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周浩
温州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
东濒浩浩乐清湾,北接莽莽括苍山,从东到北,雁荡山绵延450平方公里,却将浙南与闽北紧密相连。作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员,周浩教授常年在这座山脉下学习、工作和生活,或许曾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数次攀登过这座高山。
他也知道,登山如同行医,需要在日常中不断地实践和修炼,脚踏实地,才能在过程中让自己始终保持专注和冷静,最终克服重重阻碍,成功抵达顶峰。
“求真、交流、创新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上,我们希望会议上的内容是真正实用的,最起码要能帮助参会医生们在临床实战中有所提升,无论是技能还是视野。”
7月13-16日,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主办的“2023雁荡心血管病论坛(2023YCC)”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浙江温州如期举办。与雁荡山一亿多年历史不同,大会虽以雁荡为名,不过短短两届。
然而,作为这场大会的发起者、策划者,周浩教授却在结合过往经历及当前心血管学科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大会代码,希望它能完成从1.0到2.0版本的升级。
传统与前沿层次分明 求新更求实
“相较于第一届,今年的大会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更充裕,会议内容自然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有了第一届雁荡会成功举办的经验,加之疫情全面放开让大会在形式上不再束手束脚,周浩教授在规划大会内容和形式时不免有了长远的目光。
他谈到,雁荡会召开期间恰逢中国首个国际版医院标准进入落地实操阶段,省内外众多医院及医院专家将在此期间参与评审认证,并向相关部门提交个人或团队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与进展,总结汇报科室近几年工作成绩。此间,领域内不少知名专家或科室带头人或将陷入繁忙状态,但评审结束后同样也意味着将有许多基础研究结果或成功工作经验的新鲜出炉,具备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因此,本届大会同样沿袭了往届大会分开“两段式”和“线上+线下”召开的模式,分别于7月13-16日及8月18-19日两个时间段召开,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各有侧重点:
1.普及提高为主,传递最实用的临床知识
“把心血管知识规范好、普及好,提升整个浙南闽北医务人员更好服务患者的水平。”这是去年周浩教授在谈及雁荡会因何而来时,给出的答案。
时隔一年,这句话依旧深深烙印在大会的肌理之中。
聚焦冠脉、起搏与电生理、影像、护理及疑难重症等心血管学术会议中的常见议题,同样也是日常诊疗中最常见的病种类型,本届大会在首场会议召开期间设置了多个不同主题的专题版块,邀请来自全国各地众多心血管专家传经送宝,带来主题鲜明的学术汇报或病例解析,旨在为前来参会的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生和刚走向一线岗位的年轻医生分享临床经验。
与此同时,为加强区域内胸痛救治整体水平及胸痛疾病的救治培训及帮扶,大会将在7月15日,在卫健委领导及省联盟领导的见证下,举办温州胸痛中心联盟成立仪式及胸痛论坛,并为成员单位授牌,携手开启温州市胸痛中心建设的新时代。
2.热点与研究各有所指,在与时俱进中走向国际化
“把以前传统的版块与创新的版块分开,这是今年会议最大的创新。”
学科发展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细分开来千头万绪,合在一起却总能被规划成一类大方向。由介入技术掀起的介入病学的第四次浪潮——结构性心脏病的经导管介入诊疗必然是当下的热点。此外,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源泉,领域里每一项细小的发现都有可能让风起于青萍之末,在未来引起一场巨大的飓风。
由此,本届大会对会议内容进行了再规划,突出临床研究和结构性心脏病版块。会议在8月18-19日将分别设置瓣膜病高峰论坛,基础研究高峰论坛和临床研究高峰论坛。大会将从求真、交流、创新的主旨出发,针对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等结构性心脏病相关领域最前沿的内容、高质量的研究及最先进的技术力邀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莅临温州现场分享交流。
“去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许多海外学者没办法过来。今年我们也在尽力争取让海外的专家们前来参会,希望能迈出国际化的步子。”周浩教授特别强调道。
3.手术直播强强联合,新技术新理念持续亮相
作为雁荡会的特色内容,今年的雁荡会依旧将带来精彩的手术直播。当然,根据当下环境的变化及周浩教授对会议内容的调整,本届大会手术直播在内容上也有所更改。
大会将在7月14日带来为期一天的冠脉CTO介入和左心耳封堵手术演示,在8月18日带来多台心脏瓣膜病介入手术直播。参与的中心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等众多全国最顶尖的心脏中心,直观展示领域内最新器械、最新术式及规范化操作步骤。
总体上,本届雁荡会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力争为前来参会或线上观会的医生们带来一场实用性满满的学术大会。
以学科为源泉,持续输出“雁荡”能量
山石静默,历尘世沧桑,达沉稳方正;林木无言,沐自然风雨,得高大茁壮。450平方公里的雁荡山用其沉稳的气质赋予了一场会议求真务实的深刻内涵,却无法给予这场大会最实质的学术底蕴。
毋庸置疑,雁荡会真正的底蕴力量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而本届雁荡会上所有的调整与变化,都能从中寻觅出线索和迹象。
“过去一年中,我们学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浙南闽北最大的心脏医学中心,温附一心内科以攻克疑难杂症为己任,常年走在创新求变的道路上,诊疗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宝剑锋从磨砺出,多年潜心钻研,辛勤耕耘,今年的温附一心内科迎来了厚积薄发的新阶段。
首先,在整体服务能力方面,科室产生了巨大进步。
就在今年4月,团队正式完成了累计第100例TAVR手术。瓣膜介入水平再上一层楼的同时,科室其它正在开展的各类介入诊疗技术也都实现了数量上的突破。据周浩教授介绍,预计今年科室PCI手术量将从去年的4744例上升到6800-7000例左右,且科室的起搏器植入量、射频消融手术量在本年度都有了巨大提升。住院平均住院日下降到3.5天,日间手术量每月近200例。不仅如此,科室在最新公布的2022年度STEM医院综合榜排名中从原本的55位跃升至第37位。
一系列数据都在印证着科室整体服务能力的的提升与进步。
其次,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成效初显。
以患者需求创新为原点,培养人才,发展技术。周浩教授和他的团队同样在今年迎来了新突破。
全国首例3D打印技术支持复杂高危的冠脉CTO手术、全球首例用药物球囊处理堵塞血管并置换心脏瓣膜的“一站式”手术……无一不体现出团队扎实的手术功底和对新技术的灵活应用。与此同时,送往国内外大中心培养的青年人才也在用自己的所学所得发光发热,各类临床研究、科研项目及新技术先后落地,为科室基础研究与诊疗技术的持续发展埋下了新的种子。
“这次的雁荡会与科室的变化也是十分契合的,我们是想围绕临床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学科的创新做一些铺垫的。”
学术因求真而交流,因交流而创新,因创新而发展;学科发展如此,办会也如此。
从2022年摸着石头过河举办首届雁荡会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大力支持并获得良好反响,到此次放开手脚将科室的变化与学科发展的需求相融合,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会议内容,由1到2的过程中,周浩教授的内心里多了一份坚定,更多了一些从容。
因为他知道,高山不语自有巍峨,只因它是实实在在的。
“此次会议还是以面向浙南闽北的医生为主,真心期待会议能达到真正的学术交流,让大家能学到新东西、感受到新发展。未来我们也将以学科为导向,解决患者和医生再学习需求为目标,持续输出正能量!”
扫码进入微官网
扫码预约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