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23|结构性心脏病论坛:进展与挑战
2023年5月14日-28日,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The 17th Oriental Congress of Cardiology,OCC 2023)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会议期间,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吸引了众多与会医师的目光,共同探索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最新进展。结构性心脏病论坛首个专场中,六位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领军者齐聚一堂,发表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回顾国内外相关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解读最新专家共识,并针对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相关手术及其器械的技术要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
王建安教授:三尖瓣缘对缘修复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和临床研究




OCC 2023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王建安教授从适应证评估和患者选择、三尖瓣修复手术技术要点以及三尖瓣修复临床研究三方面展开分享。适应证评估和患者选择方面,三尖瓣反流分型、反流量评估、瓣叶数量和形态的评估、图像质量、反流位置、Gap大小、起搏导线等十分重要。三尖瓣修复手术的过程中,TEE引导是关键,为此王建安教授展示了二尖瓣和三尖瓣术中抓捕的切面、三尖瓣中夹子轴向调整切面。随后,王建安教授分享了TRILUMINSTE ACC2023、PASCAL-Clasp TR study以及DragonFly-T等研究结果,阐述了三尖瓣介入治疗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三尖瓣一度是被遗忘的瓣膜,目前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在指南中并没有推荐,但近年来各种经导管修复器械和置换器械百花齐放涌现出来,其中缘对缘修复是应用例数最多,经验最多的修复方式。对于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而言,术前评估至关重要,需要仔细评估患者解剖和右心功能、肺动脉压力以及其他脏器的功能条件,选择合适的患者治疗。清晰的术中影响是瓣叶的抓捕和手术效果的基础保证,ICE的发展和应用有利于经导管三夹瓣缘对缘修复手术的开展。

葛均波院士:明珠如何更闪亮——经导管瓣膜治疗发展方向





OCC 2023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院士从技术突破、学术进展以及产业效应三方面阐述经导管瓣膜治疗的发展。从技术突破方向来看,近20年来TVT进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其中,TAVR的发展最为突出,TEER技术是TVT的第二个发展热潮。学术进展方面,TVT领域学术成果累累,我国TVT领域学者已在NEJM、Lancet、JAMA等国际期刊发表过多篇文章,重要的临床研究有PARTNER、CoreValve、EVERST-2、COAPT、Mitra-FR、TRILUMINATE等。产业效应方面,TAVR的数量快速上升,超过SAVR的数量,2017-2022年,全球TAVR例数已累积超过135万例。关于经导管瓣膜治疗发展的方向,葛均波院士提出了四点,分别是:新型瓣膜材料的开发、当前器械的微改进及适应证拓展、新型器械的研发及研究探索、规范化培训及推广。就目前我国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面临的挑战葛均波院士提出了五点,分别是:技术标准欠缺规范、成熟开展中心相对较少、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技术普及度不高、资源整合有待提升。

罗建方教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中国现状





OCC 2023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罗建方教授从国内外进展、应用情况以及展望进行了分享。国际进展方面,PROTECTED TAVR、HALT、FRANCE-TAVI Registy研究等为TAVR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国内进展方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完成世界首例多聚合物TAVR(P-TAVR),不仅如此,该团队还完成了全球首例HanchorValve球扩式TAVR手术治疗AR。2019年,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正式成立,2023年12家瓣膜介入中心通过首次核查。随后,罗建方教授分享了当前我国TAVR治疗的相关数据,包括性别比例、年龄分布、风险分布、二叶瓣患者占比、TAVR股动脉入路占比、TAVR器械成功率等。应用情况方面,我国大陆地区TAVR手术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从介入治疗情况来看,经股动脉入路、自膨胀系统以及可回收系统占比最高。目前已有六款TAVR器械处于商业化阶段,多款器械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来,预计全球TAVR量在未来十年将增长一倍,经股动脉TAVR治疗主动脉反流将成熟应用,无症状主动脉狭窄是未来TAVR的另一增长点。干瓣、高聚合物TAVR瓣膜将引领瓣膜耐久技术变革,TAVR在年轻患者声明周期管理中作用重大,术式的优化、简化仍是研究热点。

