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C2023|泰然说•大咖讲:百家谈,“论道”灵活处理复杂PCI策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实践的进步,经桡动脉入路的复杂PCI凭借并发症少、预后快等优势,赋予了介入诊疗新能量,经桡入路为复杂PCI锦上添花。

2023年6月10日,第2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2023)举办期间,由泰尔茂公司主办的“泰然说•大咖讲:百家谈之如何灵活处理复杂PCI手术专题会”成功召开。本次专题会邀请众多冠脉介入专家术者,聚焦“巧用微导管化解临床并发症”、“复杂PCI桡动脉大腔入路理念”两大专题,共同探讨复杂PCI下的策略选择与器械应用之道。

开启多应用场景

微导管巧妙化解临床并发症

▼▼▼


本专题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卜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钱孝贤教授担任主持嘉宾;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劲松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袁军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治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初麟教授担任讨论嘉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丰雷教、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成喜教授、南方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崔凯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尹志勇教授分别带来主题分享。

钱孝贤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谈到,复杂PCI是介入术者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如何精准、安全、有效处理并发症是广大术者一直追求的方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微导管作为手术中一项重要工具,近年来以泰尔茂公司为代表的优秀企业为不断探索创新,为术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本专题将重点讨论微导管处理不同复杂临床并发症,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在多场景下的应用策略与技巧。

丰雷:如何在琳琅满目的微导管中选择你的Mr.Right

丰雷教授分享了选择微导管的经验,并结合多个病例介绍了Finecross和Corsair微导管在不同病变中的灵活应用。他总结道,一款适合的微导管应具有以下条件:综合性能好,经济适用;通过外径小;柔顺性佳,更适用于迂曲血管;推送手法简单;安全性高;综合以上条件,Finecross微导管能够做到“久经考验,适用易操作”,是一项值得推荐的选择。

张成喜:应用Finecross处理穿孔并发症的体会心得

张成喜教授结合病例分享了使用Finecross微导管处理冠脉穿孔的经验体会。他指出,冠脉穿孔或破裂,重在预防,应注意导丝操作,避免误扩细小分支,选择尺寸合适的球囊或支架;首选球囊扩张封堵时,应准备好心包穿刺引流,随后选择熟悉的、简便的、确切有效的止血办法;细小分支或末梢穿孔,可通过Finecross微导管或OTW球囊,注射栓塞物进行止血,简便易行,效果明确。

崔凯:应用Finecross进行Tip Injection的优势

崔凯教授介绍了应用Finecross进行Tip Injection的优势。他表示,Finecross微导管薄壁大腔,具有卓越的通过性及兼容性,可以通过更狭窄或扭曲的病变;应用M-Coating涂层技术,导管经久耐用;不锈钢编织的管身可提供强支撑力。崔凯教授随后总结了应用Finecross进行Tip Injection的场景,如CTO病变逆向的侧枝选择、远端管腔显影、急诊时超选择性冠脉内给药和超选择性造影、确认闭塞段远端的管腔、确认真腔、肥厚型心肌病无水酒精消融等。

尹志勇:应用Finecross进行冠脉内溶栓的体会心得

尹志勇教授分享了应用Finecross进行冠脉内溶栓的体会心得。他指出,血栓负荷是所有心肌梗死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及长期诊疗重点,并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试验分享了血栓负荷的评级、血运重建的策略,通过病例展现了应用Finecross行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溶栓的优势。他表示,Finecross微导管推注药物的优点是能够观察指引导管的腔内压力,同时还可以进行闭塞段远端造影,但其在推注药物时要退出导丝,不适用于血管严重扭曲、第一次导丝通过不顺利或怀疑病变局部已产生夹层等情况。

卜军教授总结道,通过四位讲者的精彩汇报,让与会嘉宾更深入地了解了Finecross微导管的基本结构、应用场景及其优势,同时也期待Finecross微导管的迭代升级,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大的便利,让更多患者获益。

思维大碰撞

聚焦复杂PCI桡动脉大腔入路理念

▼▼▼

本专题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颜红兵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崔锦钢教授担任主持嘉宾,台山市人民医院陈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陆志刚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吴淳教授、昆明市延安医院薛强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陈纪言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介入技术不断发展及相关器械不断革新,经桡动脉入路的PCI在临床上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推广,借助本次由泰尔茂搭建的学术平台,聚焦复杂PCI桡动脉大腔入路的理念,期待能从围绕建立血管通路、预见手术复杂度、灵活处理复杂病变多个角度,与诸位与会专家共同探讨复杂PCI手术经桡动脉大腔入路理念。

