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urus AR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治疗培训课程从“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治疗循证进展“、”主动脉瓣反流病理生理学及解剖特点“、“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治疗单中心经验”、“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术前CT评估技巧”、“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urus瓣膜植入技巧”、“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相关并发症及处理策略”等方面,深入剖析TAVR治疗外科高危AR患者在循证积累和临床实践中的技术突破,随着新一代可回收系统的普遍应用,新器械从临床价值出发的医工创新进一步推动了TAVR in AR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按课程顺序排序)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治疗循证进展
▼▼▼
近年来,TAVR对于缺乏瓣膜钙化和狭窄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仍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许多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患者由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原因而未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苏晞院长结合国内外临床数据,分享了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接受TAVR治疗的循证进展,在新型瓣膜不断涌现及技术不断优化的背景下,TAVR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AR)不再是绝对的“禁区”。
主动脉瓣反流病理生理学及解剖特点
▼▼▼
单纯AR属于心脏瓣膜病变中较严重者,其病因可能是主动脉瓣环扩张、主动脉根部异常、瓣叶脱垂等。
华正东主任分享到,不同病因导致的AR在TAVR术中面临的挑战是不同的。例如Carpentier中Type III型瓣叶活动受限的情况,能够在TAVR术中提供较好的锚定力,但对于Type I型中由于结构扩张导致的反流,其瓣环往往也随结构扩大,锚定困难。知晓AR患者的病理生理学,能够分析AR患者的病因,方能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治疗单中心经验
▼▼▼
对于单纯AR患者,应用自展瓣行TAVR治疗在我国尚缺乏适应证。目前,在全国各大中心,如何选择患者、不同人工瓣膜使用注意事项等均处于摸索、探究阶段。
张龙岩教授分享了单中心的治疗经验,目前共完成了15例AR患者治疗,仅有一例VIV。AR患者治疗术中对于结构的判断、起搏策略,以及释放技巧都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可回收时代对于瓣膜工作位的评估内容。针对Taurus这款瓣膜,结合其设计特点和工作位评估要点总结了工作位CALM评估原则,及在瓣膜工作位进行Coronary冠脉灌注、Alignment瓣架对齐、Landing Zone着陆区锚定?、Morphology形态确认四个维度的评估,保证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术前CT评估技巧
▼▼▼
虽然指南仍未对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 TAVR 治疗做出推荐,但针对高风险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经过精心评估和筛选后进行TAVR 治疗循证已经得到了验证。
郭卉教授分享了如何基于影像学工具深入认识AR患者的解剖结构。从解剖学角度来看, NPAR通常缺乏钙化,故对于CT锚定区的评估要求会格外敏感,对于NPAR患者来说,从LVOT到瓣上需要有一段足够的桶状结构提供假体瓣膜压缩,最好室间隔有一个肌性台阶,能够避免瓣膜下滑,当然STJ、升主也能够在术中提供一定的辅助锚定。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urus瓣膜植入技巧
▼▼▼
缺乏瓣膜钙化和狭窄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如何在TAVR术中保证瓣膜释放的稳定性以及锚定力,是目前TAVR术中面临的挑战。
苏晞院长从解剖结构讲解TAVR在AR患者的锚定机制;从锚定机制探讨了AR治疗中对器械设计的要求;从器械设计探讨了术中手术技巧。AR患者术中重要的是瓣膜锚定,瓣膜流入端高径向支撑力+轮廓小锥角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术中瓣膜提供足够的压缩与反流患者特殊瓣环和流出道锚定,另一方面并可以在术中根据影像对比瓣膜形态变化来判断锚定情况。另外反流患者术中释放建议全程起搏,对瓣膜系统要求较高,一方面要足够稳定,一方面导管手控1:1响应,以便精准释放。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相关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
主动脉瓣反流患者TAVR治疗中存在瓣膜移位等问题,如何在确保手术成功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使其最大获益,是临床医师们需要重视与考量的问题。
徐承义教授循循善诱地解析了TAVR术中并发症的识别与应对措施,引出了充分了解主动脉根部解剖特点对术中并发症做好充分预案的指导意义。在AR病例的TAVR中瓣膜的释放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力学的影响,容易出现瓣膜移位而使得瓣膜位置不良,导致瓣周漏、传导阻滞、冠脉堵塞、瓣中瓣等并发症。若瓣膜完全释放后,若位置太高跳到升主动脉,可采取瓣中瓣策略。若位置太低引起严重瓣中漏,可先进行球囊扩张,若还是有较多的瓣周漏,则需要瓣中瓣补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瓣膜移位会导致对左室流出道及室间隔内膜下传导束压迫为TAVR手术后传导阻滞的可能原因,90%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于术后2周内。
结束语
随着国内可回收器械的上市,国内TAVR技术进入到可回收时代,基于可回收瓣膜系统,术中可以做到更加精准化的策略,譬如在瓣膜释放前,可先预释放系统,至鞘管底端与人工瓣架平齐,根据瓣架底端来定位,精准释放位置后可减少传导阻滞发生率。针对于特定解剖的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区别于一代不可回收系统,可回收瓣膜的回收功能使得在临床中可以根据瓣膜释放过程的情况以及对工作位的评估,从而进行手术策略的调整。工作位的评估主要包括了:1、冠脉灌注;2、植入深度,推荐先将瓣架底端打平后,评估其与无冠窦相对位置,同时结合小弯侧植入深度综合评估。3、瓣膜的形态,瓣膜形态可以反应瓣架与周围毗邻组织的情况,从而预估瓣膜锚定力,避免landing zone mismatch 引起脱钩过程的移位;4、同轴性,同轴性在最终脱钩的时候,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张力、移位方向等,同轴性差的可能会引起瓣膜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