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医学界原创供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涨知识时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姜萌教授,一起接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戴宇翔教授的采访,从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讲解,一起来看看吧。
劳力性呼吸困难与冠心病
Q
戴教授:作为临床医生,我们经常会遇到老百姓说自己胸闷,动一动就喘不过来气,偶有痛感的情况。这在医学上对应地术语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劳力性胸痛”。请问葛院士,什么叫劳力性呼吸困难,劳力性胸痛?老百姓认为有这些症状就意味着血管堵塞,究竟是否如此?
A
葛院士:劳力性心绞痛来自于国外的exertional angina一词。具体症状例如:休息时可能没有太多症状,一旦提东西、上楼、或者走快一点,就出现喘不过气,或有胸痛的感觉,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年龄、心脏、肺部、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有关,虽然没有典型肺部疾病或者冠心病,也会在剧烈活动时出现相应症状。那么我们需要根据患者发作频率、发作时间点以及持续时间做相应的检查进行确诊,再进行相应处理。
Q
戴教授:那么该做哪些检查来指明方向,进行确诊呢?
A
姜教授:首先我们要判断轻重缓急。如果患者是急性胸痛,时间就是生命,需要快速检查,例如急诊心电图、胸片、CT以及体格检查都十分重要。在排除了急性胸痛后,如果还出现呼吸困难,可以再去进行血液检查,还可以通过冠脉造影、心脏彩超,判断是否有心脏结构性病变、心肌肥厚、瓣膜等问题。
Q
戴教授:其实对于非急性的能够走到诊室进行主诉的患者,主要是三类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和瓣膜病。那么老百姓非常地关心血管堵塞,也就是冠心病,该如何诊断?如何治疗?
A
葛院士:劳力性呼吸困难、劳力性胸痛,在排除了肺部或者其它慢性病例如贫血等问题,单纯是心脏病的话,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动脉发生狭窄堵塞,心肌缺血造成的。对于冠心病的诊断,除了心电图,还能使用有创的血管造影、无创的CT血管造影术(CTA)以及与血管造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除了冠脉堵塞以外,还可能与冠脉痉挛有关,因此医生要根据临床病人不同的表现,做相应的检查,制定针对性治疗。
冠心病与心脏支架
Q
戴教授:得了冠心病一定要放心脏支架吗?
A
葛院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稳定性冠心病,狭窄程度不严重、斑块性质稳定的话,没有必要一定放支架做心脏搭桥。对于稳定性的病变,心内科的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和放支架差不多,可能会更好。如果发生了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放支架更好,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血管堵塞程度50%的病变,目前的药物治疗并不比放支架的效果差。这需要医生进行更加专业的判断,不能遇到了狭窄就进行放支架的治疗。
Q
戴教授:经常有患者询问:支架都是金属材质的吗?将来一直会在体内吗?我们知道,葛院士研发了首个国产的生物可降解支架,那么究竟哪些病人适合可降解支架?可降解支架能带给我们哪些帮助呢?
A
葛院士:金属心脏支架包括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等,但都存在再狭窄的情况。可降解支架经过术后三年左右,会完全降解。证据表明可降解支架一般适用于65岁以下,血管钙化不严重的患者。术后再遵医嘱服药,加上不抽烟,没有糖尿病,血压、血脂控制较好,支架三年半到四年可以降解。因此可降解支架,目前我们推荐相对年轻的人群使用。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使用传统的钴铬合金更合适。
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
Q
戴教授:如何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生之后该做什么来减少它的进一步发展?
A
姜教授:我们需要筛查已有危险因素但没有发展到冠心病的人群,早筛查、早治疗是最好的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高血脂,都是冠心病危险因素或等危症,一旦发现,需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达标,可以减少最终得冠心病的几率,延缓它的发生。
前期筛查可以做冠脉造影,或者颈动脉超声,判断颈动脉有无斑块,斑块是否稳定或者使用无创手段窥察血管情况、内皮功能等。得了冠心病,但未达到放支架的程度,为了减少进一步发展,较好的方法就是吃药。只要没有副作用,需要一直吃药。医生可以调整剂量,但需要遵医嘱吃药,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Q
戴教授:了解了冠心病后,我们会发现心肌肥厚与心绞痛症状非常相似,该疾病如何去诊断呢?
A
葛院士:肥厚型心肌病其实是一大组病变,可分为不同亚型,例如家族性遗传基因、主动脉瓣狭窄或是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肌肥厚,心电图都可表现出心肌缺血。但心电图表现出的心肌缺血可由多种病变引起,不同水平的医生诊断不同。除了心电图以外,超声检查的影像手段更清晰,让我们能针对性地处理。
Q
戴教授:肥厚型心肌病据说有特效药,该特效药能起到什么作用?
A
葛院士:刚刚研发出来的mavacamten能够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用药后,肌动蛋白收缩发生变化,病变部位的心肌相对性地变薄,不造成梗阻,缓解病人的症状。肥厚型心肌病分为多种情况,非对称性、流出道性的、整个心脏肥厚等。对于整个心脏肥厚,我认为该药应该也是有效的。作为药物,我们需要评估它是否给患者带来坏处。其次,作为药物,需要患者能够负担得起。目前临床证据表明该药基本针对的是有梗阻的病人。那么该药更适合哪类病人,都是需要考虑的。
Q
戴教授:除了手术和药物治疗,生活上要怎样避免心肌肥厚进一步加重呢?
A
姜教授:30%左右的肥厚心肌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如果没有控制好血压,心肌肥厚进展相对比较快,因此需要将伴随症状控制好,包括高血压、房颤、心律失常等。其次,对于还未发展到心衰,心脏处于亢进状态的患者,需要控制心跳,降低心跳和耗氧量,让患者生存期更长,降低恶性事件发生的几率。
瓣膜病的治疗
Q
戴教授:葛院士完成了我们国内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烦请葛院士简要介绍一下该技术如何应用于瓣膜病的治疗。
A
葛院士:越来越多老年人存在心脏瓣膜的问题。现在很多医疗中心不需要开刀,技术也越来越娴熟。但手术仍旧存在风险,例如瓣膜本身钙化严重,在术中扩张过程中,碎片入脑可能会造成卒中等情况。因此需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超声、CT评估,考虑可能出现的状况,制定相对的处理方案。
责任编辑:彭建萍
审核:钱菊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