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西安交大一附院闫炀教授团队成功完成微创不停跳下全国产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2023年5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手术室内,一颗人工心脏被成功植入64岁终末期心衰患者体内。这是国内首例将微创和不停跳相结合的全国产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也是当日开展的4台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之一。手术当天患者脱离呼吸机,目前正进一步康复治疗。

病史资料

64岁女性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位于胸骨后,呈压榨样,伴胸痛、晕厥及大汗,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就诊于外院,完善检查后被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行“CAG后不能植入支架、UCG示室壁瘤形成”,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瑞舒伐他汀、琥珀酸美托洛尔、诺欣妥“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相关检查后评估不能手术,继续规律服用上述药物治疗。后轻微体力活动即受限,反复出现胸闷气短,活动耐量进行性下降。3周前无明显诱因胸闷气短加重,伴头晕、乏力、心前区胀痛、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纳差,不能平卧,口服上述药物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高血压病史10年。

入院诊断: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 缺血性心肌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室前壁心尖室壁瘤、心功能四级(NYHA分级)]、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扩大、高血压2级(很高危)、陈旧性脑梗死
UCG示:左心功能:EF=31%,左室壁运动普遍减低,考虑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室壁瘤大小45*50mm)、左室增大伴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右室整体功能正常。右心功能:TAPSE=17mm,s’=8.7cm/s,FAC=58%。
冠脉CTA:左冠前降支第六段管壁钙化斑块,管腔轻微狭窄;回旋支第十一段管壁非钙化斑块,管腔轻微狭窄。
心肌灌注显像:左室大,静息态左室心肌广泛摄取功能受损,考虑供血不足可能,心尖部呈“心肌梗死”样改变。

手术策略

该患者冠脉条件尚可,无冠脉搭桥指征;此外,患者室壁瘤巨大,心肌无功能区几乎占据整个左心室容积的3/4,单纯切除室壁瘤,患者左室无法保障心脏基本射血功能,满足生命需求。
对于绝大多数终末期心衰患者来说,心脏移植是“金标准”,成功移植后患者的十年存活率可以达到60%~70%。但心脏的供体严重不足,全国每7个在移植等待中的终末期心衰患者,只有一个人能够成功等到一颗合适的心脏。另一方面,患者年龄偏大,身体虚弱,心脏移植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免疫能力的下降,意味着各种疾病可能趁机而入。综合考虑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闫炀教授团队最终选择通过肋间复合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为患者实施“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室壁瘤切除术”

手术难点

作为全国首创,这台手术面临诸多难点: 首先是微创,在不开胸的情况下植入高尔夫球大小的人工心脏,同时切除室壁瘤,非常考验医疗团队的技术。其次是“不停跳”,人工心脏植入又称“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在不停跳的情况下开展手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右心,更有利于术后恢复。但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进行手术,相对于静止状态的手术更加不可控,同时伴有室壁瘤的切除,更加给手术增加了难度。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闫炀教授为她选择了全国产化第三代磁液悬浮左心室辅助装置——“火箭心”。与其他人工心脏不同,“火箭心”设备非常小巧,直径50mm,植入部分仅180g,血泵导线也很细小,数量仅有一根,更易于植入,还尽可能地减少了血细胞的接触磨损,使产品更加经久耐用。设备控制器和电池都很小,由两根背带组成,像一个马甲一样可以背在病人身上,非常轻便和小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该装置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化产品。

手术过程

通过术前CT及术中超声定位,选择左胸前外侧第5肋间和右侧胸骨旁第3肋间入路。通过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体外循环并行下,经左侧第5肋间切口显露左室心尖,经右侧胸骨旁第3肋间切口显露升主动脉。术中探查可见心尖部有明显室壁瘤,经室壁瘤切口打孔,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缝合环,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调整固定左心室辅助装置位置。穿过心包,将流出道人工血管引入右侧胸骨旁第3肋间,侧壁钳阻断升主动脉,行流出道人工血管与升主动脉端侧吻合,开泵,排气,开放升主动脉,左心室辅助装置开始正常工作。


微创心脏不停跳下人工心脏植入,无需劈开胸骨,术中失血少、创伤小、切口美观,避免了传统开胸术的巨大创伤,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对于心脏手术的恐惧心理;术中心脏不停跳,使心肌能够得到持续的氧合血灌注,避免了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同时,缩短了升温降温的过程,无复跳后并行循环,简化了操作,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结语

目前,我国年均人工心脏植入手术量约50-100例,手术术后管理难度高,必须有规范化、个体化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患者良好的愈后,全国拥有该手术资质的医院并不多。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自2022年4月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自主完成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单位,至今,已成功完成20例人工心脏植入术,一年生存率达90%以上,数量居西北第一,为众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最优解。

专家简介

闫炀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协会(ISMICS)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委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心肺预防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外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理事等。

个人累计主刀心脏手术8000余例,其中主动脉夹层手术1000余例,患者痊愈率达到93%;复杂微创心脏直视手术超过200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微创冠脉搭桥术超过1000例;带领团队开展院外和省外ECMO-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和局麻清醒下ECMO救治,年ECMO救治数量逾百例,成功率≥60%。经多钟不同入路TAVI、TMVI术、球扩式介入瓣中瓣手术和心脏移植术等心外科顶尖技术。

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Eur Heart J.(IF35.855)、JAMA INTERN  MED(IF44.409)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 文章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技术奖3项, 主译《心脏外科核心理论与实践》《二尖瓣狭窄》,参编卫生部专业教材及专业书籍多部。获第四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和2020盘古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带领科室荣获“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阅读数: 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