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循环支持装置救治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技术越来越广泛。
一个明显变化的趋势,医生关于它的讨论越来越聚焦于实践经验而来的创新,而非理念。因此,当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机械循环支持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举办之时,人们对它的展望更深远了。
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
5月20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机械循环支持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在苏州如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多位心脏外科知名专家、发明家及相关科研人员济济一堂;还有来自境外的全球著名心脏衰竭、心血管领域专家和机械循环支持领域顶级研究者参与了本次年会,整个会场座无虚席,人气高涨。
同时,在云端也有众多医生共同观看了会议直播。
无论是业内精英的积极参与,还是线上线下临床医生的切实关注,在这个交流和沟通的场域之中,我国机械循环支持技术发展的前景和潜力一再成为共识。
“近些年,我国VAD技术从研制到治疗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将其列为《2019年度中国医学重大进展》。”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在开场致辞中说道。
追根溯源,诊疗手段创新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永远来源于患者需求。
众所周知,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也是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唯一呈增长趋势的疾病,因病情反复,多次住院,生存率低,公共卫生资源负担重,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癌症”。
目前全世界有约6430万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终末期心衰患者约640万,而我国1370万心衰患者中,则有终末期患者约130万。由于供体原因,存在大量的心衰患者需要救治,心力衰竭已成为我国心血管救治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心脏移植前桥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机械循环支持装置(MCS)可显著提高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在国内外临床上备受认可;我国在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应用领域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以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左心室辅助技术为例,截至2023年3月,全国已经有70家医院共完成363例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3款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在短-中期机械循环支持装置的应用方面,已有几款国产ECMO获批上市,多款短-中期体外机械循环支持装置也在临床获得应用。
以人工心脏为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临床使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救命,也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胡盛寿院士报告,在阜外医院植入的82例人工心脏患者中,扩心病47例,缺血性心脏病22例,瓣膜性心脏病11例,所有病人术前都是心功能4级,在术后三月时,有82%的患者心功能恢复到1级,6分钟步行试验从124米增加到524米。
相比较而言,国外雅培公司的HeartMate III围手术期(463例)生存率92%,阜外医院(82例)则为96.3%,阜外医院人工心脏患者三年生存率90.7%,也优于HeartMate III的三年生存率82%,并且阜外医院用到的三款产品术后均未出现与器械相关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可以说,阜外医院人工心脏与心脏移植的效果相似。
由此,胡盛寿院士提出展望:心血管疾病谱的变化,促使心室辅助泵(短期、永久性植入)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成为心血管领域最大的热点之一,也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把土壤做肥做厚,让技术繁荣生长
技术的创新发展理应是一场长期实践,实践过程中需要一个能将医生、工程师及众多行业从业者汇聚一堂的时空,也需要打造一个能让机械循环支持相关的多个参与方长期沟通、共同合作的平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机械循环支持分会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本次大会上,在学会主任委员胡盛寿院士及国内外一众参会专家的见证下,分会第二届机械循环支持分会学术委员会宣告正式成立,并公布了新一届委员会名单。
与此同时,与会专家们同样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学术讲课。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专家照片
除了高屋建瓴的大咖洞察外,大会学术部分还下设有两场分论坛:
机械循环支持临床应用、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基础与转化
从临床应用角度,机械循环支持临床应用分论坛邀请到来自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全国多家知名心脏病医院心外科医生分享VAD临床应用单中心临床经验,涵盖新器官移植分配体系下VAD治疗终末期心脏衰竭、搏动血流模式VAD治疗终末期心脏衰竭、短期机械循环支持装置与重症心脏衰竭、低转速、大流量VAD治疗终末期心脏衰竭等多个主题。
从基础研究与创新转化角度,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基础与转化论坛汇聚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器械研发公司创始人于一堂,从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泵肺内流场及传质效率研究、人工心脏血液损伤模型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角度探讨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创新思路,满是真知灼见。
扫码回看直播
从对技术发展的深刻观察,到不同专家的临床经验,再到技术创新发展的具体方向,整个学术内容一脉相承,有广度、有深度,吸引了线上线下参会、听会嘉宾的广泛关注,目前大会回看已全部上线,对机械循环支持技术感兴趣的同行们不妨一听。
技术方兴未艾之时:保护好自己,保护好我们的患者,保护好整个行业
历经多年发展,机械循环支持技术早已从各大学术会议、甚至是科幻作品中的前沿理念落地为一项临床可实操且可以为患者提供获益的技术,在现实生活中为众多心衰患者带来新生。
而拉长时间线来看,机械循环支持技术尚属于发展初期,其临床上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时间来验证,此时应明确一点,临床新技术想要健康稳定的发展,一定要以患者为中心。这就要求医生和企业一定是要在研发、设计、转化创新和临床应用技术上继续“产学研医”的合作模式,不断为患者谋求福利。
探索不止,而交流也不会停歇。