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成功完成系列高难度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TEER),今天分享一例二尖瓣外侧交界脱垂(C1)及重度二尖瓣反流MitraClip™手术。
患者病史
患者为86岁的老年男性,3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近一个月反复胸闷气促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门诊复查拟“二尖瓣关闭不全“入院。完善心超提示:二尖瓣累及C1区外交界脱垂伴重度反流,左心增大。
术前TEE评估
原发性二尖瓣反流,A1累及C1外交界区脱垂,反流程度4+;二尖瓣瓣口面积4.05cm²,平均跨瓣压差3mmHg;二尖瓣前叶(A1)长度14.3mm,二尖瓣后叶长度(P1)长度8.1mm。
1区累及外交界
3D
P1长度
瓣口面积
手术难点和挑战及策略
(1)难点1:二尖瓣累及C1外交界处脱垂且后叶短,瓣叶捕捞难度大;
(2)难点2:卵圆窝位置较低,常规房间隔穿刺高度较为极限。
术前策略:预计先使用1个小二尖瓣夹NTR减少C1外交界区反流,然后根据术中情况是否需要第2个NTR既可以稳定第1个二尖瓣夹同时也减少残余反流,是一次高难度的挑战。
手术过程
患者全身麻醉消毒铺巾后,超声引导下建立右侧股静脉入路,在经食道超声指导下精准穿刺房间隔。由于此患者解剖结构异常,卵圆窝位置较低,穿刺高度较为极限。多次调整穿刺位置,最高穿刺高度为3.63cm,经过团队讨论,决定术中使用器械“借高度”的方法来补偿穿刺高度。然后将可操控导引导管SGC和二尖瓣夹输送系统NTR送入左心房。
穿刺高度
房间隔穿刺
送入SGC
送入NTR
调整二尖瓣夹轨迹和方向,使其轨迹垂直于二尖瓣环平面且指向心尖。在2区调整二尖瓣夹臂方向指向1-7点钟方位,后移动二尖瓣夹至1区靠近C1外交界反流最大区。准确成功捕获前叶和后叶反流最严重区域,并予夹合。使二尖瓣在收缩期由大的单孔变成一大一小的双孔,结果几乎完全没有二尖瓣反流。
调整方向
确认位置
捕捞瓣叶
夹持瓣叶
关紧夹臂
食道超声完整评估二尖瓣钳夹NTR的方向和瓣叶捕获长度、组织桥及瓣叶稳定性、是否有残余脱垂等指标。同时A1累及C1外交界处二尖瓣反流明显改善到几乎无反流,平均跨瓣压差3mmHg,肺静脉频谱改善明显,释放NTR,手术时间仅历时1小时完美结束。
评估外侧残余脱垂
评估内侧残余脱垂
3D评估
术后结果
术后肺静脉频谱
术后平均跨瓣压差
王建安教授术后Tips
(1)交界病变简单化:复杂病变“绿区”方法,先在2区调整好二尖瓣夹臂方向和轴向轨迹,关小夹臂长轨迹测试,充分释放系统张力,然后移到C1区/C2区,避免进入到左心室面后继续转动缠绕腱索;
(2)如果由于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穿刺高度极限只能达到3.5cm—3.6cm,可以尝试使用顺时针旋转可操控导引导管(SGC)以及配合使用二尖瓣夹输送系统CDS功能键“A”键来借高度,或者可以使用可操控导引导管SGC功能键“—”键来借高度;
团队简介
王建安教授在国内领先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经导管三尖瓣修复/置换术,多项技术在全球、国内率先开展。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杭州方案”,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担任首家企业瓣膜研究院院长,联合企业工程师和材料学家等,研发系列我国首个经导管人工瓣膜系统;率先在我国开展国际领先的TAVR术后第二天出院计划,进一步实现TAVR早上手术下午出院,充分体现强大、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实地指导欧洲、拉美、亚太地区4个国家7大中心和我国27省120多家医学中心的心脏瓣膜介入手术,更有来自美国、韩国、印度、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菲律宾等全世界各地的心脏介入医生来到浙大二院接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