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23|肺循环疾病论坛——第四节肺血管疾病总论:聚焦前沿理念与技术、为我国肺血管领域发展添砖加瓦!


2023年5月27日,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3)肺循环疾病论坛如期而至!在“第四节-肺血管疾病总论”学术分享期间,我国5名肺血管领域知名专家纷纷分享临床经验与研究心得,围绕高原暴露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影响、PADN技术、艾森曼格综合征能否手术治疗、诊断PAH的无创新方法等热点话题展开学术讨论,旨在深入解读肺血管领域的前沿理念和技术,助力我国肺血管领域未来发展!

本环节特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何建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节艳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张浩教授担任会议主持;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苟德明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黄岚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荆志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节艳教授带来精彩的学术讲座!(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黄岚:高原暴露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影响及评价





OCC 2023

高原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具有低压缺氧的特点,为心血管病患者进驻高原带来了巨大挑战。首先,黄岚教授结合相关循证数据和指南,简要论述了高原暴露对心律失常、肺高血压、脑卒中等患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当人急进高原后,为维持组织氧供需平衡,心血管系统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升高,心功能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快等生理反应,倘若这种生理反应响应过度或不良,很可能会导致心肌损伤、血管功能异常等异常征象出现。近年来,多项探索高原暴露对人体影响的研究结果指出,高原暴露可能增加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引起心脏结构、功能、损伤标志物改变;高原暴露能潜在促进心律失常发生;多因素参与的肺血管重构是慢性高原肺高血压的主要病理改变,1/3急进高原人群会出现临界肺高血压;高原暴露能导致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从而降低脑血管反应性。目前相关共识/指南也针对高原暴露提出相关建议,指出卒中既往史(90天内)和未处理的高风险脑血管异常是高原暴露的禁忌证,高血压患者急进高原应联用替米沙坦和硝苯地平进行降压。

陈绍良:PADN治疗肺动脉高压一年随访结果





OCC 2023

肺动脉高压(PH)患者生活质量极低且死亡率高,然而治疗PH的方法十分匮乏,为此陈绍良教授原创研发了PADN(肺动脉去神经术)治疗肺动脉高压并开展诸多研究探索PADN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后,陈绍良教授便分享一项验证PADN疗效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随访一年结果,再次证实PADN能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预后!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28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PADN+PDE-5i组(63名)和PDE-5i组(65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给予随访,评估、对比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心功能以及PVR和PAP的情况。随访6个月时发现,PADN+PDE-5i治疗与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有关。随访1年时发现,PADN+PDE-5i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高于PDE-5i组患者(81.2 m vs. 33.8 m);并且在为期一年随访中,PADN治疗降低了患者PVR、PAP、三尖瓣反流发生风险和NT-proBNP水平,改善了右心室功能,更利于患者临床预后。

荆志成:艾森曼格综合征是否真的无法手术?





OCC 2023

艾森曼格综合征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2022年ESC/ERS肺动脉高压指南指出,不推荐为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荆志成教授结合多例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成功案例,围绕“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是否能接受手术治疗”进行探讨。

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肺动脉阻塞性病变,当分流从由左向右变为由右向左,皮肤粘膜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时,即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Lillehei教授曾于1991年发表一篇被誉为西方肺动脉高压治疗圣经的文章,该文章明确指出肺血管阻力>7是VSD封堵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2015年ESC/ERS肺动脉高压指南规定,PVR<2.3患者可以接受手术、PVR>4.6患者不能接受手术,PVR 2.3-4.6患者能否接受手术取决于术者经验;2022年ESC/ERS肺动脉高压指南仍不推荐为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荆志成教授认为,Lillehei教授的经验是1960年前开展VSD封堵术所得,而与1960年相比,2023年麻醉、体外循环、围术期管理等方面都发生质的飞跃,况且Lillehei教授并未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且其在世时尚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因此并不应将Lillehei教授发表的该文章作为肺动脉高压指南的制定依据。

苟德明:基于SLiPiR-seq的血浆cfRNA组学分析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转化研究





OCC 2023

cf 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存在多个应用弊端,为此苟德明教授团队特建立微量血浆SLiPiR-seq检测方法并开展相应临床转化研究。接下来,苟德明教授便简要对比cf 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和微量血浆SLiPiR-seq检测方法的优劣性,分享了临床转化研究结果。

cf RNA高通量测序方法依赖于RNA的5'磷酸化,偏差大、易漏检,且构建cf RNA测序文库需2-3ml血浆、构建过程复杂、时间长、不易操作。为此,苟德明教授团队建立了微量血浆SLiPiR-seq检测方法和完整的生物信息学深度分析流程,实现对200 ul血浆中cf RNA的检测,以及对血浆中9种类型的RNA鉴定分析。相关临床转化研究结果表明,与NEBNext相比,SLiPiR-seq不仅不依赖RNA的5'磷酸化,还覆盖了更多种不同类型RNA;血液收集置放3-9 h后进行离心分离血浆,血浆冻融次数不超过1次不影响试验结果。苟德明教授强调表示,基于SLiPiR-seq检测方法可以稳定的进行大规模临床队列研究,利用血浆中异常表达的RNA作为标志物为多癌种早期诊断提供可能,其中,血浆中的miRNA、msRNA、tsRNA、snoRNA组合可以对早期肺癌进行诊断,在未来还应开展更大规模临床队列研究,探索利用血浆cf RNA生物标志物能否筛查IPAH(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并进行分型分期诊断。

沈节艳:人工智能(AI)预测肺动脉高压





OCC 2023

作为新型的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在助力心血管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后,沈节艳教授则通过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系统介绍了贵团队研发的肺动脉高压AI诊断模型的可行性。

一直以来,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金标准始终为侵入性右心导管检查,然而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无创方法诊断肺动脉高压的准确率已经成为肺动脉高压领域专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沈节艳教授团队特开发基于CT的肺动脉高压AI诊断模型,并开展多中心研究探讨基于AI的影像组学作为诊断PAH方法的效能和可行性。多中心研究结果发现,基于胸部CT的AI模型和联合临床指标的联合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说明基于AI的影像组学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定量方法,用于常规成像方式的补充以辅助临床决策;联合逻辑回归AI模型计算分数能预测肺动脉高压患者患病概率,可以作为患者风险评估分数。

总结





OCC 2023

时光战车,疾速奔驰!转瞬间本次“肺循环疾病论坛第四节-肺血管疾病总论”学术分享会已接近尾声,在为期近两小时的会议中,5名肺血管领域专家倾囊相授,从肺动脉高压AI诊断模型到治疗肺动脉高压的PADN技术,为线上线下参会同道奉献了一场精彩万分的学术盛宴!

审核钱菊英教授



阅读数: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