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冠心病的防治亟需得到重视。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三类。随着临床技术的完善,冠心病介入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治疗方式不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和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医生以及患者的认可。
为了向临床医生提供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前沿知识和临床科研思路,2023年5月26日,在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The 17th Oriental Congress of Cardiology,OCC 2023)期间,冠心病介入论坛顺利举行。
陈韵岱教授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主持,汇聚了海内外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前沿成果和观点,话题涵盖了最新指南与专家共识荟萃、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冠脉影像学功能学讲座、最新降脂靶点药物等,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共聚一堂,共同探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及趋势。
主题演讲
多视角、全方位剖析冠脉介入治疗进展
▼▼▼
李耿渊:机器人应用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创新发展
大会伊始,香港伊利沙伯医院李耿渊教授向大家系统性地介绍了自动化技术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创新应用及未来发展,并带来了相关病例分享。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机器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了应用较多的外科领域之外,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面也有所建树。截至目前,我国已完成多例运用机器人为冠心病患者进行的介入诊疗临床实践。相较传统的冠脉介入治疗,机器人能够有效改进手术依赖术者经验、因人而异的不足,提高了手术精确度和手术效果,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和X射线辐射。李耿渊教授期待未来更多的创新技术可以应用于临床,让冠心病介入诊疗更加精准,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曹婕:CT在指导慢性全闭塞PCI中的作用
美国圣弗朗西斯医院曹婕教授分享了《CT在指导慢性全闭塞PCI中的作用》。冠脉CTO病变,指的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在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曹婕教授指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则能为CTO-PCI的术前和术中评估提供有效的指导,并带来实例分析。整体来看,在PCI广泛开展的今天,CTO病变的治疗仍然是难点,其中钙化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周玉杰:托莱西单抗临床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分享了《托莱西单抗临床研究进展》学术报告。托莱西单抗是一款创新IgG2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PCSK-9分子,也是国内率先开展长期、大规模、随机双盲三期临床研究的PCSK-9单克隆抗体。周玉杰教授对比分析了单次给药后,托莱西单抗、阿利西尤单抗、依洛尤单抗等不同产品的LDL-C降幅比较,强调了托莱西单抗优越的临床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
在以往的实验研究中,托莱西单抗也在中国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展现了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当前,我国高血脂的治疗情况不容乐观,成年人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抗PCSK-9单克隆抗体能有效降低LDL-C水平,有望为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而托莱西单抗作为中国本土自主创新的PCSK9抑制剂的先行者,其临床应用将带来更大的价值。
钱菊英:《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为大家解读了《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我国冠心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及时准确地诊断和精准治疗至关重要。传统无创冠脉功能评估普及率不高、特异性不强。而导丝FFR在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上虽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了多种因素的限制。
为帮助我国广大临床工作者合理、规范地应用CT-FFR, 多位专家基于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参考相关指南和共识,共同制定了《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内容包括CT-FFR基本原理及诊断效能、CT-FFR的图像质控、工作流程及测量位置选择、CT-FFR的临床证据、CT-FFR应用临床路径等。虽然CT-FFR在冠心病诊断、治疗决策方面得到了一定验证,但目前CT-FFR还有一些局限性。实际应用中,临床医师需要熟悉并了解相关技术的适应证,对患者进行更加精准的个体化诊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此次冠心病介入论坛内容丰富、主题突出,不仅有国际前沿的理念分享,也有最新器械技术应用展示。各位与会专家围绕冠心病介入技术的应用及进展、腔内影像学功能学、临床典型案例分享等主题展开探讨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推动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