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3)于2023年5月24-28日于上海世博中心召开,为各位心血管同仁呈现了一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在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论坛的血脂管理策略探讨篇,大咖云集,从疾病风险、腔内影像与脂质水平的指导意义、中西医结合策略、血脂规范化管理等角度阐述了血脂控制的方方面面。
赵冬教授:
强化胆固醇治疗需要考虑肿瘤风险吗?
赵冬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首先带来了《强化胆固醇治疗需要考虑肿瘤风险吗?》的精彩报告。在近日发布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对于ASCVD超高危人群进一步降低了LDL-C的目标值,这是否会增加肿瘤的风险引起了临床的密切关注。2012年的一项RCT荟萃分析显示,他汀治疗和癌症发病风险无关、和癌症死亡风险无关,与不同类型癌症的发病或死亡风险无关。2019年AHA科学声明表示,以目前RCT 5-7年观察期为前提,他汀没有致癌作用。他汀的RCT能提供的癌症发病数据,无论从数星和质量都优于任何其他药物。尚有其他的证据否定进一步降低胆固醇会带来肿瘤风险,其中以他汀的证据更充分。但目前的研究观察均低于10年,绝大多数是5年以内,对于更长期的肿瘤风险,仍有待研究与观察。此外,基础研究发现胆固醇既有抑癌作用,也有促癌作用。一些研究发现降低胆固醇可以降低有些类型癌症的风险。
南京鼓楼医院徐标教授在总结中谈到,强化降低LDL-C与否没有显著增加肿瘤的发生率,早先在Nature上发表的研究显示PCSK9抑制剂可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团队的研究初步观察发现,靶向药联合PCSK9抑制剂抑制了胃部肿瘤的生长,那么将来这种联合是否在进一步降低LDL-C的同时、抑制肿瘤的生长也是探索的方向之一。
李建军教授
降ASCVD风险-调脂治疗应以腔内影像学拟或脂质参数为指导?
李建军教授
国家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进行了《降ASCVD风险-调脂治疗应以腔内影像学拟或脂质参数为指导?》演讲。ASCVD发病及事件发生发展的基础,毋庸置疑是粥样斑块形成。而LDL-C水平升高是ASCVD粥样斑块形成的核心机制。目前为止降LDL-C治疗始终是抗ASCVD的核心策略与首要目标。调脂治疗以血脂参数指导的优势为简单易行便于管理、有效治疗证据充分、可以体现斑块特征、可以监测未来风险,但也存在着心血管残余风险以及可能受其它干扰因素影响的劣势。而调脂治疗以影像学指标指导的优势在于选择中间终点较血脂参数指导治疗监测更进一步、更加直观而精准,但是支持证据级别有限、存在有创性、费用高、可导致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劣势也不容忽视。未来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对于特殊人群两者联合的策略可能更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水平教授在此环节的点评总结中谈到,无论是以血脂参数作为检测标准,还是腔内影像学作为标准,都可带来临床效应。血脂参数检测为达到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最终目的,中间的替代环节即为斑块的腔内检测,两者互为补充、互不矛盾。同时也证实了,胆固醇或者LDL-C等血脂的异常引起动脉粥样斑块的理论,以及降脂势在必行的益处。
赵水平教授
中西医结合调脂策略再探讨
赵水平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水平教授结合中国特色医疗以及中国人群的血脂特点,进行了《中西医结合调脂策略再探讨》的阐述。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人数已超4亿,而中国人群的血脂特点是LDL-C和TG均较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居多。新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在强调血脂管理刻不容缓的同时,同时也推荐了中药复方调脂制剂。此外,新版指南强调了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需要多种降胆固醇药同时应用、多种单片复方降脂药物将不断上市,并且降胆固醇药与降TG药合并使用。中西医结合降脂治疗将发挥两者的优势,全面、整体、安全的降脂、改善症状,使患者获益。
赵冬教授言简意赅的点评道:相信中西药结合的降脂治疗,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对他汀不耐受的人群。
陈桢玥教授
ASCVD患者血脂规范化管理变迁之路
陈桢玥教授
此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桢玥教授报告了《ASCVD患者血脂规范化管理变迁之路》。时隔七年更新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亮点纷呈:仍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超高危患者推荐早期联合启动PCSK9抑制剂并坚持长期达标。新指南的推陈出新,源于循证证据推动下血脂管理理念的全面革新,旨在进步规范中国患者的血脂管理策略。PCSK9抑制剂不仅为本版指南更新补充了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还为新指南颁布后的中国超高危患者血脂管理提供了更多维的临床获益之选。
李建军教授总结道:新指南更加全面、更加精准、更加积极、更加平稳、更加个体化,体现了当前血脂管理的基本趋势,将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带来很好的指导性作用。
审核:钱菊英
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