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C2023|聚焦房颤诊疗,共话学术热点 雅培电生理专题会顺利召开

2023年6月10日,乘第2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2023)学术东风,雅培电生理专题会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众多电生理领域资深专家,围绕房颤诊疗热点充分交流,碰撞出精彩的学术火花。

本次专题会特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启明教授、雅培电生理业务亚太区医学事务部高级总监霍岩教授担任主持嘉宾,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黄晓波教授、江门市中心医院高伟栋教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刘雄涛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谢双伦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尹晓盟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开场致辞

共议房颤治疗发展热点

▼▼▼

会议伊始,吴书林教授马长生教授、雅培电生理中国区总经理陈澜女士分别发表致辞。

吴书林教授:房颤治疗机遇与挑战并存

吴书林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群中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等因素都是导致房颤或其他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目前预计我国房颤患者数量超过一千万,其中具有手术治疗适应证的约为三百万。然而,现阶段我国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量仅为五十万例,而每年新增房颤患者数量约为六十至八十万,显示房颤的临床治疗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因此,对房颤患者的筛查、评估和治疗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也是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

现阶段,房颤的治疗进入了节律控制时代,但可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非常有限,且不同药物的临床应用还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导管消融成为节律控制的有效手段。新工具、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房颤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提出,对于改进房颤消融策略、转变医生治疗理念以及提高患者对导管消融的信心和接受程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马长生教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推动房颤治疗发展

“心脏电生理,尤其是心房颤动的治疗,在未来十年还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马长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应用普及,我国房颤导管消融手术量将从每年十万例增长至一百万例,除临床治疗外,房颤相关的教育培训也在同步开展,为推动我国房颤相关临床研究开展提供支持。

未来,房颤治疗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将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死亡率降低到每一万例接近于零的水平。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房颤治疗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希望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带来更好的临床结果。

陈澜女士:致力技术创新,不断完善房颤治疗整体解决方案

陈澜女士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如何实现房颤患者的早治疗、早预防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此方面,雅培公司不断推陈出新,聚焦创新技术,致力于为临床提供更灵活、更先进、更安全的房颤整体解决方案。未来,雅培也将开展更多元的学术交流活动,携手国内众多术者,共同建立起完善的房颤一体化治疗平台,为广大房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Session 1

VBP时代,阵发性房颤如何应用最新工具在安全、高效间取得平衡

▼▼▼

宋红星教授:阵发性房颤病例分享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宋红星教授分享了两例借助可变直径电极环完成的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病例。他指出,无论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的心房颤动,永久透壁的隔离肺静脉是治疗房颤的基石。Advisor™VL磁电定位环形可变直径标测导管提供了全新设计的可变直径电极环,能够实现比最常用的环形标测导管更小的闭合直径,从而有助于容纳各种不同的患者解剖结构;柔软的环状结构可以更好地贴合心房壁,建模饱满且快速;操控性好,可变大环在肺静脉前庭贴合更紧密,采集电位准确且速度,可以快速识别肺静脉Gap。

李海鹰教授:高密度标测导管在阵发性房颤中应用分享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李海鹰教授指出,肺静脉隔离(PVI)是被广泛接受的房颤消融治疗的基石,肺静脉残余传导是房颤复发最主要的机制。HD Grid特有的设计,在同一电极位点同时进行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感知,避免电传导方向带来的感知不良;HD Grid相比于传统电极导管可以发现更多的Gap,带来更准确的PVI验证。

杨剑教授:可调弯鞘配合高功率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杨剑教授表示高功率短时间消融目前已广泛开展。他介绍道,目前的证据显示,HPSD消融可以在同等疗效的前提下,降低并发症风险及缩短手术时间;通过HPSD的方式,目标40min完成房颤左右两圈消融;Agilis可调弯鞘的稳定支撑可以提高HPSD成功率;TactiCath SE导管压力的精准及快速反应帮助减少并发症。AutoMark阻抗下降和Ampere射频仪阻抗自动断电有助于减少高功率消融时的POP发生;高功率消融时压力不能过大,10g左右最佳。目前的证据显示,LSI在HPSD术中仍可以指导消融终点。

观点讨论:彻底的PV隔离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做到连续和彻底?

