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学术年会在米兰隆重召开,国际高血压领域备受关注的2023版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正式发布。
新版指南在2018年版本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更新,包括诊室血压分类、心血管风险因素和血管风险评估、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评估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DN)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和地位的充分肯定。
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治疗指南20周年之际,RDN迎来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式突破。RDN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获得了新版指南II 类推荐,B类证据级别。这一更新同时得到欧洲肾脏协会(ERA)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的充分认可。
三大学会共同发声,RDN作为高血压治疗的第三支柱,正式官宣!
循证为脉 明确适应人群
▼▼▼
众所周知,RDN技术从概念走向临床的过程中,美敦力通过十多年如一日的临床研究为RDN奠定了翔实的循证学基础。新版指南大量引用了美敦力SPYRAL HTN系列研究结果,以确定RDN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并基于此明确了RDN疗法的适应患者人群,具体包括:
• 对于eGFR>40ml/min/1.73m²且尽管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但血压仍无法控制的患者,或者药物治疗引起严重副作用和生活质量差的患者;
• 对于eGFR>40ml/min/1.73m²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RDN可考虑作为额外的治疗选择。
全证据链,为RDN治疗设立“金标准”
▼▼▼
回顾RDN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一波三折,但无论是真实世界研究,还是SPYRAL HTN系列OFF MED/ON MED研究等,均一致证实了RDN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长期有效性。
早期开展的SYMPLICITY HTN-3研究在揭示初期研究结果时并未取得与早期一致的卓越结果,然而随着其三年长期随访结果的揭示,RDN展现了术后三年具有长期显著的-15.6mmHg动态收缩压降压效果,并进一步启迪了后续研究的发展。
新一代的SYMPLICITY HTN SPYRAL研究继往开来,以其科学性、严谨性和整体优异的结果给予了学界极大的信心。汲取HTN-3的经验,新一代的临床研究均升级使用美敦力最新一代的Spyral导管,四电极的射频消融导管可以大大增强消融效率及贴壁效果,从而增强能量传导。另外,随着对肾动脉解剖结构的认知深入及临床验证,美敦力RDN治疗采用主支+分支消融的策略,能更有效的阻断肾神经,加强降压效果。
Global SYMPLICITY Registry (GSR) DEFINE研究作为全球规模最大、随访时间最长的RDN真实世界研究。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DN组无论是在诊室血压还是24小时动态血压均取得了显著降低,且这一效应持续长达三年。3-6个月随访时OSBP绝对降低9mmHg,3年后OSBP绝对降低18 mmHg,根据真实GSR经验的模型预测,3年内相对风险降低26%。患者术后药物负荷降低,有更优的血压达标率,术后肾功能变化未有差异。目前,全球已累积>25,000名患者接受过美敦力RDN治疗。
在强大的循证数据支持下,各国指南陆续更新,RDN与生活方式管理、药物治疗共同构成了高血压治疗的“三驾马车”。
共迎拐点
勠力同心推动RDN临床应用
▼▼▼
作为近年来最瞩目的高血压非药物疗法,RDN的每一个脚步都吸引着众多目光。
如今,这一新兴技术再次受到临床应用推荐,新版ESH指南展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望,呼吁广大同行携手共迎关键拐点。
新版指南中关于RDN的有诸多的正向推荐,比如:
“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除了加大药物剂量外,也可以选择接受RDN治疗”
“用药依从性不佳或药物不耐受的患者可以考虑接受RDN治疗……可能这些患者正在服用的降压药物不足三种,也会考虑选择RDN”
“在进行RDN治疗前,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至关重要,RDN的获益和风险需要在医患共同决策过程中加以考量”
“约有1/3的高血压患者倾向于选择RDN而不是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
相信随着RDN证据的愈发充分以及临床实践的不断证明,RDN将会得到更深的认可。
术领心境 重塑降压
RDN全流程管理及新指南发布研讨会
同步召开
▼▼▼
2023 ESH指南发布会当晚,“术领心境,重塑降压”美敦力RDN全流程管理研讨会恰逢其时,于当晚同步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海南等地的多位资深专家齐聚线上,围绕RDN的患者筛选、医患共同决策、全流程管理展开充分交流,分享了各自经验。
研讨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雄京教授担任主席并主持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建忠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王圣教授带来精彩授课。
许建忠教授:RDN患者筛选及指南共识推荐
许建忠教授带来了瑞金医院单中心总结的患者筛选经验,并回顾全球不同地区关于RDN的指南和共识声明,结合所在中心的临床实践经验,指出目前国内高血压治疗现状面临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低的治疗困境。药物治疗因依从性等问题存在局限性。RDN疗法的终极目标是提升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其临床获益可通过血压降幅、全天候降压效果、血压控制率提升以及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比例提升四个维度进行评估。RDN已获得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应用推荐,包括:适用患者人群、患者预期管理、共同决策流程以及围手术期管理。未来落地中国后应进一步明确临床应用路径,使RDN操作更加规范标准、RDN诊疗流程更加清晰,从而带来更好的诊疗体验。
王圣:从海南博鳌RDN病例分享看如何进行RDN全流程管理
王圣教授通过分享一例药物控制不佳的原发性高血压RDN治疗病例,谈到在高血压患者的全流程管理中,家庭自测血压误差较大,24小时动态血压是有效评估患者血压控制是否良好的有效手段。对于经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多种降压药物充分治疗后血压仍不能得到满意控制、不能耐受降压药物治疗或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尤其是肾素水平偏高、存在明显的交感神经亢进表现的患者,在技术成熟的医疗中心,进行RDN治疗是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RDN是有效综合控制血压的三驾马车。
专家讨论:患者筛选是关键,全流程管理是核心
两场精彩的讲座之后,围绕RDN的临床实践,三位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RDN技术的推广应用,关键在于筛选合适的患者。从病生理机制看,RDN更适合于肾交感兴奋性高的患者,除心率、肾素水平外,如何明确交感兴奋性和高血压的相关性,找到更为明确的判断标准,将会更有助于RDN的推广应用。
此外,RDN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定位,并非是完全替代药物治疗,而是作为辅助手段,其临床获益不局限于单纯的血压降低,而是希望通过规范的全流程管理,减少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伤,最终转化为患者长期的临床获益。
ESH指南更新其他要点速览
▼▼▼
在新版ESH高血压指南中,以下要点同样值得关注:
▶ 高血压定义未发生变化,仍将140/90mmHg作为诊断标准;
▶ 准确测定血压是诊断和管理高血压的基石,但诊室血压测量存在诸多干扰因素,常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不符。新版指南推荐,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BPM)能提供更多信息;
▶ 对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应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伤(HMOD)是决定整体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因素。
▶ 患者随访也是高血压管理一个重要部分,以评估血压控制情况、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