崔锦钢教授表示,从股动脉入路到桡动脉入路,已经历二十余年发展,如今得益于器械的创新升级,使得桡动脉入路的PCI为术者和患者带来更简便的选择,尤其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活动限制也较少;随后在崔锦钢教授主持下,现场参会嘉宾围绕复杂PCI的入路选择及入路建立展开分享讨论。

吴淳教授:近二十年,PCI的入路首选逐渐从股动脉转向桡动脉,以泰尔茂为代表的企业不断创新研发,为临床提供了更多更精致的器械,随着术者技术更加娴熟,器械更加精进,临床诊疗也从最初经桡动脉入路处理简单病变,转向能够熟练经桡动脉入路开展复杂病变介入。

陆志刚教授:面对大部分复杂病变,经桡动脉入路使用6Fr指引导管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在面对更复杂的病变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灵活选用7Fr鞘管,或在必要时改为股动脉入路。总而言之,在制订手术策略时要根据患者病情做出最适合的选择,若选择经桡动脉入路,7Fr薄壁大腔鞘在大多数复杂病变场景下有独特临床价值,能够让患者舒适度更高、术者操作更简便。

薛强教授:从患者舒适度出发,桡动脉入路远高于股动脉,开展桡动脉入路PCI时,通常选用6Fr的指引导管,然而在面对复杂病变,如钙化、高阻力病变、CTO病变等,6Fr指引导管的支撑力非常有限。随着手术器械不断迭代完善,7Fr薄壁大腔鞘管上市,该鞘管壁具有亲水涂层,在临床中发挥了诸多优势。对于部分桡动脉闭塞或桡动脉穿刺困难的患者,可选择肱动脉入路,虽然肱动脉位置较深,但搏动明显,相比股动脉容易穿刺,其发生并发症较高的阶段在术后的护理阶段。总而言之,在处理复杂PCI病变时,优选“一桡一股”,在桡动脉不可用时,可选择肱动脉,其次是双侧股动脉。

陈炎教授:临床处理高阻力病变、合并肺功能不全、钙化等复杂病变时,老年患者较多,因此在造影时通常选择经桡动脉入路,使患者舒适度更高,且术者操作简便。对于造影后进行治疗时的入路选择,应在造影时就进行确定,例如在处理多分叉病变、钙化严重、慢性闭塞的病变时,需选择支撑力更强的导管,可选择联合经股入路逆向PCI 。在桡动脉不可用时,对于桡动脉不可用,选择双侧股动脉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预留一条股动脉行ECMO等支持。

陈纪言教授:复杂PCI入路的建立和指引导管使用受到术者不同习惯经验的影响,因此临床策略也应“因症施治”。在面对复杂病变时,要根据患者情况及时灵活更换大鞘管,在面对特别复杂困难的病变时,要选择支撑力较强的鞘管,选择经股入路。7Fr的薄壁大腔鞘管为经桡提供了更多便利,助力术者能够处理复杂PCI;近几年,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入路也逐渐受到关注,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介入治疗更简便、有效,患者恢复快、舒适度高,操作时可根据病变程度,灵活应用6Fr或7F鞘管。此外,对于经股动脉入路而言,如何避免腹膜后血肿并发症的发生非常关键,若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在近三个小时的热烈探讨中,全体参会嘉宾围绕微导管处理不同场景下的临床并发症,以及对复杂PCI下桡动脉大腔入路理念的优势和应用策略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多个高难度病例展示、经验分享等形式,为广大临床医师在复杂PCI介入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操经验。同时从设计、应用、临床获益等多角度全面剖析了7Fr薄壁鞘管的独特临床价值。

颜红兵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表示,随着分叉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等复杂冠脉病变越发常见,复杂PCI桡动脉入路有着深刻的临床现实意义,由此也对手术器械提出了更高要求,微导管如何兼顾管鞘外径小、内腔大、软硬适中,支撑力强是需要不断努力完善的方向。在此方面,泰尔茂公司也一直追求卓越,对诊疗技术及相关器械不断优化,为广大术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辅助,携手国内广大临床医师带来更多选择,期待未来,泰尔茂继续坚持产品创新研发,助力更多术者,共同守护患者健康。
阅读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