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小血管病变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药物涂层球囊(DCB)“介入无植入”的治疗方式避免了因支架植入带来的局部炎症刺激和内皮愈合延迟,大大降低了PCI术后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小血管病变而言,DCB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2023年7月1日,北京,第二十一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23)举办期间,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吉威医疗(以下简称“蓝帆吉威医疗”)主办的“安心升级,介入无物——BA9 DCB的临床应用优势”午间卫星会顺利举办,聚焦其自主创新研发的最新一代优美莫司(BA9)药物涂层球囊,梳理应用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临床真实病例,共同探讨BA9 DCB在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全新产品重磅登场
填补DCB领域技术空白
▼▼▼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伟宪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淮沁教授担任主席;同时邀请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蓉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连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吴小凡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杨清教授担任讨论嘉宾;天津市胸科医院秦勤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兆青教授、北京医院杨晨光教授、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张瑶俊教授带来精彩学术分享。
杨伟宪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2022年9月份,蓝帆吉威医疗的BA9 DCB在国内正式获批上市,填补了此前雷帕霉素衍生物DCB的空白。目前,该款产品在临床经验较少,本次活动邀请众多国内冠脉介入治疗领域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期待通过经验交流,能够让更多同道了解BA9 DCB的制作工艺、适应证及真实使用感受。
陈淮沁教授同样表示,历经十余年发展,DCB的适应证不断拓宽,每一款DCB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涂层、核心技术,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要充分了解不同产品的设计理念。BA9 DCB这一款全新产品是目前唯一的雷帕霉素衍生物DCB,在小血管原位病变中表现出色,相信通过本次学术分享,能够进一步加深大家对该产品的认识。
介入无物,雁过无痕
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秦勤教授介绍了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她指出,与药物洗脱支架(DES)不同,DCB通过单次扩张向管壁局部释放抗增殖药物、抑制内膜增生,无需“异物”植入即可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内膜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风险,缩短抗血小板疗程,保留后续治疗机会。目前,DCB治疗冠脉病变已获多项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
基于PACCOCATH-ISR、ISAR-DESIRE III等研究结果,支架内再狭窄(ISR)已经成为DCB循证证据最丰富的适应证,同时也是获得我国FDA批准的适应证。除此之外,BASKET-SMALL 2等研究结果证实DCB治疗某些原位病变的效果不劣于第二代DES,DCB用于原位病变(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临床上,DCB已经成为ISR、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新选择。
尽管国内目前已经有十几款DCB上市,且均采用紫杉醇作为抗增殖药物,但其安全隐患仍存争议,而雷帕霉素类药物因亲脂性差,导致其在DCB应用中受限。经过不断探索与尝试,蓝帆吉威医疗研发出全新一代超高脂溶性雷帕霉素衍生物BA9药物涂层球囊——柏腾,正式开启国内雷帕霉素类DCB新时代。由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牵头的BIO-RISE CHINA研究显示,BA9 DCB相比POBA在9个月晚期管腔丢失、最小管腔直径、直径狭窄率、正性重构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提示使用BA9 DCB治疗的患者恢复情况更加理想,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证实。
BA9药物涂层进一步推动了我国DCB治疗冠脉病变的发展,通过安全的药物作用机制抑制内皮增生并减少对细胞的伤害,真正做到了“雁过无痕”。临床上,BA9 DCB适用于2.0-2.75mm直径的冠脉血管原发病变的治疗,真实体验输送性好、药物发挥时间长,成为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有力“武器”。
无植入,新起点
新一代BA9药物球囊的临床应用优势
▼▼▼
张瑶俊教授介绍了BA9药物球囊在临床的应用优势。他指出,近年来,DCB“介入无植入”的治疗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成为PCI治疗的全新选择。临床上,多数DCB采用紫杉醇作为药物涂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然而有荟萃研究的结果提示,紫杉醇涂层器械可能会增加远期死亡率,FDA建议医疗机构对此予以高度关注。雷帕霉素因出色的抗增殖能力,其同类衍生物已经广泛用于DES的药物涂层,但由于亲脂性低导致组织吸收慢、停留时间短,雷帕霉素类药物并未成为DCB的理想药物。
那么,安全性与亲脂性能否兼得?
