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23|肿瘤心脏病学论坛:聚焦学科前沿,助推临床创新转化

“生了肿瘤,却栽在心脏?!”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

当前,肿瘤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情况日趋普遍,特别是随着新型抗肿瘤方式的不断涌现,癌症幸存者群体逐年增加的同时,其生存期内的心血管健康问题却存在着极大风险与隐患。为对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心脏不良反应,针对合并心血管病变的肿瘤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全新的交叉学科“肿瘤心脏病学”破浪而出。

2023年5月27日,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2023)期间,肿瘤心脏病学论坛再次斩棘前来,集结国内肿瘤心脏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医药行业投资人、专利代理师、企业家等各领域的佼佼者汇聚一堂,分享原创研究进展,“跨界”畅谈肿瘤心脏病学的创新转化和未来发展。

此次活动,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程蕾蕾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孔令泉教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郑宏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陆浩教授担任主持,同时,特邀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执行董事、上海Himed医疗健康天使基金管理合伙人张捷先生,上海敦复医疗管理集团首席执行官、上海明辉股权投资合伙人卓光嵩先生,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执行秘书长张宁先生,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专利代理师徐俊先生以及上海明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事业部负责人、上海心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经纬先生就专利申报、知识产权、创新转化、医疗投资等最受临床研究领域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中国有原创

共享原创理念,助推本土原创研究发展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佳艺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姜永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英梅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商洪才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慧玲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彤教授分别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陈佳艺教授:持续探索,用好电离辐射这把“双刃剑”

陈佳艺教授首先带来了胸部肿瘤放射性心脏损伤风险管理的研究分享,分析了RIHD的病理表现及乳腺癌综合治疗心脏安全关注点。陈佳艺教授强调,针对抗肿瘤治疗开始前心血管基线评估严重不足的现状,应大幅度提高肿瘤医生对心脏疾病的警觉,降低心血管疾病评估的阈值。此外,心血管风险和随访要求也需要随着肿瘤患者预后而调整。但无论如何,电离辐射作为抗癌利器,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做到杀癌不伤人,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夏云龙:以数据为支撑,加大临床研究进展

当前,肿瘤治疗与心血管疾病进入交汇时代,肿瘤心脏病这一新生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夏云龙教授指出,随着癌症生存率的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也成为引起癌症幸存者发病和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肿瘤心脏病学科发展不容忽视。此外,夏云龙教授在回顾《2022ESC肿瘤心脏病学指南》时提到,未来,开展大规模注册研究、获取大数据为支撑的临床证据,已成为肿瘤心脏病学的重要需求及方向,同时,还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加强肿瘤心脏病的大数据建设与人工智能在肿瘤心脏病中的作用。

姜永生教授:肿瘤VTE随时代发展更加精准合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因此,早期预测预防VTE的发生对改善肿瘤患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姜永生教授从肿瘤相关VTE的流行病学、肿瘤相关VTE的风险评估、具体研究项目介绍等方面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肿瘤相关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同时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指出了包括年龄、血小板分布宽度、乳酸脱氢酶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在内的8项实体瘤患者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帮助大家对其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最后表示,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室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行业对肿瘤VTE的预测将更加精准合理。

张英梅教授:阿霉素心肌损伤新机制

阿霉素(Doxorubicin)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对多种肿瘤均有治疗作用。然而,阿霉素能引起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肌细胞死亡增强,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张英梅教授带来了阿霉素心肌损伤新机制的临床研究分享,指出炎症是引起细胞死亡、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此外,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心肌结构的紊乱都可能诱导诱导的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发生,张英梅教授还在最后指明了基础研究深入的方向和作用。

商洪才教授: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中医对于肿瘤心脏病的作用

商洪才教授带来了有关肿瘤心脏病病证解析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他指出,现有一些研究初步证实了中医药防治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有效性,在治疗早期合并用药,会起到减毒增效的效果,但目前对于肿瘤心脏病的中医病机尚无统一认识,也没有相关指南,具体转化机制仍需探索。

黄慧玲教授:抗肿瘤治疗后不同程度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黄慧玲教授随后介绍了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提到,肿瘤患者经抗肿瘤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心脏毒性,可表现为心力储备下降、心肺适能下降、QTcd增加及夜间血压升高等,并介绍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抗肿瘤治疗患者心脏毒性情况,与大家探析抗肿瘤治疗次数累积对心脏毒性程度的影响。强调,未来,抗肿瘤的治疗还应特别关注肿瘤患者运动能力、心肺适能和心力储备功能的下降,同时,做好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表的监测评估,是良好的心脏毒性评估手段。

刘彤教授:重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心律失常和心电图特征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出现改善了多个瘤种的预后,使肿瘤的治疗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成为最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刘彤教授分享了重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心律失常和心电图特征,涵盖ICI相关心肌炎及其危险分层、心律失常及心电图特征、治疗与临床管理等回顾性研究,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总结。刘彤教授最后指出,心肌炎是ICI用药患者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因其病死率较高,早期监测十分重要,ICI相关心肌炎患者心电图表现多样,包括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心脏传导阻滞等,未来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ICI相关心肌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的临床综合管理。

新兴学科,前景无限。

作为一项新兴学科,肿瘤心脏病学领域存在着太多未知内容,有待广大临床医师的深入研究、探索。

本次肿瘤心脏病学论坛,打破专业壁垒,集结各学科优势力量,努力为医学工作者打造具备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的高质量交流平台,也相信在广大医师的共同努力下,必将能够推动中国本土研究的进展,助力国内肿瘤心脏病学迎来蓬勃光明的发展未来。


——本文由严道医声网原创供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钱菊英教授

阅读数: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