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 2023丨赋能RDN全程管理,美敦力引领RDN从临床到实践进入2.0时代

高瞻远瞩

RDN地位升级 探索全程管理未雨绸缪

这是一个高血压治疗需要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高血压介入治疗大幕徐徐拉开的新时代。

随着2023年ESH指南的变迁,RDN被确立为未来广大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地位毋庸置疑,也即将引领着高血压防控迈入新的格局。与此同时,国内外各项有关RDN的研究结果在近一年内陆续披露,RDN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被各方佐证,疗法的作用已得到学界广泛认可。

一系列信息都在揭示一个事实:RDN已从1.0的探索阶段正式迈入2.0的实践阶段,落地RDN临床实践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如同培育一颗大树,当种子真正破土而出长出嫩芽,此时应该思考如何让这颗幼苗专注而笔直地向上生长成参天大树,即:

如何做好全流程管理,让RDN疗法健康、规范、长久的发展。

第二十一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23)举办期间由美敦力协办的高血压介入全程管理论坛在2023年7月1日上午圆满召开;当天下午,美敦力精心打造的“RDN全程管理实习中心”同步开营。赋能全程管理链路、赋能“术前-术中-术后”,美敦力两大舞台从临床到实践,为广大医师提供了做好患者沟通、优化手术操作、标准患者管理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Part 1

实习中心手把手带教

RDN手术流程“全揭密”

快来围观!

本次实习中心将两大互动展区、全程管理三大境界、临床经验思考与实操培训融会贯通,特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传玉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联袂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RDN“名师”加盟,共同打造了一所RDN学堂。

整个实习流程中既有经验丰富的RDN术者结合临床手术经验的手把手带教,亦有资深专家结合前沿理念的循循善诱。

一方面,全程管理的概念被人所认可,但难以用感官直接触及。

而本次全程管理将术前、术后浓缩为“入境-愈境”互动展区,将术前筛查评估的手段化为“解压呱呱乐”,以妙趣横生的互动将“知识点”传达给与会同道;同时“进境”展区通过app演示、肾动脉模型、手术模拟器以沉浸式、数字化的手段,别开生面地将大家带入到热烈地学习氛围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另一方面,实践需要专业指导。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雄京教授结合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介绍了高血压器械治疗新进展,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杨文艺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王圣教授、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袁媛女士分别从指南共识、临床实践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对RDN的理解和体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许建忠教授紧贴临床,详细阐述了RDN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要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薛亚军教授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借助模拟器现场演示RDN手术流程和操作要领,吸引了在场众多专家的围观学习。

面对众多热情高涨的学员,薛亚军教授“趁热打铁”,分享了自己的几点心得:
  • 出于解剖位置考虑,目前RDN手术大多选择股动脉入路;

  • 术前可以尽量完成动脉CTA检查,明确髂动脉、主动脉和肾动脉开口的相对位置;

  • 消融位置不局限于肾动脉主干,更多集中于分支血管甚至二级血管;

  • 射频消融的作用原理是射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电流穿透血管壁达到周围神经组织,引起组织震荡自发热,进而达到消融的目的。因此也不会引发周围其他组织被破坏,具备良好地安全性保障;

  • 消融过程中采取先分支再主干的“退步式”消融。

在真枪实弹的实践中,更多临床医生切实体会到RDN消融手术的魅力与细节,也让众多在场医生对高血压治疗实现了从药物到介入手术理念的变化,为RDN的普及推广和规范开展奠定了基石。


Part 2

以“管”为基

如何高质量开展RDN技术?

以下要点必看!

本次高血压介入全程管理论坛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作开场致辞。面对RDN领域新变化,两位专家在致辞中不约而同地谈到,RDN未来已来,如何开展规范化建设、医患共同决策、术中操作优化、术后的随访管理,将是影响RDN发展的关键因素。此次CIT2023特别举办本场论坛,旨在未雨绸缪探索RDN全程管理模式,希望在众多业内专家同道的共同努力下,RDN能够更安全有效地进入临床,造福更多高血压患者。

在之后论坛的专题讲座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王宗道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作为“RDN疗法先锋”与在场各位专家碰撞出精彩的学术火花。

围绕RDN疗法的临床应用与高血压介入治疗全程管理话题,孙宁玲教授、王宗道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彭勇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冯颖青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余静教授分别带来精彩内容。

【术领新境 重塑降压】

孙宁玲:RDN疗法的开展与高血压全程管理的意义

孙宁玲教授谈到,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总体呈现“三高-三低”的现状,而“目前高血压的全程管理逐渐成为学界主流,RDN疗法对于高血压全程管理的意义在于提升总体达标时间和单日达标时间。”

因此,RDN的开展将赋予高血压防控全新意义。

正如“中国患者RDN倾向性调研”中期结果显示,无论服用药物数量多少,都有超过50%的患者愿意选择RDN治疗。RDN是一个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可有效降低血压的高血压治疗选择,是目前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两种治疗方式以外的第三种高血压有效治疗手段。RDN可以重塑降压,助力全程血压管理。

【思则有音 多维考虑】

彭勇:从RDN疗法预测因子探索患者精准选择策略

针对如何选择合适的RDN手术患者这一学界难题,彭勇教授基于RDN消融原理给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肾动脉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是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心率较快、血浆肾素活性较高、BMI较低和动脉硬化程度较低等,可以相对帮助预测RDN效果,辅助筛选合适的患者。射频是安全有效的消融能量,在进行RDN治疗时,“主支+分支”消融可以更有效地去除肾动脉交感神经。在选择患者层面,应该做到进行多维度筛选,基于循证证据、检查评估、共同决策达成患者选择。

