国心律学的光辉未来而努力前行。
“这是四年疫情以来,我们首次有机会线下相聚。近年来,国内外心律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在这次会议中,我们希望以中国自1990年以来三十多年电生理事业的发展为主线,展示心律学领域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
——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 吴书林教授
吴书林
广东省人民医院
访谈嘉宾
.
01/
心律·创新:久违的相聚,不变的旋律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心律学大会已经成为领域知名的品牌会议之一,凝聚了全国心律学领域专家们多年的辛勤付出和心血。
今年,心律学大会将秉承“齐心协律、创新竞进”的主题,致力于为心律学领域的专家们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研究分享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专家们可以共同思考和探索未来的方向和挑战,推动整个学科向前发展。
1.一场展示新技术、新研究、新成果的学术盛宴
本次大会是专家学者们在睽违已久后首次线下相聚。疫情阻隔了专家们线下聚首的机会,但没有阻断学术交流与前进的脚步。近年来,国际国内的专家同行们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新技术、新研究、新成果层出不穷。而这次会议,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机会。
本次大会将展示心律学各个亚专业的进展。各个学组在拟定日程时不仅结合了自身特色,还涵盖了心律学领域国际国内取得的最新进展。竞争激烈、热火朝天的青年术者大奖赛已经拉开大会的序幕,本周已经开始为期四天的经典手术转播,大会将在21~23号的线下会场安排专题演讲、学术交流和研讨会等形式,为与会者提供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机会。
2.一次以创新、合作为主题的思想交流
本届大会以“齐心协律,创新竞进”为主题,旨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并倡导合作与协同发展。在心律学领域,只有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才能保持学科永葆发展与活力。因此,本次大会将特别强调创新,并致力于探讨如何在快速前进的物联网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实现学科创新发展。
同时,本次大会将致力于促进中国心律学领域众多优秀中心与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希望通过碰撞思想和观点,加速度实现心律学领域更多中国原创、自主研究成果的目标。
“创新是我们永远的话题,也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实现中国自主研究离不开大家的通力合作。”
3.一场感知先辈精神,赓续发展力量的跨时空对话
作为心律学领域的学术会议“常青树”,谈到大会多年来受到大家喜爱和支持的原因是什么,吴书林教授这样说:
“心律学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在心律心电学事业的发展中,有这样一群满怀热爱的人,我们都渴望有机会聚在一起,相互学习和交流。每一年,会议都精心筹备内容,确保紧扣学科发展、参会同道学习交流的需求。心律学科是医工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涉及到许多交叉学科的碰撞和思想交流,因此在设计日程的时候,更需要多花一些心思。我们要知道大家想听什么,想获得什么,从而帮助每一位参与者可以找到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
让参会者皆有所得,是心律学大会多年来一直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无论以后会议的形式如何变化,大会都会倾听参与者的与会需求,并继续坚持进行心律失常诊疗规范化培训。
02/
挑战·机遇:开放心态,谨慎拥抱
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研究方兴未艾,新的诊疗理念推陈出新……心律学领域未来的发展道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对于如何思考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吴书林教授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首先,必须持续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和技术。
心律学领域的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果,而应积极跟进最新的研究和进展。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水平。
其次,在接受新事物时保持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
面对现在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一些新技术、新器械,我们要保持谨慎开放的态度去迎接这些新生事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开展更多我们自己的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验证。
另外,希望更多同道和我们的民族企业一起进行更多医工结合的探索。
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在研发射频消融产品、脉冲消融产品、三位电解剖标测系统等。希望我们自己能生产出更多国产的、优秀的产品,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也希望行业协会组织大家针对产品应用的规范化和安全性多交流讨论,形成共识指导临床规范。
03/
EP 30年:传好接力棒,谱写新篇章
吴书林教授作为本届心律学大会的主席,同时也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的主任委员,他对中国心律学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感受。
中国心律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专家的传帮带。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作为一个传承几代人发展精神的学术组织,在朱思明教授、蒋文平教授、胡大一教授、郭继鸿教授、马长生教授等几位主任委员的领导下,在众多学科同道们携手前行的历程中,持续推动中国心律学事业向前发展。
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的电生理事业经历了巨大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呈现了许多原创研究成果,比如黄伟剑教授、樊晓寒教授等发表了一系列希浦氏系统起搏相关的临床研究、马长生教授团队的2C3L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式相关研究、陈明龙教授团队的STABLE-SR系列临床研究,发表在心血管领域高水平杂志,展示了中国起搏电生理领域的高水平研究。许多产品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比如十多年前我们广东省人民医院牵头的“十一五攻关项目—射频消融导管研制”非常成功,与企业共同自主研发了非常好的品牌电生理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这四年来,学会组织专家们撰写并发表了多篇指南和专家共识,比如“中国儿童心血管植入性电子器械专家共识”、“心房颤动节律控制药物规范应用专家共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等。在未来,更多工作将逐渐交棒给中青年专家。相信在老一辈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中青年骨干专家将不断创新,取得更多突破性的发展。
04/
前路漫漫亦灿灿,殷殷寄语向未来
吴书林教授表示,中国心律事业经过多年发展,倾注了老一辈心律失常专家们非常宝贵的经验,希望各位中青年专家们在脚踏实地前行的过程中,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循着发展轨迹,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找到自己的方向。
“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临床和教学工作,最后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患者获益。我们要时刻铭记老一辈专家的经验和教诲,期待通过老中青专家的接力,不断探索创新,将中国心律学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