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带领心脏瓣膜团队方臻飞教授、胡信群教授、唐建军教授联合麻醉科李志坚教授连续应用沛嘉医疗自主原研的GeminiOne经导管瓣膜缘对缘修复系统,成功完成3例退行性二尖瓣返流病例临床入组。本次手术过程顺利流畅,其中一例高难病变累及内交界区,仅耗时约一小时,三名患者术后反流改善效果均良好,进一步验证了该器械的安全性与易操作性。此次的顺利植入,标志着由胡盛寿院士牵头,潘湘斌院长团队协助的国产原研器械GeminiOne系统的临床试验,在湘雅二医院Co-PI周胜华教授团队带领下稳步推进,进一步探寻原创器械的安全有效性和独特临床优势。
Patient 1
术前评估及手术策略
该患者为62岁老年女性,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示患者左心增大,左心收缩功能减低,诊断为重度二尖瓣返流(MR 4+),二尖瓣后瓣脱垂,可见腱索断裂,P2区累及P3区瓣叶收缩期脱入左房,多普勒超声下可见大量偏心性返流,有效返流口面积0.45cm²,返流容量60mL,肺静脉血流翻转。该患者二尖瓣病变区域脱垂高度可达11mm,宽度15mm,前瓣长度21.8mm,后瓣长度17.3mm,二尖瓣瓣口面积约8.4cm²。
术前X-plane
术前X-plane Color
术前3D
术前3D color
肺静脉血流翻转
本例患者脱垂高度较高,且病变宽度大,解剖结构较为复杂,预估房间隔穿刺高度约3.7cm,相对较低,为黄区难度病变,计划术中先以一枚长宽型号瓣膜夹覆盖内侧病变区域,限制瓣叶活动,再于外侧植入第二枚,覆盖残余脱垂区域。
手术过程
患者全麻后,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X射线引导下,经股静脉入路,行房间隔穿刺。方臻飞教授、黄亿源教授与彭然、向帆、刘娜三位超声医师紧密配合,严谨评估,反复调整穿刺位置,最终穿刺高度约3.88cm,随后送22Fr大鞘入左房,并延大鞘送入长宽型号瓣膜夹系统。依靠术者精细操作与系统优异的调弯性能,最终瓣膜夹精准定位2-3区病变靠内侧位置。
穿刺高度约3.88cm
瓣膜夹定位
夹臂方向确认
确认瓣膜夹弹道合适后,将瓣膜夹送入瓣下。瓣下缓慢打开瓣膜夹,确认瓣膜夹轴向正确且对准返流束位置。随后,略微回撤瓣膜夹,使前后瓣叶充分贴靠在夹臂上,放下前瓣抓捕片,首先捕获前瓣瓣叶,略微使瓣膜夹微调至后瓣,抓捕脱垂后瓣瓣叶,确认两侧瓣叶抓捕后,缓慢关闭瓣膜夹。释放前,超声评估前后瓣叶夹持充分,组织桥稳定,仅外侧存在残余脱垂,跨瓣压差2mmHg,肺静脉逆流情况已有改善,随后将首枚瓣膜夹稳定释放。
放下抓捕片,抓捕后瓣瓣叶
关闭瓣膜夹
首枚夹持后组织桥稳定
瓣膜夹稳定释放
首枚瓣膜夹释放后,缓慢撤出输送系统,同步超声评估残余脱垂大小,因脱垂宽度较大,决定再植入一枚长宽型号瓣膜夹。延此前大鞘建立的路径,再次送入瓣膜夹,并进行瓣上调弯定位,将瓣膜夹对准首枚外侧残余脱垂区域。经超声确认瓣膜夹定位准确,夹臂方向准确且弹道合适后,缓慢推送瓣膜夹至瓣下,并打开瓣膜夹进行瓣叶抓捕,确认两侧瓣叶被稳定夹持,随后关闭瓣膜夹。超声评估两侧瓣叶夹持充分(后叶约8mm,前叶约9mm),组织桥稳定,返流改善明显,跨瓣压差仅1mmHg,术者旋即对第二枚瓣膜夹予以释放。最终术后即刻评估,返流有效降低至少量(1+),肺静脉逆流消失,手术成功。
