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日,第二十一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23)举办期间,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吉威医疗(以下简称“蓝帆吉威医疗”)携自主研发的冲击波血管内碎石系统(IVL)及超大侧孔的冠脉药物支架精彩亮相。线下开设实操工坊,邀请众多资深专家“传经送宝”,分享经验,同时进行技术演示,以“沉浸式”体验赋能临床技能提升。
技法纷呈
全面认识IVL的创新发展及操作演示
▼▼▼
IVL创新发展及操作演示专场邀请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巍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淮沁教授、上海蓝帆博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研发中心总监王成先生、清华大学附属北京长庚医院薛亚军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兰永昊教授、沧州市中心医院付金国教授等嘉宾,共同围绕IVL技术的发展、使用策略、操作要点技巧等方面展开探讨。
刘巍教授在致辞中表示,IVL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极大赋能了临床诊疗,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不断证实,IVL可以作为一项安全有效治疗重度钙化病变的新“武器”。本次会议聚焦蓝帆医疗自主研发的IVL系统展开交流学习,掌握应用原理、注意事项及方法技巧,讨论经典病例,展示国产IVL设备的特点。目前,该款产品已完成了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全部入组,期待其能尽快投入临床使用,为处理临床复杂钙化病变提供更多选择。
王成先生:IVL技术的发展及循证研究
王成先生分享了IVL技术的发展、循证研究,介绍了蓝帆博元IVL的作用机制、效果和创新特点。
IVL作用机制——液电效应
利用充电的高压电容向放电电极送出所需的放电能量,由于液电效应立即引起周围水介质爆炸性地蒸发,从而形成迅速膨胀的等离子体气泡,产生的气泡迅速膨胀然后塌陷,在周围液体中产生冲击波。
当冲击波遇到具有阻抗差异或声学不匹配的组织(例如钙化斑块)时,就会发生局部震爆现象,把传导界面的固态物质震裂,而在液态或者类似液态的软组织介质中继续传播并逐渐衰减,对软组织不产生伤害作用,即可实现精准打击钙化斑块而不损伤正常血管组织。
IVL作用效果——产生断裂带
钙化病变出现裂纹,断裂的钙保留在原位,极大地改变血管的顺应性。
IVL使用后出现明显断裂带
蓝帆博元IVL创新特点
IVL导管结合了专利四孔双电极结构设计、以及双层结构球囊材料,治疗仪则采用高清大屏、台式结构设计,带来更加友好的操作界面及更简便的操作流程。
随后,王成先生解读了IVL技术相关的Disrupt CAD I-Ⅳ循证研究,临床试验提示IVL应用于冠脉钙化病变,安全性高,且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低;应用于复杂冠脉钙化病变,成功率高;可以实现满意的即刻管腔获得,良好的支架贴壁和展开形态,长期随访和不断累积的临床经验证实,IVL在不同钙化特点中均能获得一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薛亚军教授:IVL合适病人的筛选
薛亚军教授指出,血管钙化增加了PCI的操作风险与难度,也影响患者长期预后。他表示,回归临床需求,理想的钙化斑块治疗应追求治疗效益最大化、治疗风险最小化,CAD循证研究解答了IVL新技术核心应用问题。薛亚军教授结合腔内影像技术OCT阐释了不同的钙化断裂模式,综合前沿临床试验和当前治疗经验总结道,IVL适用于偏心性钙化,环型钙化、钙化小结、支架内再狭窄等,使用IVL时保证球囊贴靠钙化组织,真正向钙化病变要管腔;通过体外钙化模型测试,偏心性钙化需要更多脉冲;小样本量注册研究还证实IVL应用于左主干病变安全有效。当下,IVL应用不断拓展,在各类病变中显示了安全、有效、简便的作用特点。
兰永昊教授:腔内影像辅助IVL使用的意义