专为血管内介入器械研发的全新一代雷帕霉素衍生物——优美莫司(BA9)可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其在保留雷帕霉素主要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式第40位点进行化学修饰,保留抗增殖能力的同时,亲脂性是其它莫司类药物的10倍;器械输送过程中药物丢失少、利用率高,平均组织停留时间长,半衰期长的特点带来更加持久的抗增殖疗效。此外,BA9的安全剂量范围是紫杉醇的100倍,避免了潜在的药物毒性风险。可以说是DCB产品的理想药物选择。
柏腾BA9 DCB是国内首款莫司类DCB,搭载独家专利的抗增殖药物BA9,通过晶体化处理使药物高效稳定地输送至病变处,带来更加安心的“介入无植入”治疗体验。其治疗小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经在BIO-RISE CHINA研究中得到了证实,ISR人群临床研究REFORM及REFORM CHINA也已经完成随访,相信不久的将来,柏腾BA9 DCB将成为双适应证产品,为PCI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输送无忧,畅行无阻
优美莫司药物球囊在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
孙兆青教授分享了优美莫司药物球囊在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他表示,冠脉小血管原位病变约占介入治疗的30%-40%,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多见。相比中等直径或大直径血管,小血管病变PCI更具挑战性,再狭窄风险也更高。最新发表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小血管原位病变而言,DCB的治疗效果不劣于支架和球囊。《2020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国际专家共识》也将小血管病变列为DCB的适应证。
BA9 DCB使用专为血管介入器械设计的高亲脂性抗增殖药物BA9作为涂层,球囊扩张时快速将药物释放至管壁,组织内停留时间长,可以持续有效地抑制平滑肌增殖和迁移,并避免潜在的药物毒性风险,同时球囊导管操作性能优越,在合并迂曲、钙化的小血管病变中依然表现出色。BIO-RISE CHINA研究显示使用BA9 DCB治疗小血管原位病变后9个月的晚期管腔丢失优于POBA,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
随后,孙兆青教授展示了两例因急性心梗入院的病例,两例均为小血管原位病变。其中,第一例为D1重度狭窄,管腔直径预估仅2.5mm,在经过普通球囊及切割球囊充分预处理后顺利将2.5*20mm BA9 DCB定位至病变处,10atm扩张60s后残余狭窄<30%,即刻手术效果满意。第二例患者为LCX病变,充分预处理后使用2.0*20mm BA9 DCB治疗病变,患者心肌灌注得到改善,对于挽救急性心梗患者心肌存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这两例病例可以看到,BA9 DCB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避免了异物植入,真正实现了“介入无植入”的理念。
BA9 DCB治疗原发小血管病变一例
▼▼▼
杨晨光教授分享了BA9 DCB治疗原发小血管病变的病例。患者为82岁男性,以“间断胸闷15年,再发2周”入院,既往有多次PCI史。本次入院冠脉造影示,OM2支架以近狭窄90%,血管管腔直径较小,患者合并症较多,且有便潜血阳性情况,因此属于高出血风险人群,应尽量避免支架植入。手术过程中使用2.0*20mm预扩张球囊、2.5*15mm双导丝球囊、2.75*13mm NSE球囊进行充分预扩张后符合DCB治疗条件,遂选择2.75*25mm BA9 DCB顺利通过病变处,10atm扩张60s后复查造影,无明显的残余狭窄,对比手术前后管腔获得改善明显,即刻手术效果满意。
杨晨光教授表示,该病例为北京医院首次应用BA9 DCB的案例,操作过程中切实感受到BA9 DCB输送性好,安全性高,即使在合并钙化的小血管病变中也能够顺利输送至病变处,临床上可以作为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新选择。
本次卫星会在全体专家的热烈讨论中圆满落幕。陈淮沁教授在总结中强调,BIO-RISE CHINA研究是为数不多对比DCB与POBA在小血管病变中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其阳性结果恰恰证实了BA9这一创新涂层发挥了减少晚期管腔丢失和正性重构的效果,其结果令人欣喜,也期待柏腾能够积累更多临床数据,助力术者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加安全的治疗体验。
蓝帆吉威医疗致力于创新技术的探索研发,以领先的技术和覆盖全球的生产运营体系为全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其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柏腾BA9 DCB于2022年9月在国内正式获批上市,采用专利药物BA9作为涂层,具有组织吸收快、抗增殖药效久、药物丢失少等优点,同时药物晶体化专利技术使其能够更高效地传输至血管壁组织中,其配套的球囊导管操作性能佳,即使在小血管、迂曲、钙化、弥漫等复杂病变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开展小血管临床适应证临床研究的雷帕霉素或其衍生物的DCB产品,安全性及有效性在真实人群中得到了验证。未来,柏腾BA9 DCB将继续通过“介入无植入”的方式为更多原发小血管病变提供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