解脱后组织桥稳定
返流程度有效降低
肺静脉逆流消失
Patient 2
术前评估及手术策略
该患者为70岁老年女性,术前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重度二尖瓣返流(MR 4+),二尖瓣后瓣2区连枷,多普勒超声下可见大量偏心性返流,有效返流口面积0.46cm²,返流容量64mL,肺静脉血流翻转。该患者二尖瓣病变区域脱垂高度7.7mm,宽度达约14.6mm,前瓣长度20.9mm,后瓣长度11.5mm,二尖瓣瓣口面积约4.88cm²。
术前X-plane
术前X-plane Color
术前3D
术前3D color
肺静脉血流翻转
该例患者为典型绿区病变,P2区连枷,脱垂宽度较宽,房间隔预估穿刺高度充分,计划术中首选长宽型号瓣膜夹尝试夹合2区病变位置,判断返流与残余脱垂情况,若单枚无法解决,则适当调整首枚位置,夹合偏内侧区域,随后在其外侧补一枚瓣膜夹,补夹可考虑短窄型号。
手术过程
穿刺高度约4.43cm
瓣膜夹定位
夹臂方向确认
确认瓣膜夹弹道合适后,将瓣膜夹送入瓣下。瓣下缓慢打开瓣膜夹,确认瓣膜夹轴向正确且对准返流束位置。随后,略微回撤瓣膜夹,使前后瓣叶充分贴靠在夹臂上。因后瓣连枷高度较高,相对夹持困难,故而放下前瓣抓捕片,首先捕获前瓣瓣叶,略微回提瓣膜夹并走向后瓣,抓捕后瓣瓣叶,确认两侧瓣叶抓捕后,缓慢关闭瓣膜夹。超声下可观察到返流明显减少,仅外侧存在少量残余脱垂,瓣叶活动度显著降低,前后瓣叶夹持充分,整体组织桥稳定,肺静脉逆流程度已显著改善,跨瓣压差2mmHg。
放下抓捕片,抓捕后瓣瓣叶
关闭瓣膜夹
首枚夹持后瓣叶活动度降低
仅外侧存在残余返流
首枚瓣膜夹释放后,缓慢撤出输送系统,同步超声评估残余脱垂大小,决定植入一枚短窄型号瓣膜夹,覆盖残余脱垂位置。延此前大鞘建立的路径,再次送入瓣膜夹,并进行瓣上调弯定位,将瓣膜夹对准首枚外侧残余脱垂区域。经超声确认瓣膜夹定位准确,夹臂方向准确且弹道合适后,缓慢推送瓣膜夹至瓣下,并打开瓣膜夹,同步抓捕两侧瓣叶,确认两侧瓣叶被稳定夹持,随后关闭瓣膜夹。超声评估两侧瓣叶夹持充分,组织桥稳定,返流改善明显,跨瓣压差2mmHg,术者旋即对第二枚瓣膜夹予以释放。最终术后即刻评估,返流有效降低至少量(1+),肺静脉逆流消失,手术成功。
返流程度有效降低
肺静脉逆流消失
Patient 3
术前评估及手术策略
该患者为68岁老年女性,术前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重度二尖瓣返流(MR 4+),二尖瓣后瓣3区连枷,累及内交界区域,多普勒超声下可见大量偏心性返流,有效返流口面积0.39cm²,缩流颈宽度7mm。该患者二尖瓣病变区域脱垂高度可达10.2mm,宽度达约14.4mm,前瓣长度19.7mm,后瓣长度14.9mm,二尖瓣瓣口面积约5.2cm²,术前跨瓣压差即4mmHg。
术前X-plane
术前X-plane Color
术前3D
术前3D color
PV 肺静脉血流翻转
该例患者病变区域累及内侧交界,可见腱索断裂呈连枷样运动且脱垂高度高,宽度亦较宽,后瓣根部可见钙化情况,病变情况相对复杂,为黄区难度患者。计划术中首选宽夹进行偏内侧区域夹持,限制瓣叶活动度,随后根据对返流的阻挡情况及残余脱垂情况选择补夹,可考虑于首枚瓣膜夹外侧补长宽夹。
