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路在何方?
编者按 
中国 大连
2016.07.10

       当前,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是全世界医学面临的一个瓶颈,临床中使用的药物大都面临着疗效和安全性均差强人意的困境,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路在何方?7月10日,第十四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期间,黄从新教授就该主题和广大与会者进行了探讨,严道医声网小编总结如下: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路在何方?

黄从新教授

1药物治疗仍是绝大多数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经导管消融和器械植入为主的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特别是介入治疗发展突飞猛进,临床上应用很多,但不管是内科介入还是外科的手术治疗,均存在对手术平台要求高及医疗费用高等问题。而药物治疗大多数情况下能缓解症状,且患者容易接受,因此,药物治疗仍是绝大多数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

2药物治疗困境:针对单一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未达到现代循证医学评判标准

       目前临床是使用的传统抗心律失常西药均是单一阻断离子通道的,CASTI研究、SWORD研究等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这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但未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反而增加了死亡率。随着对心律失常机制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单一离子流异常不是产生心律失常的唯一原因,心律失常的发生涉及到结构重构、神经重构、电重构以及我们未知的多种机制,因此仅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局限,不符合现代循证医学评判标准。

3整合“调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研发新思维

       基于我们对心律失常发生机制认识的深入,我们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研发的新思路:整合“调律”,即研发具有多重效应、其净效应可调整心律失常的药物,通过上游调控及治疗原发性疾病或通过调节多离子流达到膜内外离子平衡调整心律,同时具有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通过整合“调律”,遏制心律失常发生同时减少或不增加心律失常死亡率和总死亡率。

4中药防治心律失常:整合调节 温清通补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循证医学研究(SS-HFVPT)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基于整合调节中药理论的抗心律失常中药参松养心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可显著降低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室性早搏次数、提高室性早搏下降率,改善心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改善微循环、心功能、神经重构作用均优于胺碘酮。参松养心防治缺血性心律失常机制为:通过增加微血管密度、增加微血管血流速度、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通过增加心肌舒缩力、增加心脏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通过改善窦房结功能、逆转心房心室电重构、降低心室纵向、横向复极离散、缩短有效不应期提高室颤阈值逆转电重构,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密度、抑制神经再生及其调控因子逆转神经重构,从而达到整体调控,遏制心律失常。

5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路在:系统心电生物学研究

       单一、局限的研究视野已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心脏电活动的理解,因而必须从整体上认识心脏电活动的规律及其机制:第一,要革新研究方法;第二,要构建基因与表型之间的最终联系;第三,要完善、加强对人类心脏的研究;第四,整合多层面研究结果,系统认识心脏整体电活动。加强心电生理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学科的互融交叉,形成心电生物学理念,以此指导心电活动与心律失常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解决调控离子通道的上游认识问题;二、解决同步研究多离子通道、离子流的方法学,同步观察多种离子流的瞬时变化和综合效应。在此思路指导下武汉大学心研所在国际上率先发现Rgs5可调控结构重构进而调控心律失常,并在国际上进行了首次报道。


阅读数: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