黄晓波教授:PVI是房颤消融的基石和核心,也是每位介入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做好PVI的关键就是连续和彻底。目前,新技术、新工具、新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连续彻底PVI,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极大帮助。此外,腺苷、肺静脉内起搏等传统方法的合理应用,适当延长消融后观察时间,也有助于及时发现Gap,提高消融成功率。

霍岩教授:结合最新临床研究数据,要想实现彻底PVI,最重要的是确保足够的消融深度,以及尽量缩短两个消融瘢痕之间的距离。薛玉梅教授补充谈到,目前新的标测技术和量化消融工具蓬勃发展,介入医师应该充分理解和使用这些新工具和新方法,有助于提高消融效果。

Session 2

VBP时代,持续性房颤如何应用最新工具再次提升手术成功率

▼▼▼

林立教授:兼顾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和效率之经验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林立教授谈到,消融损伤指数LSI是一项综合了压力、功率、电流和消融时间的多参数指标。LSI与FTI、接触力、功率、温度和消融时间等参数相比,能更好地预测PVI 后组织损伤的程度;肺静脉后壁,尤其是左侧肺静脉后壁,相比其他部位更容易达到足够的消融损伤,较高的消融能量用于左房后壁,可能增加心房食管瘘的发生率;LGE-CMR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定量评估PVI术后的组织损伤以及其他房颤相关研究。

崔凯军教授:如何再次提升持续性房颤手术成功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崔凯军教授认为,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显示某一项辅助消融策略可以显著提升持续性 AF 的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它们的益处,PVI仍然是持续性房颤消融的主要手段。PVI隔离不彻底、渐进性心房重构、异位触发灶尚不清楚,是持续性房颤复发的主要原因。高密度标测指导下的高功率及短时间消融有望提高房颤消融的成功率,降低重做率。

李岳春教授:持续性房颤单中心消融经验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岳春教授分享了所在中心PROMISED术式消融经验。他表示,左房前壁包括左心耳是房颤触发和维持的重要部位。PROMISED一站式术式可显著提高持续性房颤消融手术成功率;对于左房大、持续时间长或传统术式不能转窦建议行PROMISED术式;PROMISED一站式手术安全性好,术后DRT发生率显著下降,术后脑卒中事件显著降低,可以安全停用口服抗凝药。

观点讨论:PVI以外的策略是什么?

高伟栋教授:无论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介入医师需要特别留意寻找肺静脉外的触发灶。有的患者甚至存在多个触发灶,尤其是对于复发的房颤患者,建议常规进行上腔静脉、Marshall静脉的电位标测。

刘雄涛教授:目前对于房颤不同消融术式的探索层出不穷,包括目前顶部线、峡部线、心房后壁以及基质改良等,还有不同术式的不同组合。但这些研究的随访期限大多只是一年左右,患者的长期预后和最终临床获益还不能肯定。对于房颤消融,尤其是PVI以外的策略,长期有效、精细分割和长期安全,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Session 3

如何使用ICE等影像学工具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

林佳教授:零射线下消融持续性房颤病例分享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佳教授分享了一例ICE指导下完成的房颤消融手术。他指出,ViewMate可识别卵圆窝的位置和解剖结构,帮助选择理想的房间隔穿刺部位;对于房间隔穿刺困难及特殊情况下,T3D结合ICE可有效摆脱射线依赖,提高成功率和安全性;EnSite Precision磁电双定位三维标测系统定标在长时间手术中可保持模型稳定;使用高密度标测导管(HD Grid)对于疤痕相关房速可能有助于提高标测准确性及效率。

昃峰教授:ICE在房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昃峰教授结合自身操作经验,从四个不同角度展示了ICE在房颤射频消融中的实际应用,包括ICE在血栓筛查中的作用、ICE在减少X线使用中的作用、ICE指导下房间隔穿刺以及ICE术中实时监测中的作用。他特别谈到,在左心耳封堵术中,ICE几乎可以完全替代经食道超声,从而免去繁琐的麻醉科、超声科现场支持,避免患者接受全麻及食道插管引起的并发症,减少放射线暴露和造影剂应用。

观点讨论:ICE在心内科的应用共识与未来

谢双伦教授:ICE是心血管介入医师的另一双眼睛,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例如食道疾病无法完成经食道超声、特殊位置起源的室性早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等,常规的导管穿刺无法顺利完成,ICE指导对于穿刺和消融都非常有利。

尹晓盟教授:ICE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心脏介入手术中,未来如果能够研发出多切面同步观察的探头,将会更进一步推动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

刘启明教授:经过近10年的探索发展,ICE的应用已经不局限于房颤消融领域,在起搏器植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左心耳封堵手术中都有了广泛应用。ICE、X射线、超声是影像学的“三驾马车”,应该并驾齐驱,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应用也将指引我们继续前行。

本次专题会在全体专家的热烈讨论中圆满落幕。刘启明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通过学术讲座、病例分享的形式,逐层进阶内容,“干货满满”。相信通过各位专家的分享交流,全体参会同道都能够进一步开拓临床诊疗思路,也期待未来雅培公司能够创新研发出更多“利器”,加速推动房颤患者诊疗策略日臻完善,更好地助力我国房颤消融领域新的发展。

阅读数: 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