手术过程
穿刺高度约4.62cm
瓣膜夹定位
夹臂方向确认
确认瓣膜夹弹道合适后,缓慢将瓣膜夹送入瓣下,因病变靠近内侧交界位置,腱索结构复杂,需控制瓣膜夹送入深度。瓣膜夹深度恰好到瓣尖下时,缓慢打开,再次确认瓣膜夹轴向正确且对准返流束位置。随后,略微回撤瓣膜夹,使前后瓣叶充分贴靠在夹臂上。同时抓捕两侧瓣叶,确认抓捕完全后,缓慢关闭瓣膜夹。超声下确认内交界位置脱垂已完全夹持,外侧存在部分残余脱垂,整体返流量明显减少,前后瓣瓣叶夹持充分,肺静脉逆流程度已显著改善,因病变位于内侧临近交界区,夹持后瓣口面积仍保留较好,跨瓣压差仅1mmHg。
放下抓捕片,同时抓捕两侧瓣叶
关闭瓣膜夹
首枚解决内侧返流,整体返流显著减少
内侧无残余脱垂,瓣叶夹持充分
首枚瓣膜夹释放后,缓慢撤出输送系统,同步超声评估残余脱垂大小,决定植入一枚长宽型号瓣膜夹,覆盖残余脱垂位置。延此前大鞘建立的路径,再次送入瓣膜夹,并进行瓣上调弯定位,将瓣膜夹对准首枚外侧残余脱垂区域。经超声确认瓣膜夹定位准确,夹臂方向准确且弹道合适后,缓慢推送瓣膜夹至瓣下,并打开瓣膜夹,同步抓捕两侧瓣叶,确认两侧瓣叶被稳定夹持,随后关闭瓣膜夹。超声评估两侧瓣叶夹持充分,组织桥稳定,返流改善明显,跨瓣压差2mmHg,术者旋即对第二枚瓣膜夹予以释放。最终术后即刻评估,返流有效降低至少量(1+),肺静脉逆流消失,手术成功。
组织桥稳定
返流程度有效降低
肺静脉逆流消失
专家寄语与未来展望
方臻飞教授对GeminiOne系统予以充分肯定,手术过程中,器械性能表现非常稳定,整体操作简单直接。瓣膜夹超声下显影性良好,且原研机械结构设计巧妙,能有效应对穿临床复杂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未来或可使更多二尖瓣返流患者从中获益。
沛嘉医疗自主原研的GeminiOne系统独具匠心地采用滑槽式机械结构,可以实现瓣膜夹操纵全过程的自动锁控,简化手术流程,同时在保持较小植入物尺寸的同时,实现更大的有效夹合臂长。系统调弯性能优化,配合较小植入物尺寸可实现较低房间隔穿刺位,同时手术过程中整体系统性能稳定,瓣膜夹解脱安全简便,无需抽线操作。针对缘对缘术式会带来瓣口面积损失,造成二尖瓣狭窄的问题,GeminiOne系统可以主动操控瓣膜夹解脱角度,并实现任意角度稳定、安全的无极解脱。GeminiOne系统共有4个瓣膜夹型号,可进行单边独立抓捕与瓣膜夹反张,其输送系统仅22Fr最大外径,优化的调弯范围,实现极简化操纵的同时,将瓣膜夹开闭角度可视化,兼备对瓣膜夹的精准角度控制。
GeminiOne产品在研发阶段即得到了PI专家团队们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医工结合的形式,使得产品可以快速步入临床阶段,目前该产品临床由胡盛寿院士牵头,潘湘斌教授团队与各中心主要研究者团队共同推动,期待GeminiOne这一具有自主研发创新专利设计的国产器械,在中国临床专家们的支持与推动下,可进一步扩大中国原研专利产品及技术在国际的影响力,加速推进中国临床试验,为全球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更多选择,造福广大的二尖瓣返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