潘湘斌教授: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概论





OCC 2023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潘湘斌教授回顾了近年来超声技术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从TEE到TTE,从使用超声做ASD、PDA、VSD,到瓣膜手术;从肺动脉瓣的球囊扩张开始,到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到做LAAC时已经有了专门的超声体系协助手术,进行支架手术时已经有了专为超声引导设计的超声导丝、导管、器械,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如今MitraClip也极为依赖超声。潘湘斌教授总结道,超声引导有助于我国医疗技术实现弯道超车,超声在结构和血流动力学评估方面优于放射,PAN(无放射线经皮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手术应由外科医生、心脏科医生和超声科医生等合作完成,使用超声技术后可避免辐射,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不仅如此,医疗设备费用降低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陈茂教授:经导管二尖瓣置换进展及存在问题





OCC 202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陈茂教授首先介绍了二尖瓣反流的发生率、死亡率、分类,对比了器质性和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获得治疗的机会。目前没有理想的器械可以覆盖大部分患者。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现有器械成功率较好,但存在挑选患者的情况,因此TMVR器械还有改善的空间。随后陈茂教授介绍了Intrepid、Tendyne、Evoque、Highlife四种瓣膜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相关的临床研究,并强调选择器械时需重点看其路径、锚定的方式以及可能跟二尖瓣环产生的交互关系,目前这些瓣膜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减少近期死亡率甚至中期死亡率。TMVR比外科手术创伤小,有可能应用于无法进行外科手术的高危病人,且TMVR能够减少瓣膜反流程度。研究发现,TMVR和TEER相比,减少反流之后能够很明确的带来左室逆重构,减少死亡率。另一项PSM分析显示,TMVR和GDMT比减少反流更明显,心功能改善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功能性二尖瓣不全患者,要给患者留出充分的优化药物治疗时间,在能够从GDMT获益的情况下,或许并不需要做手术。与TAVR相比,目前TMVR还不够成熟,TMVR也面临了一些挑战,例如患者的选择、复杂的解剖学、瓣膜的耐久性、锚定的方式、左室道流出梗阻等。在未来,希望在临床研究、特殊解剖类型、器械的更新、影像学手段四个方面会有一定的发展。

赵仙先教授:《2023 HRS/SCAI经导管左心耳封堵专家共识》解读:共识与争鸣





OCC 2023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的赵仙先教授对比了左心耳封堵三版共识的异同,相比之前的版本,2023年版的共识提及的左心耳封堵器械更全、更新,更改或补充的内容包括:(1)首次囊括了中国器械LAmbre封堵器,并介绍了新型的Watchman FLX封堵器和更新的Conformal封堵器。(2)对左心耳封堵的适应证进行了阐述。(3)对LAAC患者的要求与2016版相似,对LAAC开展医院的要求略有不同。(4)明确外科团队的配备时机应是术者学习曲线的早期,同时还建议配合LAAC手术的影像学医生,如TEE医生,在独立配合LAAC手术时,也应完成25例以上的LAAC术中影像学监测。(5)重点介绍了LACC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手段,强调CT的重要性,与国内不同,强烈推荐术中使用TEE或ICE监测。(6)强调LAAC中的七大技术细节,包括:尽量用右侧股静脉;可以根据医生的习惯决定肝素化与TSP的先后;建议根据TEE90°时的心耳轴向决定穿刺的高低;多数使用双弯鞘管;强调鞘管进入左房后排气与肝素盐水冲洗;建议把左心房平均压提升至12mhHg以上再测量大小;器械大小、稳定性、在心耳内位置及残余分流情况应仔细在释放前评估。(7)强调术中并发症,关注远期并发症。(8)对LAAC术后抗栓策略建议“量体裁衣”。(9)对LAAC术后随访手段及周期提出建议。(10)不建议LAAC同期行其他介入手术,这点与国内的情况有较大出入。(11)提出了LAAC的未来方向。

总结





OCC 2023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也需要不断的跟进学习,本次论坛的六位心内科专家结合实际临床经验和国内外临床研究结果,对各类手术以及使用器械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探讨了临床应用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未来面临的挑战。

转自:《门诊》杂志




阅读数: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