【妙手生花 共同决策】

冯颖青:RDN疔法临床获益分析与中国实践思考

冯颖青教授结合高血压治疗现状和各国指南对RDN的推荐意见,为推动RDN疗法在中国的广泛引用,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建立包括高血压专家和介入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制定RDN在中国高血压患者中的地位、应用人群、规范操作、长期随访等建议,并实施质控。

其次,应建立难治性高血压中心,规范筛选真正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并与患者共同协商。同时成立培训基地,高血压中心应包括专业的高血压团队,应与介入团队共同制定策略。

再次,RDN应在合适的高血压人群中应用,术前、术后应规范随访相关指标。建议获得客观及完整的病人信息后进行评估,高血压团队及介入团队共同制定选择患者的标准及治疗策略。

最后,为确保合适患者的选择及尽可能让更多的患者获益,建议在经验丰富的中心进行RDN。

【匠心独具 因地“治”宜】

余静:从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特征出发谈RDN疗法对血压全时控制的意义

余静教授谈到,中国高血压总体防治特点是挑战大、难点多、危害大。

“365×7×24”血压全时控制的意义包括三个层次:

“365的周期”提高“健康寿命”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条件;

“7的周期”降低血压变异性,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24的周期”保证日间和夜间的血压稳定,做好全时管理。

RDN在现有治疗手段基础上,能够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做到血压全时管理进而改善健康水平。RDN降压具备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帮助提升“365”健康寿命周期,RDN的TTR表现良好,帮助降低“7周期”血压变异性,RDN具备always-on效应,帮助在药物覆盖困难的“24周期”稳定降压。

【矢志不渝 用事实说话】

王宗道:从真实世界经验出发探讨RDN疗法围术期患者规范化管理

王宗道教授围绕RDN技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操作细节,强调:

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关键在于除继发性高血压外,患者均应完成动态血压监测和肾动脉造影;

术中静脉应用麻醉药物,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感;

消融范围主要包括一级和二级肾动脉血管,但同时需要关注是否存在副肾动脉,可以借助超声检测血流情况;

术后应指导患者每个月完成家庭血压监测,并在术后6个月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RDN的临床效果。


Part 3

以问为引

 探讨RDN有效实践方案

现场让人震惊!

除了干货满满的专题讲座,论坛同样聚焦RDN临床实践领域诸多热点、难点问题向在场专家发起提问,以期在讨论中碰撞出灵感火花,达成共识。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陈晖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舒燕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分别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就RDN疗法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更进一步促进RDN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讨论1:如何充分进行患者的RDN术前管理?

陈晖教授结合一例RDN治疗病例,提出RDN术前管理的三大要点:

①医生应对RDN充分自信,对患者进行积极宣教;

②筛选合适的患者,如相对年轻、患者自身意愿较高、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等,同时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除外继发性因素;

③术前充分沟通,使患者对RDN治疗的作用达成共识,即RDN的目的不是根治高血压,而是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辅助更好地控制血压。

讨论2:在当下国内RDN应用过程中,需要解決的焦点问题是?

卢成志教授开门见山,指出目前国内RDN应用过程中的两大焦点问题:

首先是如何将为上市的产品在上市后如何快速导入到临床实践中;

其次是部分医务人员对于RDN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包括RDN的临床获益、操作要点、围术期管理和术后随访等,未来还需要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包括卢成志教授在内各方“疗法先锋”将着手开展规范化培训体系建设,助力RDN诊疗迈向规范化和高血压全程管理新境界。

讨论3:如何利用TTR指标评估RDN疗法中的价值?

舒燕教授认为,如何评价血压长程达标,对于实现高血压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

TTR可以有效评估血压控制有效性,辅助提升降压治疗效果。研究表明,RDN疗法可以减少患者用药的同时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TTR值,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讨论4:如何做好患者的术后血压监测和预后管理?

杨滨教授表示,患者的术后血压监测包括家庭自测血压和诊室内动态血压监测,术后应指导患者学习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随访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点:

①随访时间:术后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至少5年的定期门诊随访;

②随访内容:生活方式管理和必要的药物治疗方案,生活方式管理包括戒烟戒酒、低盐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等;

③安全性评估:术后门诊随访时,定期检测肌酐水平和肾动脉增强CT,评估肾功能和肾动脉损伤;

④成立包括术者、护理人员、患者在内的管理小组,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殷切寄语

RDN指日可待,规范先行方能致远

最后,孙宁玲教授为本场论坛作总结,她在总结中表示,回顾中国和全球RDN技术的发展,期间经历了多次理念和技术的改进。时至今日,全球已有2万多人参与了RDN相关研究,我国的RDN相关研究也在并行发展。今年8月23日,美国FDA将针对美敦力RDN导管举行听证会,若能够顺利通过,则RDN将正式进入市场,在高血压之后的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时此刻,作为临床医生,应关注到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并应以规范为基础,逐步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真正推动RDN行业的发展。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规范是所有新技术长远发展的基础,有规矩则成方圆,希望我国临床医生们能用全程管理的规范要求,在RDN这片方圆的天地里行稳致远。

阅读数: 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