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顺利召开了“评估经导管三尖瓣夹在治疗重度及以上三尖瓣反流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启动会,标志着由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潘湘斌教授牵头的全国多中心研究正式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启。近日,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学科带头人吴连拼教授带领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顺利完成了该注册临床试验浙江省首例患者入组工作。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经皮微创瓣膜导管技术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了全国范围内少数同时具备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介入治疗能力的团队。
经过术前充分的评估和准备,由吴连拼教授领导,心血管内科张新民副主任、超声科吴道珠主任,刘咏芳主任,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的协助下,运用全新一代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 – 淇麟-T™经导管三尖瓣夹,为一位高龄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成功实施了股静脉途径经导管三尖瓣介入修复术。团队配合密切,手术过程顺利,标志着淇麟-T™经导管三尖瓣夹全国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正式启动入组。
右房增大;主动脉瓣退变伴轻度反流;三尖瓣重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患者在充分药物治疗后依然症状明显。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瓣膜介入团队会诊后决定采用淇麟-T™经导管三尖瓣夹,在心脏超声指导下施行经皮三尖瓣钳夹术。
术前TEE显示三尖瓣重度反流,反流位置主要来源于前隔交界
患者全麻后,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X射线引导下,经股静脉入路,将申淇淇麟-T™经导管三尖瓣夹顺利送至右房侧三尖瓣上方,垂直三尖瓣瓣口,经调整位置使瓣膜夹垂直前瓣与隔瓣对合缘,跨瓣。由于患者解剖复杂,反流束较宽,瓣叶冗长,很难同时捕获,遂应用单瓣叶独立捕获功能,成功地分别捕捉前瓣与隔瓣,经超声心动图反复确认仍残留反流,遂决定继续植入瓣膜夹。连续释放三枚瓣膜夹后,超声心动图评估瓣膜夹位置和功能良好,瓣膜夹活动度低,反流有效减轻,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TEE显示,三尖瓣夹植入后反流减少
手术采用申淇淇麟-T™经导管三尖瓣夹,其创新性的采用了复合多向调弯输送系统,在两层鞘管上具备三个不同方向的调弯,可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右心室解剖,达到很好的输送同轴性。
同时其夹子系统继承于申淇淇麟-M™经导管二尖瓣夹及可操控导引导管系统优秀设计,具备四个不同型号的夹子及瓣叶分开捕获能力,从而适用于更加复杂多变的三尖瓣解剖。因该患者三尖瓣反流束较宽,瓣叶存在较宽的关闭裂隙,术中很好的利用了瓣叶分开捕获的功能,于前隔瓣区域行瓣膜缘对缘修复。
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欧美流行病数据显示其发病人群总数次于二尖瓣病变,高于主动脉瓣膜病变。其中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为主要病因,多继发于左心瓣膜病、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心房颤动等。三尖瓣返流有患病者众多,外科手术很少的特点,主要是外科手术三尖瓣风险高,死亡率在几个瓣膜的手术中是最高的,手术死亡率达 8.8%~9.7%,亟待更加微创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方式。目前,虽然三尖瓣介入治疗技术路径繁多,真实世界中使用最广泛,临床证据最充分的依然是介入缘对缘修复,真实世界 Trivalve 注册研究显示接近百分之 70% 的介入三尖瓣手术是通过缘对缘技术完成的,凸显了介入缘对缘技术在三尖瓣介入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申淇淇麟-T™经导管三尖瓣夹的问世,希望为我国广大的三尖瓣患者人群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