兰永昊教授分享了有关腔内影像对IVL的使用影响的思考。他通过两例精彩的病例分享,再现了腔内影像技术OCT和IVUS在临床治疗中评估病变情况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腔内影像技术在指导介入策略、验证器械通过性、评价介入疗效、评估并发症情况、优化介入治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付金国教授:冠脉碎石系统使用过程及操作技巧
付金国教授在现场向全体参会嘉宾展示了冠脉碎石系统的操作。与会专家积极参与,共同交流学习器械的操作技巧和要点。
灵活多变
超大侧孔的冠脉药物支架系统高效助力处理复杂分叉病变
▼▼▼
PCI复杂分叉病变器械操作演示专场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洪亮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前程教授、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总监徐晋先生等嘉宾,共同探讨处理分叉病变的精准治疗策略。
徐晋先生在开场致辞中表示,随着介入技术不断提高,复杂病变治疗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分叉病变的处理是其中一大难题。分叉病变PCI的占比较高,约在10%-20%,手术的即刻成功率及患者预后都存在很大挑战,本次活动围绕分叉病变处理策略展开讨论,同时配备模拟设备,期待各位专家通过实操能够进一步拓宽临床思维,加深操作体验。
张洪亮教授:冠脉分叉病变分类与术前评估
张洪亮教授分享了分叉病变的分型、分叉病变分支闭塞及风险评估方法、分叉病变单支架/双支架策略等内容。他表示,分叉病变指冠脉主支、分支部位分别或同时存在的严重狭窄的病变,主要包括前降支/对角支、回旋支/钝缘支、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叉和左主干分叉病变,因分支在PCI治疗中易受影响,是PCI的难点之一,常在PCI治疗中发生“铲雪效应”、界嵴移位、夹层断裂、血肿血栓、斑块碎屑和血管痉挛。随后介绍了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当前治疗分叉病变的局限及分叉病变分支处理方式(如单纯球囊扩张、定向旋切旋磨、支架等),结合前沿临床试验分享了分叉病变的PCI策略,表示对于绝大多数分叉病变推荐的策略是:主支病变植入支架+近端优化技术,必要时分支病变植入支架;当分支直径>2.5mm,分支狭窄程度>50%,且狭窄长度到分支开口超过5mm,可考虑双支架术式。DRFINITION STUDY提供了中国经验,指出简单分叉病变用单支架术式有更低的事件发生率,复杂分叉病变选择复杂术式较好。
王前程教授:支架设计对于分叉病变处理的意义及分叉术式详解
王前程教授首先介绍了根据斑块分布和根据主支和边支成角大小进行分叉病变分型的方法。强调在分叉病变治疗中,器械选择尤为重要,强支撑力的指引导管便于球囊通过支架网眼和对吻扩张,指引导丝通过能力较强、支撑力较好,推荐DES支架,侧孔大的开环支架,心跃和BioFreedom支架有更大的侧孔直径,开环结构设计有更低的金属负荷,对分支影响更小,有利于分叉病变的操作,提高手术操作速度,减少整体手术时间。随后强调了开展分叉病变手术的注意要点:避免使用亲水涂层导丝、第一条导丝应进入成角较大和较难进入的血管、第二条导丝进入时尽可能减少旋转以避免导丝缠绕、两条导丝分别到位后在体外要大距离分开并相对固定。此外还介绍了单支架、单或双支架、双支架、双或三支架(已少用)的分叉支架植入方式,分享了分叉病变术式的选择策略,详细阐释了分叉病变Crush、DK-Crush、Culotte等支架术式操作步骤,在现场使用模拟设备演示了分叉病变几款主流术式的操作过程。
两场实操专场在全体专家的积极参与中圆满落幕。在做中学,在行中悟,从实践出发是寻找答案的最佳方法。活动充分调动了参会专家的参与热情,通过“理论+实操”多维度展现专业内容,在交流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加倍学习效率,获取更多知识。
蓝帆吉威医疗致力于打造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整体解决方案,坚持创新技术的探索研发。期待未来,蓝帆吉威医疗继续坚持创新,不断优化产品器械,赋能临床,助力广大术者,为患者带来更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